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是common sense。中日当时国力军力差距巨大,只能一边坚持,一边静待国际局势变化。这和中共崛起是一个道理。

回答: 历史人物蒋百里张又普2024-06-15 10:11:27

毛领导的中共也是以一边和国军周旋,一边静待时机。西安事变就是转折点,中共此后才有了时间和空间发展,到了日本投降时,共军和国军在人数和武器都相差不多,这才有了决战的资本。若没有日本入侵,共军就会被困死在陕北,过不了几年,等老蒋解决了内部派系斗争,再围剿陕北,共军绝无逃出生天的可能。尽管毛的大局观是非常强,对当时国情有很深刻的认识,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条最佳路线,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像前五次反围剿一样,实力差距太大,谁指挥都不可能打败国军。

毛过分相信人的力量,而忽视了武器的作用,这是大错特错的,虽然他这是为当时弱势的中国鼓气。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越来越依赖武器,战略战术的作用越来越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