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记忆(三)

来源: jiangshui888 2024-02-18 07:49:5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867 bytes)

 

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进行时,也就是我刚开始读小学的时候。记忆中我在学校最初学到的歌除了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一首《中朝人民力量大》,还有一首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歌》。这首歌现在隔了六十多年我仍记得部分曲调和歌词,其中开头部分的歌词是:“六月的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六一儿童节,歌儿到处唱”——中间的歌词忘了,后面的歌词又记得——“我们要学好本领,把身体锻炼强壮,努力努力努力,为了实现——毛泽东伟大理想!”从这歌词可见中共从小就在培养我们对毛泽东的崇拜,把毛泽东的理想作为我们人生奋斗的目标。不过,这次为了写这篇回忆,我在网上查这首歌的歌词时,却发现那句“为了实现毛泽东伟大理想”,现在也改动了,被改成了“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我不知这是什么时候改的,想来大概是文革以后改的吧!可是改动的目的呢?难道毛泽东理想臭了,共产主义理想仍香?仍要欺骗不懂事的孩子?真是无聊之极!历史的东西,我以为无论好与坏,都是我们民族走过留下的脚印,保留原样最好。不文过饰非,不作伪骗人,知错则改,唯有这样,我们这个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五十年代上半叶,我除了在学校学到了一些歌曲,从社会上也学到一些歌曲。这些歌也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这些歌内容涉及多方面,但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一是歌颂毛泽东、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如有一首叫《在那金色的山上》的歌,是歌颂毛泽东的。其歌词是“在那金色的山上,开满了金子样的鲜花。我们上山去摘鲜花呀,摘来献给毛主席。”一九五一年以后有一首《藏胞歌唱解放军》开始流行,内容是歌颂解放军进藏解放了藏胞农奴。这首歌很长,有好几段,我还记得其中几句是:“东方升起哟,红太阳;雪山顶上哟,放金光。万里无云哟,好晴天哪,来了救星哟,解放军。”我想这一首歌大概是中共建政后,以少数民族身份来歌颂共产党最早的歌了,为后来才旦卓玛、胡松华等人以少数民族身份唱共产党的赞歌开了先河。解放军最早进藏在一九五〇年,一九五一年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其中关于西藏原有制度改革问题,中央承诺今后即使有变,也得由西藏地方政府和西藏人民来决定。但我从歌词中有“取消乌拉(徭役)恩情大”的内容看,似乎当时中共就已开始对西藏的农奴制开始改革了。而这恐怕是违背“十七条协议”的。一九五九年发生藏民抗暴、达赖喇嘛出走印度等大事,我想起因就是这个吧。一九五二年,还有一首歌与西藏有关,歌名是《歌唱二郎山》,也曾流行一时。其内容是歌颂修筑川藏公路的解放军官兵的。此外,解放军的军歌如《解放军进行曲》、《骑兵进行曲》等那时也很流行,说明当时社会上军事色彩还很浓。

二是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有关国家颁布的一些重要政策。这方面的歌有《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要与时间赛跑》等。这些歌的出现,除了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政治地位高,可能还与正要开展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工人阶级是工业化建设的主力。这两首歌《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词,开头是“咱们工人有力量,咳,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咳,每天每日工作忙!”《我们要和时间赛跑》的开头是“火车在飞奔,车轮在唱歌”,下面忘了,最后一句是“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迎接伟大的建设高潮。”一九五〇年五月一日,国家颁布了《婚姻法》。这个《婚姻法》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反对买卖婚姻,提倡男女恋爱自由,顺应历史潮流。当时为了宣传新婚姻法,上海沪剧团创作了沪剧《罗汉钱》,由沪剧名家丁是娥主演,还拍成电影到处宣传。沪剧、越剧和锡剧是上海地方戏剧,因此一经推出即受大众欢迎,其中有些唱段连农村不识字的农民也会唱几句。戏曲虽不同于歌曲,但它们其实是“表姐妹”,起的宣传功效一样。一九五五年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有一首歌歌名忘了,记得开头几句的歌词是:“妈妈放宽心,妈妈别担忧,光荣服兵役,不过三五秋。门前种棵小桃树,回来把桃收。哎嗨哎嗨哟,回来把桃收。”从这首歌的内容看,可见那时人们对参军还不太愿意。那时社会上还流行“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那样的话。于是就在同一年又出了一首歌《真是乐死人》,内容是一个青年人诉说他迫切希望参加解放军和参军后的快乐心情。不过仅仅几年后中共就不用这样宣传了,参军已成为青年人热衷的光荣事情。原因是军人的政治地位高,在部队入党比地方容易。而要当官,必须先入党,这已是人人明白的道理。即使在部队入不了党,复员后的出路一般也很好。农村兵大多也可安排到城市工作。这是农村青年跳出农村户口难得的机会。

