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之民国的第一走私案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4-05-26 18:28: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088 bytes)

 

本文就来讲一下当年轰动全国的林世良走私案

这起案件,应该有不少朋友都听说过。简单来讲,就是孔家亲信林世良在滇缅公路上走私,案值巨大,于是被戴笠给抓了,最后被蒋介石下令枪毙。

所以此案成为了一个“标志”:这次蒋介石没有给孔宋夫妇“面子”。
 

但如果了解了案件的全貌,会发现更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比如:林世良的“翻车”,和孔二小姐孔令伟的“自作孽”不无关系;戴笠敢动孔家人,背后其实有宋子文蒋介石侍从室的支持;而蒋介石这次的“不宽容”,又和他的绝对亲信俞飞鹏牵涉其中有关。

这些关系看起来错综复杂,但都成为了孔家“翻车”的“命数”,或者说,是许多“偶然”演变成的一种“必然”。

好了,我们就从林世良的身份开始说起。

01

 

孔家“母子店”

 

林世良被抓时的职位是中央信托局运输处处长。

中央信托局(简称中信局)成立于1935年8月,看过前文的朋友应该能马上意识到,这个机构是在孔祥熙担任财政部长时成立的。

中信局是干啥的呢?简单来说,当时中央银行(总裁也是孔祥熙)觉得政府委托经办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事按央行章程不便进行,于是拨款1000万成立了中信局,业务范围包括有保险、储蓄、信托、对外订购军火、运输等等。

一看便知,这个新机构毫无疑问会成为孔宋夫妇敛财的工具。

中央信托局的上级主管是中央银行,所以由孔祥熙亲任理事长。至于首任局长,孔祥熙选择了张嘉璈

张嘉璈 | 图源:网络
 

张嘉璈是老资格的金融界领袖,曾任中国银行总经理。但在1935年3月,经孔祥熙的运作,国民政府控股了中国、交通这两家民营银行,张嘉璈因此下台,然后被安排担任了中央银行第二副总裁。

在电视剧《追风者》中,出现过中央银行控股民营银行的剧情,但其实,现实中孔祥熙所使用的手段并不光彩。总之,张嘉璈是吃过孔宋夫妇苦头的,所以他这个中信局局长就当得很“识相”,实权尽在宋霭龄控制的副局长手里。

一年后,张嘉璈调任铁道部长。孔宋夫妇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接任,结果被蒋介石抓到空子,安排了叶琢堂进来。

叶琢堂可不是一般人,他在早年间就有恩于蒋介石,还曾资助蒋介石赴广东投奔孙中山。蒋介石手上有一个连财政部都无法过问的“私人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这个银行的前身是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资金来源是四省“特税”(鸦片税),成了蒋介石的军费“钱袋子”之一。叶琢堂便是农行的总经理,可见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不过叶琢堂这个人野心不大,也比较识时务,所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农行,任由孔家把控着中信局的大权。

到了1937年底,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当时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转移到了香港,然后在重庆设办事处。中央信托局也是如此。

对于宋霭龄来说,乱局就是机会。她早就有让大儿子孔令侃掌控中信局的打算,但一方面孔令侃那时的资历不够,另一方面也没有合适的机会。所以到香港后,孔祥熙就把孔令侃任命为了中央信托局常务理事。原本很有可能惹非议的一个举动,借着国难当头之际,就这样“混”了过去。

左起:孔令杰、孔令伟、宋美龄、孔令侃 | 图源:网络
 

叶琢堂于1940年病死在美国,信托局在名义上由另一位驻港常务理事俞鸿钧负责,但实际上早已成为了宋霭龄、孔令侃的“母子店”。而俞鸿钧最终成为中信局的局长,恰是在1942年林世良案之后。

写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要问了,这些和走私案有什么关系呢?

