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之治,其实是“慈禧之治”,但是19世纪世界潮流浩浩汤汤,她和李鸿章,或者奥匈的弗兰茨-约瑟夫谁也没有办法

来源: 2024-07-15 22:20:5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二三十年来一直都说慈禧是个极有天赋和能力的政治家。尤其1860年代从亡国的内忧外患中把清王朝带出来,进入洋务运动时期,“同光之治”实际的掌舵人是慈禧。人臣,谁都可能卖国,唯有满清统治者不可能卖国,因为封建时代“国就是家”的观念决定了国是属于皇室一家一姓的。

但是慈禧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她最在意的是权力,所以尽管她晚年也想改革,但光绪搞变法,她就一定站到对立面,等把光绪搞下去了,她自己也搞些实际上的变法措施。她是一个封建帝国的掌舵人,而19世纪全世界的大潮流,一是民族主义,二是民主主义。这是时代洪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奥匈帝国的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是个亲民勤政的好皇帝,也没有什么暴虐荒谬的行为,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帝国分崩离析,各个民族独立建国。慈禧的见识,大清的国力军力,还远不如欧洲五大强国之一的奥匈帝国,她就更无法和历史的潮流对抗。所以,慈禧、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人能做的,最多也就是裱糊一番,勉强多维持几年而已。这个又跟弗兰茨-约瑟夫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登基,奥匈帝国早在1848年就解体了。

孙中山,不是说他能力有多强,他驱逐鞑虏的民族主义,建立共和的民主主义,是顺应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