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3岁的北京小伙胡家富因为和同学茬架,被学校劝退.....
1958年,13岁的北京小伙胡家富因为和同学茬架,被学校劝退,结果连小学都未能毕业。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毕竟从小没父亲,性格不强势容易受欺负。
1963年,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终于顶替进了煤场,当了运煤工。别看这活又脏又累,但那会叫燃料供应站,家家户户要用煤球,妥妥的铁饭碗。
而且工人地位高,福利待遇也不差,工资定期发放,各种劳保,手套、衣服、肥皂,这些紧缺的东西,他从来不缺。而且超额完成送煤指标的,还有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
结果脾性难改,半年后,在修车铺,因为两毛钱的事,跟修车师傅干了一仗,一气之下给人修车棚子掀了,硬生生把铁饭碗给砸了,还被拘留了半个月。
1969年,24岁的胡家富以社会青年的身份跟着一帮16、7岁的初中生一起,去陕北南马河大队插队。临行前,舅舅一再交代,遇到啥事忍着点,可再别犯浑了。
在南马河大队,他们被安排在三队的马寡妇家的两口窑住。马寡妇的男人是个矿工,日子原本在村里也是排得上号的,但是两年前男人矿难死了,马寡妇带了仨孩子,一下子就抓瞎了。
队里照顾她,让知青住在她家窑里,她帮知青们做饭,一天给她算7个工分。马寡妇人勤快,做事麻利,为人热心,这帮城里娃,对她也都挺认可。
胡家富下地劳动,上手特别快。干了大半年,到了年底分红,就分了 29块8,虽然比以前送煤时,也就一个多月的工资,但他还是挺满足的,毕竟有的知青拿个7、8块,有的还倒欠队里的。
马寡妇和胡家富同年,但是胡家富一看到马寡妇家的情形,就不由想起自己老娘这么多年来的不易,心里就非常难受。所以分了红,他跑去15里外的公社,邮了20块钱给北京的老娘,剩下他给马寡妇的孩子一人两块压岁钱。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胡家富也懂分寸,平时连话都很少跟马寡妇说。但是他衣服脱下来,马寡妇就去抢了洗掉了;马寡妇还专门给他纳了鞋。
1971年春节,队里特批胡家富回北京看老娘。临行前,马寡妇一直坐板车给送到县城,还给了枣子、烙了饼,和两瓢小米。
老娘半点城里人优越感都没有,看到儿子去农村插队,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就劝他是时候找个媳妇了,哪怕就在农村安个家,也挺好的。胡家富说,你儿子这情况,谁能看得上自己啊?再说了,等老娘哪天老了,自己迟早得回城照顾老娘。
过了正月十五,胡家富回陕北,除了给马寡妇的三个娃带来了北京糕点和糖果,还给马寡妇买了一块绒线围巾和两双袜子。他从来没少给马寡妇的孩子买过东西,给过钱,但这是他第一次给马寡妇买东西。
然而那年秋收,胡家富出事了,他把三队拦羊老汉的三儿子冯裤子给打了。冯裤子比胡家富大两岁,是个光棍。本来他俩根本没交集,就因为缝裤子嘴碎,当着胡家富的面,言语轻薄了马寡妇,还故意挑衅他。胡家富到陕北三年没茬过一次架,一下子没忍住,功德全毁。
冯家人不答应,要追究胡家富。虽然都觉得冯裤子该打,可是胡家富不该打他,他是“惯犯”,给自己惹麻烦。最后还是队长出面,胡家富和马寡妇领了结婚证,才平息了此事。
农村的日子太苦了,地里刨食,胡家富一家五口人,一天两顿糊糊,中午捞干的,马寡妇一口都不舍得吃,全紧着胡家富,因为他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胡家富撅着腚苦干,硬是把三个娃送到了隔壁村上小学。马寡妇看他太苦,说:“女娃就不去了。”胡家富说:“不行。”
1975年春节,胡家富回北京探亲,怕母亲不接受自己娶的寡妇,还带三个孩子,就只带了马寡妇一人回去。可是瞒能瞒多久?母亲早就从别的知青那里知道儿子在乡下的事了,见到马寡妇的时候,就直接问:“怎么没把三个孩子一起带回来?”听到婆婆这么说,马寡妇差点哭出了声。
可是直到1980年春天了,整个马家河就剩他一个“北京知青”了。虽然他总笑着对婆姨说:“我一个小学没毕业,算哪门子知青?”但心里的失落还是有的。矿上招矿工,不查学历,胡家富心动了。可是马寡妇的死活不同意。
一直到1981年秋,胡家富才在县农机厂做了供销员,端上公家饭碗,日子才有所改善,终于把三个娃也陆续供到高中毕业。
1995年,胡家富吃亏在没啥文化,后来好几个同事都跳槽单干的,都发了,只有他不死不活地熬到50岁就内退了。退了没事干,就打算回北京照顾老娘。然而老娘说自己能跑能动,不愿给儿子添麻烦,就又让他回陕北,究竟也没成个啥事,岁月也就不知不觉地蹉跎了。
2005年,因为奥运拆迁,胡家富家北京老房子拆迁,补偿了一套两居室。他就带着婆姨回到了北京,毕竟老娘也已经需要人照顾了。