下一段马上就会讲到:当中信局被不受约束的私人利益集团所掌控,它先天地就会成为走私的温床。

02

 

蒋介石的手令

 

如前所述,中央信托局有一项业务是“运输”。运啥呢?当然是所属财政部的重要物资,比如中央银行的钞票。
 

想象一下,拿着孔祥熙签发的财政部运钞手令,有谁敢拦敢查?所以中信局运输处到底在运什么,外人几乎是不可能知晓的。

但这仍不是百分百的安全,因为孔祥熙的权势虽大,也还是“人外有人”的。不过,可谓“天助”孔家,他们又拿到了蒋介石的手令。

这个手令,是蒋介石写给孔令侃的,具体内容是:办理民国28年度兵工储料事宜。这就是信托局的另一项重要业务:军火采购。

民国28年即1939年,这一年的上半年,德国还没有闪击波兰,世界大战尚未全面爆发。而德国,在抗战前便是国民政府的主要军火供应商之一。

当时的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便曾留学德国,相关的经办人员也都有德国背景,所以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

但抗战爆发后,英美成为了国民政府最主要的援助方,而经宋子文之手办理的英美借款,其宗旨应该是从英美那里购买军火。

蒋介石两边都不想得罪,于是就听了孔宋夫妇的建议,手令孔令侃成立了中信局兵工储料处,负责秘密采购德国军火。这个部门很神奇,挂着中信局的名,但却是独立编制,所以中信局的局长、副局长们都无权过问。

这样一个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的部门,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其中最夸张的一次,是一个叫吴敬安的办事员,直接卷了一笔买飞机的巨款潜逃了…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问:中信局负责采购军火,但运军火的应该是军方吧,那孔家如何以此来走私呢?

因为国民政府对外购买军火,多以借款的方式来进行,然后再用中国的土特产易货偿债。所谓的土特产,也都是些战略物资,比如猪鬃,可以用来制作清洗枪炮的刷子,二战时需求量巨大。还有在《追风者》中出现的那个钨砂,也在此列。

《追风者》中购买钨砂的德国人
 

所以,一车军火的背后,就是十几车甚至几十车的“土特产”,这就给孔家走私提供了极大的操作空间。

林世良走私案发生在1942年,离蒋介石发出手令已有三年之久,但这个手令到底还有没有效,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只不过,人的贪欲一旦尝到了至高权力带来的甜头,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孔家在抗战时的疯狂走私行为,“养蛊人”便是蒋介石自己。

就这样,林世良(或者说孔家人)一手拿着明确的财政部手令,一手拿着说不清楚的蒋介石手令,在滇缅公路上肆无忌惮地做起了走私生意。

那么,既然抓着堪称“大、小王”的这两张牌,林世良是怎么“翻车”的呢?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因素,微观上,是因为戴笠抓着这件事不放,宏观上,则是因为孔家人犯了众怒。

我们先讲戴笠。

03

 

缉私署戴署长

 

关于戴笠敢于得罪孔家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在戴笠、孔祥熙、宋霭龄的传记中都读到过这段往事,但答案并不统一。
 

只能说,个中原因肯定不是单一的,综合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大主因。

首先,是戴笠和孔祥熙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并没有太多的历史渊源,以戴笠的圆滑,是绝不会主动招惹孔家的。相反,在戴笠以前经办的,与孔家有关的案件中,他一直是手下留情的。比如1937年闹到蒋介石那里的上海棉纱案,戴笠只扣押了杜月笙手下的人,彻底没有碰孔家。

变化发生在1940年11月,财政部成立了缉私处(后升级为缉私署),孔祥熙确定的处长人选是杨虎。杨虎是国民党中的老资格,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当时正在赋闲,所以对孔祥熙来说,正可以“为我所用”。

但未曾想,蒋介石没有同意…蒋介石毕竟是要顾大局的,杨虎当年从上海警备司令的任上下台,就是因为敛财过度。蒋介石不放心让这样的“巨贪”去缉私,于是就指定了戴笠。

于公于私,戴笠都不会拒绝这个职位,但这份美差有个“副作用”:先天地就把孔祥熙给得罪了。

孔家走私,戴笠缉私,要解决这对本质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戴笠听命于孔家。但戴笠做不到,他的立身之本便在于他只认蒋介石一个主子

这个解决不了的矛盾存在了一年多,孔祥熙的态度是:我使唤不了你,但也不配合你的工作;而戴笠的处境是:因为不敢冒然动孔家,也就抓不到什么走私大案,这个缉私署长当得乏善可陈,实在是有负蒋介石的“圣恩”。

