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國军二级上将、金门司令胡琏率1万多國軍,突擊东山岛

来源: 2024-01-31 09:29:1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東山島戰役,是1953年7月16日,韓戰停戰協定簽署前,中华民國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率1万多中華民國國軍,突擊福建和广东二省交界处的东山岛。此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化身--西方公司(Western Enterprises Inc.)策劃的。當時韓戰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金城戰役正在進行,中情局想以此大規模攻擊行動,牽制中共對朝鮮半島的支援,有利於韓戰停火談判。

戰前研判

國防部在戰前研判中認為,東山島位於閩粵兩省之間,也是福州軍區與廣州軍區交界之處,行動期間排除廣東四野部隊增援東山島的可能性,而在開戰36小時候後,東山島120公里範圍內,解放軍三野可以增援1萬2千人,如時間延長解放軍將可以動員5萬5千人的部隊。所以,最初的戰術計畫,就是不論成敗以作戰36小時為限,並不會佔領東山島

【國軍兵力】
陸軍:有第十九軍第四十五師、第十八師第五十三團、第七十五师一部、游擊第四十二支隊、閩南地區直屬海上突击第一大隊及第二大隊、南海纵队第八中队等,及由游擊傘兵總隊下的2個中隊,1個區隊及1個爆破組,編組成的一個498人的空降支隊。
海軍:各式艦艇13艘、海軍陸戰隊第一旅所屬一大隊及砲兵、戰車中隊水陆坦克21辆
空軍:第二十大隊、第五大隊、第十一大隊、第十二中隊

【共軍兵力】
東山島岛上的兵力合计1,200人,编制如下:水兵1團1连、公安第80團(欠第三营及第二营第四连)、东山县公安中队、盐警中队
后继增援兵力:步兵第九十一师、步兵第二七一、二七二、二七三团、二四四、二四五团、三六五团等6个团,炮兵第一三一团,华东军区海军各式武裝機帆船約250艘。

7月15日夜,驻金门国军第19军第45师等1万余人从金门出发。

7月16日凌晨4時,國軍登陆东山岛,战斗打响。至16日11時後,除了在公雲山(410高地)制高點上的少量解放军守军(仅几十人,重迫击炮几乎全毁,已断水)利用有利地形还在进行小规模的有组织的抵抗之外,国军控制了除八尺門以外东山岛的绝大部分地区。12時許,胡璉將軍率領部分參謀登上東山島與第19軍軍長陸靜澄會晤討論當面敵情。隨著解放軍的迅速增援,胡琏认为突擊作戰的任務已經達成,下达了撤退命令。11時各部隊轉移至登陸區進行撤退。

18日凌晨3時主力才最终完成撤退任務,撤回金門。

【戰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稱此役歼敌3,379人(俘敌715人)、炸毁坦克兩辆、击沉登陆舰三艘、击落飞机兩架,解放军則伤亡1,250人(包含民兵等)。

中華民國國軍稱此役擊斃及擊傷解放軍2,000人,俘虜480人,另外還摧毀軍車五輛、彈藥及糧庫多座、機帆船七艘和山砲八門。在损失的部队中,國軍傘兵參戰487人,其中陣亡軍官23人,士兵160人,失蹤士兵71人,共計損失254人,損失比例52.15%[19]。因為國軍在時限內無法攻占410高地,所以從突擊作戰的角度算是失敗。

【檢討】

胡璉認為自己忽視了廈門島雲頂巖、海澄县南太武山可以用望遠鏡監視金門南岸,因此國軍並非奇襲,解放軍已有準備。其次傘兵降落地點,應該明確指定「降落於東山島的西埔周圍」,不應該說成「在西埔與八尺門間擇要降落」。傘兵一降落在八尺門,陸海空軍就不得不配合。[20]胡琏被批評,傘兵運用不當,傷亡過大。此外,在當初計畫中假定四野不會跨區援助三野的部隊,事後檢討起來也是一種誤判。游擊傘兵總隊總隊長顧葆裕中將則被撤換。

戰役期間,胡璉於灘頭陣地鞏固後親自登島,並親自前進東山縣城第一線鼓舞士氣,惜未能適時調整部署,調動陸戰隊登陸戰,支援第一線戰鬥,甚至搶進八尺門與傘兵支隊會師,擴大登陸後的戰果。以及傘兵運用的缺失。[來源不明](注:八尺門是东山岛唯一渡口所在)

【影響】

东山岛战役后,蔣中正不再派出编制部队反攻大陆,国军反攻大陆军事作战行动至此告終。

國軍在此次戰役損失不貲,但是完成對於傘兵運用與三軍聯合作戰的實戰測試。然而在國軍的主力戰鬥機仍使用二次大戰研發的P-51與P-47螺旋槳戰鬥機時,解放軍卻已經從1950年開始換裝蘇聯的米格15噴射戰鬥機,隨著空優的喪失,使國軍不再進行大規模突擊作戰。不過,經此次實戰驗證後,對於大規模傘兵運用與三軍聯合作戰,還是有了實務上的戰術經驗,促使國軍在重新掌握空優後,設計出國光計畫的全面反攻大陆計畫,不过随着时局的变化,这个计划最终还是成了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