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周柯江
最初的记忆(三)
除了与许多江南小镇相似的小桥流水景致外,袁家汇还有个与大江大湖相连的湖趺漾,我以前一直以为叫“和孚洋”,湖趺漾水面开阔,连接嘉兴上海、湖州杭州,当年袁家汇码头是轮船客运重要的中转站,最早的码头位置直对着一条笔直的青石板路,路两边缘有排水沟,排水沟外侧就是二排房子。从码头沿青石板路的右手边一直走,走到离路的直角转弯处不到的第三间房就是我外婆家,是一个二层楼的全木头结构的房子。再前一间是姓杨的阿姨家,杨阿姨的妈妈我叫她“隔壁外婆”,她比我外婆年龄大,个子也高。路的转角处是铁匠铺。左转后有一家茶馆店,有各式湖州小吃,像糍毛园子、肉馅糕、千张包,给我留下了一辈子的美味记忆。
解放前我外公生病没钱治疗,是茶馆店的老板娘作担保赊账买药,她对我外公有救命之恩,解放后工商业改造,老板娘成了资本家,子女与她划清界限,WG中老板娘去世,外公给她办的后事,革委会派人来调查,外公成份是工人,来人只好作罢。
直对袁家汇码头的这条街二边的房子原来都是钟飞滨家的产业,我外公是租他家的房子做生意和居住,土改后这些房子就分配给了租户。钟飞滨跟他表哥朱五楼二十年代在上海银行工作,又做实业。他去上海的行程是,先从钟家大院后面的私家码头上自己的小船,小船沿小河划到湖趺漾的袁家汇码头,再上大轮船去上海,私家小船相当于现在的私家车,大轮船相当于现在的高铁飞机。钟家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孩子五岁上小学,个个都是大学生,钟家第三代的小女儿和我妈妈是小学同学,妈妈去钟家大院玩过,大院中西结合,有四千平米。解放后钟小姐到南京工作,每次运动都因出身资本家受批判,精神上受不了了,终于发病。当年豪华气派的钟家大院如今早已破败不堪,只留下一块“湖州市重点保护文物”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