再加上,戴笠与宋子文的关系很深。抗战开始后,孔宋矛盾加剧,比如前述的购买军火的问题,所以孔宋矛盾也会延续到孔戴矛盾中。

林世良案对于戴笠来说是个契机,林世良“翻车”,戴署长“翻盘”。

第二大原因,和俞飞鹏有关。

俞飞鹏是蒋介石的奉化老乡,也有说是表弟。俞的族侄俞济时是蒋介石的侍卫长,算是蒋介石的外甥。总之,奉化俞家和蒋家的关系密切,有奉化三俞之说,还有一个是做过蒋介石机要秘书的俞国华,三人都是蒋介石的绝对心腹。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越桂公路和滇越铁路相继断绝,中国大后方的对外交通线只剩下了一条滇缅公路。蒋介石为了杜绝走私,确保最后这条“输血线”的畅通,特指定俞飞鹏常驻仰光,头衔是“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副主任”。

滇缅公路老照片 | 图源:网络
 

1942年春,日军从泰国迂回至远征军后背,导致史迪威在正面修筑的工事全部作废,还面临了被切断后路的危险,于是只能仓促撤退。

史迪威一撤,俞飞鹏就犯难了,堆积如山的物资怎么办?总不能留给日本人吧!所以只能烧了,但俞飞鹏没有自己动手,而是下了一道手令给军统驻缅甸的潘其武…

东西刚烧完,就被媒体曝了光,国内舆论一片哗然,那可是好不容易弄来的援助物资啊!

戴笠为了自救,就让滇缅公路警务处马上严查走私。其中的逻辑是:物资被烧是因为运不出来,运不出来是因为公路堵了,公路堵了是因为被走私车辆占了

这一查,就恰巧抓到了中信局林世良的走私车辆。此处还有另一种说法,戴笠抓林世良并非巧合,而是中信局运输处副处长汪建才告的密。

不论是巧合还是蓄谋,总之,抓林世良成为了戴笠自救的手段。烧物资这事对于戴笠来说,虽然有点冤,但他总不能去怪史迪威,同样,全部推给俞飞鹏也是不聪明的。

那么,这个时候的戴笠为什么就敢于得罪孔家了呢?

这就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主因:激起了“众怒”的孔家,已走起了下坡路,而戴笠的实力则在抗战中迅速壮大。

04

 

飞机洋狗

 

就在林世良案发的三个月前,1941年12月,孔家二小姐孔令伟闹出了一起轰动全国的“飞机洋狗事件”。
 

这起事件的背景,是日军进攻香港,所以国民政府的各驻港机构不得不仓促撤离。12月9日,孔令伟登上了离港赴渝的最后一班飞机。

孔二小姐的行李很多,还包括有两条大狼狗,于是就让保镖卫士把几位乘客“请”下了飞机,给她的大狼狗让座。

能拿到最后一班飞机机票的,自然都不是普通乘客,所以连陈济棠这样的“南天王”也被赶了下来。陈济棠后来只好和老婆乔装偷渡,才离开了香港,自然是窝了一肚子火。

本来这事也出不了啥大乱子,顶多就是蒋介石听过气的“南天王”抱怨几句。但飞机在重庆降落后,有一帮《大公报》的人在机场迎候报社经理胡政之。但大家没等到胡经理,只看到了大狼狗…舆论就此发酵。

其实,胡政之并不是孔二小姐赶下飞机的,他压根没接到登机通知(有票,但起飞时间不定)。所以,这也算是孔家的“命数”,在一个敏感的时刻惹上了不该惹的人。

孔令伟与宋美龄 | 图源:网络
 

洋狗事件被《大公报》曝光后,虽然没有直接点孔家的名,但还是引发了舆论狂潮。此时的孔祥熙,已担任财政部长八年之久,可谓树敌众多,所以政学系、CC系、军统、宋子文等都开始明嘲暗讽,乘机发作。而且好巧不巧,胡政之那张机票是托陈布雷弄到的,所以孔家等于间接把蒋介石侍从室也给得罪了。

这事越闹越大,竟引发了学潮。这下蒋介石慌了,再加上宋霭龄已通过宋美龄向他施压,于是就让陈布雷出面,说服《大公报》发了一篇声明,把洋狗事件定性为“误会”。(注:也有说这是真的误会,本文就不展开了。)

风波虽然在表面上收了场,但从蒋介石到陈布雷再到整个国民党政坛,其实心里都觉得“膈应”。

更关键的是,民怨还在,“倒孔”已成为舆论主流。以戴笠的精明,不可能“嗅”不到这种趋势,这就是他敢于出手的最后一个主因,换言之,戴笠要干一件“顺应民心”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讲,事件真假已不重要。)

好了,关于林世良案的全貌,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林世良和孔家到底是什么关系?

