五胡乱华是缔造中华民族的重要因素中至少可以排前五。结束五胡乱华、将进入内地的北方游牧部落与汉人停止仇恨进而融合的是北魏,其中关键一步是冯太后开始的汉化改革,主要汉化工作完成在孝文帝时期。这些中学历史书上都会写上好几页。
其间一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人物是李冲。李冲算是逆取而顺守的一个人物,当然他本人也是豪门、读书出身。但起家靠年轻貌美做人过中年的冯太后的男宠。李冲是汉人。为冯太后的汉化改革出谋划策。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对冯太后是表面上尊崇,内心里是恨、想报复,因为冯太后搞死了孝文帝的父亲(非冯太后所生)、而且把他当傀儡十几年 (是否有点像慈禧?)。但是冯太后死后,作为冯太后男宠、权臣的李冲,没有被清算,而是更加被重用,成为孝文帝继续、彻底汉化改革的主要操盘手。
北魏前西晋是门阀士族的社会,北魏时东晋继续走在门阀士族的道路上,北魏后门阀士族的政治还延续了二三百年。尽管这个是汉文化中的弊大于利的一套,但身在其中的北魏汉化改革,也接受学习了这一套。而身出名门的李冲是这一套的积极推动者,被北魏官方认可的名门望族基本上就是李冲钦定的,最高四姓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加陇西李氏,当时并非是人数最多、财产最多、地位最高、名望最佳的,而是因为在头部名门望族里跟李冲关系最佳而被选上的。而这些家族一被北魏皇帝钦定为最高四姓,在北魏和接着的东西魏、隋唐(都是源出北魏的鲜卑统治阶层)的几百年里,旺上加旺。在武则天时门阀政治最终被取消,但隐形的门阀观念在这些名门望族中可以说一直影响到今天。
不过,北魏在汉化改革后不久就灭亡,其实与李冲对当时汉文化里的门阀政治没有去其糟粕、反倒发扬光大有关。(这点可能使王猛的成就超过崔浩、李冲)
门阀政治其实类似现在在美国的印裔一套,出身读书人,讲地头头是道,但最终以个人、小团体利益为中心,并没有长期大局观。但身在其中的名利双收,不也乐乎。国家在门阀政治为主导下,不久就会衰落。就是一个弱化版的种姓制度。
但是不管历史作用是否正面,至少李冲确实对历史作用很大,尽管今日的中国人中知道他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