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战役概况。-:)

来源: 2024-07-01 00:56:1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经过第一、二次战役,战场情况发生变化,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我军要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攻坚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就此在“三八线”以北进行休整,还是突破敌人在“三八线”的既设阵地防线后再进行休整? 彭德怀召集志司其它首长讨论后,决定选择后者,定在1950年12月31日17时发起第三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军事上讲,志愿军入朝才一个多月。已连续打了两个战役,西线6个军已相当疲劳;东线第9兵团人员、弹药、粮食得不到及时补充。况且,第二次战役后期敌人虽然逃得快,但有生力量的损失并不大,其主力大都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敌人的大踏步撤退,并不完全意味着彻底的失败,从战争常识上看,美军的撤退一是因为他们在“三八线”以北的平原无险可守;二是美军需要补充,需要迅速脱离接触,依托“三八线”以南的既设阵地进行整顿。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去进攻,绝对有诸多的不利。但是,从政治上讲,志愿军停止在“三八线”以北,正合美、英的意图,他们正想利用三八线阻止我军前进.争取喘息时间,进一步加强其军事力量,以利下一步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次战役确实是一次冒险,志愿军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战役进程迟滞或者有较大反复,消耗了仅有的物资储备后,在从临津江向北的平原地带无险可守,志愿军反倒可能会因为粮弹不继无法抗击敌人的反攻,战局也有可能发生逆转。所以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和战役打响后能否速战速决,成为第三次战役决胜的关键。

△志愿军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并肩作战 图源: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

  12月27日前,志愿军六个军(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军)和人民军三个军团(第1、第2、第5军团)共30余万人(其中志愿军23万人)在战役发起前一周开始秘密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由朝鲜人民军第2、第5军团在东线越过三八线,向敌侧后渗透;志愿军在西线向敌“三八线”防线发起全线进攻。志愿军部队发挥了出色的伪装技能,瞒过敌飞机和前沿哨兵的侦察,于12月31日入夜时突然发起攻击,集中100余门火炮打开临津江突破口,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炮兵。 经志愿军和人民军两天一夜的穿插追击,至1951年1月2日,汉城以东的南朝鲜军溃逃,使汉城地区的10余万“联合国军”处于被中朝部队从右翼实施深远包围,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不得不下令放弃汉城。4日夜,志愿军第50军和第39军的1个师连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进占汉城。8日,人民军第一军团占领仁川。同日,中朝部队已全线进抵“三七线”。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第三次战役至此结束。战役中共歼敌1.9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南朝鲜军。中朝军队伤亡仅0.8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