2017年,胡家富老娘去世,他把北京的房子租了,自己和婆姨又回到了陕北,和三个孩子团聚了,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每一个都很孝顺。
1963年,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终于顶替进了煤场,当了运煤工。别看这活又脏又累,但那会叫燃料供应站,家家户户要用煤球,妥妥的铁饭碗。
而且工人地位高,福利待遇也不差,工资定期发放,各种劳保,手套、衣服、肥皂,这些紧缺的东西,他从来不缺。而且超额完成送煤指标的,还有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
结果脾性难改,半年后,在修车铺,因为两毛钱的事,跟修车师傅干了一仗,一气之下给人修车棚子掀了,硬生生把铁饭碗给砸了,还被拘留了半个月。
1969年,24岁的胡家富以社会青年的身份跟着一帮16、7岁的初中生一起,去陕北南马河大队插队。临行前,舅舅一再交代,遇到啥事忍着点,可再别犯浑了。
在南马河大队,他们被安排在三队的马寡妇家的两口窑住。马寡妇的男人是个矿工,日子原本在村里也是排得上号的,但是两年前男人矿难死了,马寡妇带了仨孩子,一下子就抓瞎了。
队里照顾她,让知青住在她家窑里,她帮知青们做饭,一天给她算7个工分。马寡妇人勤快,做事麻利,为人热心,这帮城里娃,对她也都挺认可。
胡家富下地劳动,上手特别快。干了大半年,到了年底分红,就分了 29块8,虽然比以前送煤时,也就一个多月的工资,但他还是挺满足的,毕竟有的知青拿个7、8块,有的还倒欠队里的。
马寡妇和胡家富同年,但是胡家富一看到马寡妇家的情形,就不由想起自己老娘这么多年来的不易,心里就非常难受。所以分了红,他跑去15里外的公社,邮了20块钱给北京的老娘,剩下他给马寡妇的孩子一人两块压岁钱。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胡家富也懂分寸,平时连话都很少跟马寡妇说。但是他衣服脱下来,马寡妇就去抢了洗掉了;马寡妇还专门给他纳了鞋。
1971年春节,队里特批胡家富回北京看老娘。临行前,马寡妇一直坐板车给送到县城,还给了枣子、烙了饼,和两瓢小米。
老娘半点城里人优越感都没有,看到儿子去农村插队,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就劝他是时候找个媳妇了,哪怕就在农村安个家,也挺好的。胡家富说,你儿子这情况,谁能看得上自己啊?再说了,等老娘哪天老了,自己迟早得回城照顾老娘。
过了正月十五,胡家富回陕北,除了给马寡妇的三个娃带来了北京糕点和糖果,还给马寡妇买了一块绒线围巾和两双袜子。他从来没少给马寡妇的孩子买过东西,给过钱,但这是他第一次给马寡妇买东西。
然而那年秋收,胡家富出事了,他把三队拦羊老汉的三儿子冯裤子给打了。冯裤子比胡家富大两岁,是个光棍。本来他俩根本没交集,就因为缝裤子嘴碎,当着胡家富的面,言语轻薄了马寡妇,还故意挑衅他。胡家富到陕北三年没茬过一次架,一下子没忍住,功德全毁。
冯家人不答应,要追究胡家富。虽然都觉得冯裤子该打,可是胡家富不该打他,他是“惯犯”,给自己惹麻烦。最后还是队长出面,胡家富和马寡妇领了结婚证,才平息了此事。
农村的日子太苦了,地里刨食,胡家富一家五口人,一天两顿糊糊,中午捞干的,马寡妇一口都不舍得吃,全紧着胡家富,因为他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胡家富撅着腚苦干,硬是把三个娃送到了隔壁村上小学。马寡妇看他太苦,说:“女娃就不去了。”胡家富说:“不行。”
1975年春节,胡家富回北京探亲,怕母亲不接受自己娶的寡妇,还带三个孩子,就只带了马寡妇一人回去。可是瞒能瞒多久?母亲早就从别的知青那里知道儿子在乡下的事了,见到马寡妇的时候,就直接问:“怎么没把三个孩子一起带回来?”听到婆婆这么说,马寡妇差点哭出了声。
可是直到1980年春天了,整个马家河就剩他一个“北京知青”了。虽然他总笑着对婆姨说:“我一个小学没毕业,算哪门子知青?”但心里的失落还是有的。矿上招矿工,不查学历,胡家富心动了。可是马寡妇的死活不同意。
一直到1981年秋,胡家富才在县农机厂做了供销员,端上公家饭碗,日子才有所改善,终于把三个娃也陆续供到高中毕业。
1995年,胡家富吃亏在没啥文化,后来好几个同事都跳槽单干的,都发了,只有他不死不活地熬到50岁就内退了。退了没事干,就打算回北京照顾老娘。然而老娘说自己能跑能动,不愿给儿子添麻烦,就又让他回陕北,究竟也没成个啥事,岁月也就不知不觉地蹉跎了。
2005年,因为奥运拆迁,胡家富家北京老房子拆迁,补偿了一套两居室。他就带着婆姨回到了北京,毕竟老娘也已经需要人照顾了。
2017年,胡家富老娘去世,他把北京的房子租了,自己和婆姨又回到了陕北,和三个孩子团聚了,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每一个都很孝顺。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