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的最后一天,是1839年6月25日。第二年,鸦片战争爆发……zt

平原公子赵胜 

 

#国际禁毒日# 今天是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而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的最后一天,是1839年6月25日。第二年,鸦片战争爆发……这是我们百年国耻的起点。

 

很多人把近代的屈辱史,归咎于清朝的“不开放”,“不肯融入国际社会”,还有人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归咎于林则徐虎门销烟“过于粗暴”、“激怒了列强”……这是极其无耻的说法。

 

实际上,清朝从未真正“阻止对外贸易”,英国在19世纪长期从中国进口茶叶、丝绸、瓷器,并且试图对中国输入工业纺织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工业品在一个庞大的农业国还没有什么竞争力,中国市场需求不足,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顺差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也就是说,英国人需要中国货,而中国人却不需要英国货,英国赚不到钱。

 

在这样的基础上,英国为了扭转逆差,开始对中国走私鸦片,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开始在对华贸易中扭亏为盈。毒贩如蝇群而来,除了英国,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甚至还形成了大名鼎鼎的“犹太毒贩集团”。

 

毒品对于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劳动力非常高效,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直接导致了国库空虚、社会流通短缺,社会上大量的青壮劳动力沉迷鸦片、钱财耗光、身体摧垮、家破人亡。

 

所以,有识之士开始提倡“禁毒”,朝廷痛定思痛,也开始决定禁绝鸦片,这才有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历史地位,体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和“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放在一起,是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部分,这是百年国耻的起点,也是和内外敌人拼死血战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有五部有关《虎门硝烟》的电影,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1959年大陆赵丹主演的《林则徐》、香港1987年版的《太平天国》、1988年的《满清十三皇朝之道光》、1997年鲍国安主演的《鸦片战争》、还有2021年的《血战虎门》……这五部电影,其实也体现了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变化。

 

1959的《林则徐》、香港1987年版的《太平天国》、1988年的《满清十三皇朝之道光》,这三部的虎门销烟桥段都有大量民众镜头……59年的《林则徐》明显是唯物史学、人民立场叙事的,里面有大量人民群众敲锣打鼓欢迎林则徐销烟的场景,以及三元里抗英的壮举;哪怕是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虽然场面不算大 ,但起码有民众欢呼放鞭炮的镜头 ,体现了当时香港电影中朴素的“民族主义”情怀;1997年的鸦片战争,确实是大场面大制作,但有个问题,虎门销烟似乎完全变成了朝廷权贵们的博弈,在硝烟现场,清朝的达官贵人把外商贩子、地主乡绅奉为座上宾,而人民群众被红缨枪阻挡在栅栏门外面无表情看着……整个销烟的过程,民众被表现得不重要、太在乎,这就耐人寻味了。2021年的《血战虎门》本质上是个动作片,主线从虎门销烟,变成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生存搏杀……整个故事的基调,成了阿良和林则徐个人英雄主义的惺惺相惜,失去了宏观的视角。

 

唯有最后一段对话点了题:“大人,我们做这些有用吗?”“阿良,说实话,我不知道,因为我也身在局中,难窥全貌,但鸦片流毒天下,总得有人去救国救民,你得往前看,就算我们这代人做不到,后来人也会前赴后继……”

 

话说得不错,但总感觉,有一点“迷茫”的味道,斗争性太弱了,充斥着个人的小情绪,而没有历史上那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刚强和坚定……这种力量感的缺失,来自于电影中“群众”的缺失。我们的文艺圈,长期以来失去了人民立场和历史的大局观,拍宏大历史题材的时候,总是显得小家子气,不够理直气壮。

 

真实的历史上,虎门销烟始于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结束于道光十九年五月十五(1839年6月25日)。

 

期间林则徐拉了大量洋人过来观摩,还找了大量翻译给洋人讲解最新的石灰海水销烟法,洋人无不拜服……“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全国粮食、布匹、茶叶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然后宪章运动第二次高潮来临……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东征”。

 

然后,就是中华民族上百年的灾难和屈辱,也推动了这个民族在血与火中得到了真正的觉醒和新生。

 

林则徐没有救得了中国,甚至也没能消灭鸦片,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去做了,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南昌起义、长征、抗战、解放、抗美援朝……我们的先辈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推翻了三座大山,重建了新世界。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真正彻底扫除毒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政府分别在1950年和1952年分别制定了《关于禁绝鸦片烟毒的通令》和《惩治毒贩条例》。地方政府对待吸毒人员和种毒人员也采用了严刑酷法。1952年下半年,全国召开仅各种禁毒宣传会765428次,参加会议的群众近7500万人。收到检举信131万件, 共检举毒犯22万余人。据统计,仅在1952年下半年的禁毒运动中,全国共缴获毒品3996056两。在禁毒重点地区共发现制造、贩卖、运送毒品的毒犯369705名,逮捕毒犯82056名。这场运动中,几乎是“人人受教育”。一些从不参与政治活动的老年人和家庭妇女都成了不自觉的隐形“禁毒警察”,1万5千人向公安机关检举揭发毒贩。所以说,新中国的禁毒运动,还是一场“人民战争”,用短短三年时间,创造了在全国范围内扫除毒品的奇迹。

 

其实,新中国禁毒的故事,更适合拍成电影。

 

至今,我们依然有无数缉毒警察奋战在一线。

 

我们是一个对毒品“零容忍”的国家,无论国外怎么搞“毒品合法化”,美国人欧洲人变成“病夫”我们管不着,我们坚决不容许那些被消灭的渣滓死灰复燃,因为我们要面对自1840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身的先烈。

 

今天在中国,那些搞历史虚无主义、为帝国主义侵略洗地、美化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给毒品合法化辩护、没有原则和稀泥的人……就是我们不共戴天的敌人。

 

我们要对得起这百年来血与火中凝结的共同记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