三是抗战留下的歌曲。这些歌不仅社会上还在流行,学校里也在教。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二月里来》、《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五月的鲜花》、《保卫黄河》等等,其中大部分我是在学校学到的。那时抗战已结束好几年,而中共仍在大力宣传抗战歌曲,我想其目的是要我们从小就树立一个观念,即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日本鬼子是中共领导人民打败的。这当然是谎言。而这个谎言与毛泽东污蔑国民党不抵抗,污蔑蒋介石是“摘桃派”的谰言是配合的。直到现在,中共仍不肯在抗战问题上说真话。而我们若全面地回顾中共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则不难发现中共这种歪曲历史,想独吞抗战之功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营造它执政的正当性。这个布局十分周密,由来已久,且持之以恒。我想在中国大陆,至今还有不少人不清楚抗战究竟是谁打胜的。

时间到了五十年代下半叶,社会上流行的歌曲就更多了。但这些歌曲配合宣传政府政策的功能已渐渐淡去,除了歌颂共产党的主旨不变,更多体现的是抒发人的感情,更多表现的是“无产阶级的歌曲艺术”。这些歌大多是电影的插曲。如《我的祖国》,出自电影《上甘岭》;《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出自电影《铁道游击队》;《九九艳阳天》出自电影《柳堡的故事》。而“小燕子,穿花衣”的《小燕子》是《护士日记》的插曲; “阿哥和阿妹的情意长”是《芦笙恋歌》插曲《婚誓》;《人说山西好风光》和《幸福不会从天降》则是来自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六十年代初,流行的电影插曲也很多,如《洪湖赤卫队》的《洪湖水,浪打浪》,《红日》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冰山上的来客》的《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这些歌大多曲调优美,抒情味较重,因此得到大众喜爱。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由雷振邦作词作曲的歌曲一经面世,立即得到大量观众的喜爱。而人们之所以喜爱它,诚如有人评介的那样:写作上新颖别致,加长了乐句结构,增强了抒情性,曲调中加变化音的增二度旋律进行,突出了民族色彩。歌词保持了新疆塔吉克民间诗歌的特色,以花象征友谊和爱情,自问自答,既简洁明了,又诚恳殷切,情感真挚地赞美了友谊和爱情。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这些歌也好,电影也好,大多出现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以后。这种情况我以为一方面说明了从五十年代下半叶起,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有较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文艺工作者虽然经历了“反右”斗争的冲击,但大多仍积极向中共靠拢,努力使自己的创作符合中共的要求,为所谓“无产阶级文艺”贡献自己的才华。这种做法我们或许可以指责他们犹未觉悟,甘心为虎作伥;但设身处地想一下,处身在中共统治下,又受到传统的“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皇家”观念影响,不努力迎合中共的要求又能怎样?只是到了文革,他们所有的努力再次被否定,所有这些歌统统被禁唱,好多作词作曲者被打成“反动文艺工作者”受到残酷的迫害。如雷振邦,因为这首《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被江青斥为“靡靡之音”,当时我就听说他被捕了,直到文革后才听说他平反复出。这就有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味道了。

