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
1962年辽宁大学5个大学生
1961年11月
1962年辽宁大学5个大学生
•
都是城里和大中专学校。城里粮食定量没挨饿,只是副食品少了。农村挨饿,特别是四川河南山东安徽农民。
-老生常谈12-
♂
(1147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0:53:01
•
中共的重点是保城市,但因粮食紧缺,城市粮食定量也下调了,所以城市人口也挨饿,有人饿浮肿了,凭医生证明可以买到一些黄豆
-竞选-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1:21:17
•
为保城市,毛在农村发动反瞒产运动,强行征购,毛有一句名言:征粮要“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导致农村缺粮饿死不少农民
-竞选-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1:27:01
•
相反,如果不抢农民的粮食,那么城市就会饿死大量人口,反正就是粮食总量不够吃,要么饿死农民,要么饿死城里人
-竞选-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0:16:03
•
“抢”是最客观准确的描述。后来很多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都发现自己很难保持中性叙事,对毛的反人类性格和行径的厌恶会下意识地
-十具-
♂
(33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6:53:19
•
我在小学食堂常常午餐是红薯面的窝窝头,黑色的。在家,母亲会想方设法充分利用贫乏的物质,还有自己在玻璃鱼缸种小球藻植物蛋白
-古树羽音-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1:55:45
•
不堪一击的谎言。那时四川城镇机关干部每人每月粮食定量为19斤,没有脂肪,糖,奶任何副食。你应该查查19斤粮的卡路里和饥
-十具-
♂
(24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6:40:00
•
那时男人左胸口袋别一支钢笔,是有知识的标志,很时尚。
-竞选-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1:15:14
•
我在双福博“1966年的游行。这是哪个城市呀?好壮观”文下给红红的留言中,记录了如何查看自己旧文的方法,供参考。
-古树羽音-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2:24:32
•
羽音,俺看到了,谢谢。
-hongshankou-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9:17:59
•
饿的像个瘪臭虫走不动的人会去照相馆照相吗?
-man008-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3:32:38
•
我对文革的记忆也很平和,记得一个地主一个地主婆在工厂挑煤灰
-王武-
♂
(0 bytes)
()
12/21/2023 postreply
23:33:49
•
我也有张62年的照片。
-吾道悠悠-
♂
(149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6:50:33
•
春风满面多喜色,秋月光辉増和颜。老兄官运如何
-申芝堂主-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7:02:04
•
哈哈,谢谢。
-吾道悠悠-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8:50:46
•
62年能在人民公园拍照的,文革家里应该受过冲击?
-hhtt-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8:34:59
•
文革时,俺家基本上没受到冲击或不公正待遇。
-吾道悠悠-
♂
(32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8:59:50
•
胖乎乎的, 真可爱! 穿得也好。
-f2022f-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7:00:59
•
谢谢!62年时,我寄宿在我外婆家,
-吾道悠悠-
♂
(134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9:10:12
•
能留下照片,很幸运。我小时候的照片就没几张。
-f2022f-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21:47:44
•
这些都是中产摆拍。那时拍个照更现在去趟迪斯尼差不多了
-sheandI-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7:48:23
•
也没那么夸张,除了农村,照相大部分城市普通人还是可以享受到的。不过口粮来说,高中以上是有保障的
-Amita-
♂
(335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8:27:56
•
照相说明对生活有信心。如没信心就躺平了,懒得去照相。
-f2022f-
♂
(0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21:52:15
•
南京六十年代初,初/高中学生32斤/月,普通市民28斤/月。农村老人有因食不果腹,导致营养不良而早逝。
-信笔由墨-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9:05:14
•
三年灾荒,地瘠人贫地区反而不明显。如闽南,地瓜为主食,几无可征之粮,也就没有超征的事了。
-信笔由墨-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09:13:19
•
信老(乡),华东八室出新篇章啦。。。
-401.king-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0:02:56
•
红五类还是有猪油白饭吃的
-dancinghorse-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2:00:12
•
你没挨过饿!城里人浮肿几乎大多数,只是没饿死很多人,但大家全尝到挨饿的滋味。我在大学教书,定量28斤。我的同事饿得要吃烧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34:51
•
28斤主食其实足够了,缺的是副食和肉。现在非体力劳动者谁一顿吃4两馒头啊
-manyworlds-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21:24:49
•
炒菜人。 我去西山种树,早上稠粥,没中饭,晚上稀粥,咸菜都很少。每天爬高山,我浮肿得爬到山顶虚汗留一地,十天后浮肿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39:57
•
眼睛迷成一线,看了医生,马上打高剂量肝精,一周后才睁开眼睛,可以工作,但后来蛋白质不够马上浮肿。一次去大连出差极度浮肿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45:00
•
马上去餐馆吃一大盘滑溜虾仁,才解决问题。我妈人大退休教师,十八斤定量,除此之外没吃的,及浮肿,最后只好求冰心,和民进主l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49:26
•
主席雷洁琼,她们给她一点粮票并为她申请,只增加5斤。后了有点黑市食物,伊拉克蜜枣等不收票的食物日子才算好过。请看我博客。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54:02
•
谁花钱照相要痛苦流泪,或愁眉不展。如果你认识照片中的人,问他们怎样过的。我同屋印尼华侨每月从印尼寄来油,罐头。糖果等,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3:59:20
•
61年离开中国,抱着建设祖国回来,受不了这样日子就走了,她有地方去,中国老百姓能到哪里呢?这是一个北京大学教师的亲身经历
-佩尼燕京人penny-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4:02:53
•
既然这么苦了为什么还要花钱照相呢?不如来一盘滑溜虾仁更实惠哈。。。
-puyh-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4:20:52
•
看来你没经历过那个时代,那时候是有钱,买不着东西,商店的货架子空空荡荡
-走资派还在走-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6:38:49
•
哈,我要是没经历过那就更没你啥事了,你看懂我上面说的话了吗?
-puyh-
♂
(0 bytes)
()
12/23/2023 postreply
00:29:17
•
免费照相,耄主席给群众的福利。人总是要有点精神(面子)嘛。饿着照,大无畏。
-明白仁儿-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6:42:30
•
确实。如果觉得生活苦,没意思,应该躺平,而不是去拍照。
-f2022f-
♂
(0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21:49:47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