05

 

孔家没落的“起点”

 

如果在网上搜林世良案,会发现有不少文章把林世良说成是孔家的“准女婿”,也就是孔二小姐的男朋友。

我没有找到这个说法的出处,相关传记中也都没有提及。这个说法确实存疑,因为孔令伟以男性化装束而著称,并且终身未嫁。

林世良能成为孔家亲信,主要是因为大公子孔令侃。林世良出任运输处处长,正是在孔令侃掌管中信局的时期。然后,又因为他对孔家的走私生意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于是得到了孔祥熙的赏识,据说被收为义子。

孔二小姐不仅和林世良不是情人关系,而且还很可能是“敌人”。前文中所述的,到戴笠那里告密的运输处副处长汪建才,便是二小姐的人。

这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但其实是有可能发生的。

首先,宋霭龄管理孔家有个特点:每个个体都是经济独立的,包括她和孔祥熙之间,也是“亲夫妻明算账”。孔家每做成一笔生意,都会根据参与者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宋霭龄与孔祥熙 | 图源:网络
 

表面上看,宋霭龄的这个做法与她接受的西式教育有关,但更可能的原因,应该是为了资金安全。事实证明,此举导致没有任何人能弄清孔家的总资产,孔宋夫妇远遁美国后,连美国政府最终也没能查清楚。

而这个做法的副作用,便在于孔家内部会因为利益分配而产生派系,林世良是大公子的人,汪建才是二小姐的人,矛盾因此而生。

其次,孔令侃在1939年遇到了一件“倒霉事”,孔家在香港私设的秘密电台被日本侦破。港英当局迫于日方的压力,查抄了电台,并把孔令侃列为“不受欢迎的客人”。宋霭龄怕孔令侃回到重庆后被政敌做文章,就安排他去美国留学了。

孔令侃一走,宋霭龄只好亲自经营中信局,忙不过来的时候,便把一些事务交给孔令伟处理。以孔二小姐的性格,自然不甘心只办小事,这就是汪建才觊觎运输处处长一职的背后逻辑。

所以,林世良说到底只是孔家的“工具”。孔祥熙在林被捕后力保他的性命,更多的原因在于孔家的“面子”,或者说,孔家如果保不住林世良,会是个危险“信号”。

孔宋夫妇是几乎成功了的,林世良一开始被判了无期。但当案卷转到侍从室交由蒋介石批示的时候,侍从室提出了反对意见。这里面不仅有陈布雷的因素,还因为被蒋介石器重的侍六组组长唐纵,本就是军统的人。

1942年12月21日,蒋介石批示将林世良枪决,第二天就执行了。

林世良案成为了孔家走向没落的一个标志。但也仅仅是“走向”,离真正的没落还早,所以后来孔家又弄出了一个美金公债案,堪称民国第一贪污案。孔家不仅鲸吞了上百亿法币,还把手下人都保住了。

说到底,不论是宋子文、戴笠,还是政学系、CC系,都扳不倒孔家,能办成这事的只有蒋介石。而孔家的最终倒台,也正是因为在调停蒋介石和史迪威的矛盾中,把蒋介石给得罪了,此乃后话。

在林世良被枪决的一年后,孔祥熙风风光光地举办了就任财政部长的十周年纪念会。可谓盛极而衰,在随后的一年里,形势急转直下,宋子文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又“讨回”了他在十年前丢失的一切。

风水轮流转,仍在孔宋家。

所有跟帖: 

往事如烟:国民党统治时期,或国民政府时期第一走私案。另,这个张嘉璈鼻子底下再添一块山田大队长的黑胡子,很有可能就是山 -明初- 给 明初 发送悄悄话 明初 的博客首页 (259 bytes) () 05/26/2024 postreply 19:47: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