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从1924成立到1949离开大陆,黄埔军校有一半时间在成都。提起成都,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那里的名胜古迹,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浣花溪,锦官少城,满城,都江堰等,大都与文化相关。很少人知道,成都有一个叫北较场的地方,是自古以来的习武之处,据说三国时期就是兵营了。1937年黄埔军校西迁到成都,自然就选址北较场了。
原中央军校旧址后来成了成都军区大院。我的中学离那里较近。同学中有不少是军区大院的子弟。我的语文老师就曾是中央军校的学生,后来参加起义又去了朝鲜,并在那里负了伤。他的左手只有3根指头。不知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同学们都私下议论语文老师有历史问题,于是就不敢问他负伤的英雄事迹。现在中学同学们回忆起来,都很同情我们语文老师的坎坷人生,猜他的残疾大概率是冻伤所至。
我的亲戚中有广州黄埔军校毕业的。改开后政治宽松了一点,我也上大学了,老先生开始愿意给我讲他过去的事情和心理。他对国共第二次内战中低落的国军士气,有一个人之常情的解释。抗日终于胜利了,人心思定渴望和平,受过教育的军人大都非常反感龌龊的党争。即便站错了队,官途没有了,老老实实凭本事过日子总可以吧,何必与同是中国人的共军血拼到底呢。
其实,共军这边何尝不是如此。四野的东北兵也不愿意进关继续打内战,要老婆孩子热炕头。毛泽东就是比蒋介石厉害,人家有阶级斗争的法宝。
为佐证上面这点提一件佚事。世界闻名的“麻婆豆腐”的元祖店,就离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不远,是军校学生的最爱。他们后来星散全球,也传播了这道家常菜。
下面是一些成都中央军校和周边的照片,和一段美国人拍的记录片。
原中央军校的正门,风格很中国。日机都没有炸掉,在文革中被炸掉了,竖了一个巨大的毛像。
当年军校周边的社区和城市风貌。
现在就剩这点儿了:
这些学员明显年纪偏大,应该是继续教育型的高级班。这哥们儿袖口露出了手表,是个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