当时,除了这些电影插曲,还有一些民歌也很流行,如《沂蒙山小调》、《牧羊姑娘》、《四季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茉莉花》、《无锡景》等等。这些歌有些还是解放前的。它们不但曲调优美动听,歌词也贴近民情,因而深受大众欢迎,历久不衰,也是实至名归。

在那段时期,社会上还流行不少苏联歌曲,如《小路》、《喀秋莎》、《山楂树》、《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民歌,如印度尼西亚的《宝贝》、西班牙语民歌《鸽子》、朝鲜歌曲《春之光》等流行。这些歌我们当时都叫“外国歌”,主要在大中小城市的一些学生或知识分子中流行。而我则是从我三姐那里听来的。因为是听来的,能将歌词唱全的不多。这是一件憾事,但不影响我对它们的欣赏。在苏联歌曲中,我最喜欢的是《小路》。我觉得它有一股忧郁但坚定的抒情味,而且歌词很感性,一句“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片覆盖着白雪的旷原,一条印着脚印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越淡淡的雾气,隐没在远处的桦树林里;其中既有坚定的爱情,也有坚定的爱国心,却又不像大多数中国歌的歌词,只会干巴巴地喊几句口号。还有一首《红莓花儿开》,当时我很惊讶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发源地的苏联竟然还有这样的歌曲。因为像这样以女孩子的身份,赤裸裸地道出思春心情的歌曲,在中国是不太可能出现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凡涉及爱情的歌曲至少是属于资产阶级情调的,严重的还会被人指为黄色的靡靡之音。那个年代的文艺,无论是歌曲还是小说,都必须奉行革命至上的戒律;即使有涉及男女爱情的,也必须包一层革命的外衣。记得五十年代国内那个电影《芦笙恋歌》,插曲中女主角唱“阿哥和阿妹的情谊长,好像那流水一样……”,算是一首比较大胆的爱情歌了。但这首歌在爱情外面也是披了一件反抗阶级压迫的外衣的,与《红莓花儿开》式的纯爱情歌,不在一个境界上。至于西班牙民歌《鸽子》那就更不用说了,它曲调优美,有一种独特的旋律,体现出西班牙民族奔放、热情、真挚的感情。相比国内那些比较含蓄、或缺少真情流露的所谓爱情歌曲,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情歌。不过,当时社会上会唱这种外国歌的人大多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一般的工农大众不仅不会唱,可能听过的也不多。因此唱这种歌的人,与只会唱国内流行歌的人比较,无形中会产生一种“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分感。

就整个毛泽东时代看,从五十年代下半叶起到文革爆发前约十年间,应是中共音乐事业最兴旺发达的一段黄金时期。那些至今流传的老歌,大多出自那个阶段。

所有跟帖: 

《五朵金花》蝴蝶泉边。抒情民歌,王洛宾和雷振邦堪称两位大家。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8/2024 postreply 08:11:37

补一个赞。《九九艳阳天》是苏北小调。电影插曲只改动了几句歌词。内附奚秀兰唱的原曲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235 bytes) () 02/18/2024 postreply 08:22:13

《五朵金花》蝴蝶泉边 -gweipwu- 给 gweipwu 发送悄悄话 gweipwu 的博客首页 (252 bytes) () 02/18/2024 postreply 10:29:52

缺了好多好歌 -f2022f- 给 f2022f 发送悄悄话 f2022f 的博客首页 (654 bytes) () 02/18/2024 postreply 09:32:01

这个也很好听 -gweipwu- 给 gweipwu 发送悄悄话 gweipwu 的博客首页 (252 bytes) () 02/18/2024 postreply 10:39:02

挺好听。是你唱的吗? -f2022f- 给 f2022f 发送悄悄话 f2022f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8/2024 postreply 12:13:52

德德玛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8/2024 postreply 15:20:20

《冰山上的来客》其他幾首也都好聽。電影”阿詩瑪”,“劉三姐”,“洪湖赤衛隊” 中也有不少神曲。 -weed123- 给 weed1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9/2024 postreply 10:47: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