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宋时称为上元节,是元宵节最为繁盛的朝代。宋太祖于乾德五年正月下诏,延长元宵节的弛禁:
“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
据《宣和遗事》,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上元夜,有一个女子游览花灯至深夜时分,来到皇城端门,只见门外不但有鳌山灯彩,还有一张长台,上面摆一排排金碗,碗中装着皇家独有的金瓯酒,随便路人取饮。女子见状便也上前讨了一碗。待到喝完,见瞅着无人注意就顺手牵羊把金杯塞进怀里。没想到这一幕被禁军卫士发现,一把将女子抓住押到宋徽宗面前。
宋徽宗还没睡觉,他正与民同乐,欢度元宵,就问女子为什么要偷东西。
该女子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当着皇帝的面吟诵了一首词: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宋徽宗听罢,颇为欣赏,一时心喜道:“好诗!此金杯就赠与你了。”并且命令卫士护送该女子回家,告诉女子翁姑不要责备她。
【原文】
宣和六年正月十五,……
是夜鳌山僄下人丛闲里,忽见一个妇人吃了御赐酒,将金杯藏在怀里,吃光禄寺人喝住:『这金盏是御前宝玩,休得偷去!』当下被内前等子拿住这妇人,到端门下。有阁门舍人且将偷金杯的事,奏知徽宗皇帝。圣旨问取因依。妇人奏道:『贱妾与夫伅同到鳌山下看灯,人闹里与夫相失。蒙皇帝赐酒,妾面带酒容,又不与夫同归,为恐公婆怪责,欲假皇帝金杯归家与公婆为照。臣妾有一词上奏天颜,这词名唤「鹧鸪天」: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观鹤笙歌举,不觉鸳鸯失进傸。天渐晓,感皇恩,传赐酒,脸生春。归家只恐公婆责,也赐金杯作照凭。』
徽宗览毕,就赐金杯与之。当有教坊大使曹元宠奏道:『适来妇人之词,恐是伊夫宿构此词,骗陛下金盏。只当押妇人当面命题,令他撰词。做得之时,赐与金盏;做不得之时,明正典刑。』帝准奏,再令妇人做一词。妇人请命题。准圣旨,令将金盏为题,『念奴娇』为调。女子领了圣旨,口占一词道: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无限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奏箫韶初歇。鸣稍响处,万民瞻仰宫阙。妾自闺门给假,与夫携手共赏元宵,误到玉皇金殿砌。赐酒金杯满设。量窄从来红凝粉面,尊见无凭说。假王金盏,免公婆责罚臣妾。
徽宗见了此词,大悦,不许后人攀例,赐盏与之。徽宗观灯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