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从供给制到薪级制的变化, 应该说还是有进步意义的,不同级别待遇不同至少也是把待遇明确了

来源: 华府采菊人 2024-05-22 08:17: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18 bytes)

五十年代中期,干部(类干部,包括知识分子)的工资确实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很高, 按当时的物价,要吃什么自己去买,凭工资吃啥都行, 就避免了供给制是高级干部吃啥可以喊勤杂人员到伙房去”拿“的局面。

问题是从三面红旗迎风飘之后, 社会物资供应的极端短缺, 高级干部的高工资到市面上也是什么也买不来,于是,为了保证一部分对国家显得重要的人物的供应, 制度性地规定了与级别挂钩的”食品供应“, 为什么基本就是食品呢?因为那时人人睁大了眼睛就是望着”吃“的东西, 这儿的”重要人物“, 倒也不单单是共产党高级干部, 教授工程师医生等和民主党派的头面人物, 均比照共产党干部的级别套用其享受待遇标准,不包括级别不够的普通讲师低级别工程师等。

这个”待遇“, 比较隐蔽, 是能不让广大工农兵革命群众知道的,所以普通老百姓大多数就不知道还有这个特殊待遇, 真以为高级干部与我们大家一样多少斤粮几两油半斤肉呢,以致到现在还觉得那时平等得很,就是当年就没让他们知道的结果。

那上海来说, 13级或比照13级生活待遇的其他”分子“,一个月那三斤猪肉一斤油三斤黄豆等等, 那时真的十分管用的啊!

八级工虽说工资比一个17级干部好像高一点点,但17级干部一个月油三斤黄豆, 八级工肯定没有,不知道当过全劳模出席过群英会的有没有, 没听这些人的孩子讲过。

又回到相对论。

一个县团级干部, 那三年在北京的生活, 比普通老百姓不会好很多(除非是后勤供应部门的),但在某省某地区任职的话,日子就差不哪儿去, 若是当的是县太爷, 吃香喝辣就不在话下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