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家组织了7万人清理故宫垃圾,历时9个月清理出清末以来近40年二十万吨的生活垃圾?

来源: 2023-11-20 10:51:0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949年,国家组织了7万人在北京故宫里清理垃圾,历时9个月清理出清末以来近40年二十万吨的生活垃圾,很难想象当时的故宫是什么样子。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与天安门广场遥相呼应。它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历经艰辛,前后创建达24年之久,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故宫在建成之初,即名动天下,被誉为“四大奇观之一”。然而,它也曾历经动荡沧桑,在清末民初,故宫遭遇破坏,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即,“万人扫故宫”行动应运而生,让这座皇家建筑焕发新生。
 
故宫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可谓沧海桑田,历经兴衰。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窥视中国的财富与领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廷出逃,紫禁城被洗劫一空,不少文物流失国外。此后,清廷日渐衰落,对故宫的管理也漫不经心。这一时期,故宫荒废失修,处境堪忧。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对故宫虎视眈眈,企图掠夺其中的文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保护故宫文物,南迁工程正式启动。近200万件故宫文物被装箱东运,经过长达4年的奔波,终于全部转运到了四川,幸免于难。而留在北京的故宫建筑,也在日军狂轰滥炸中苦苦支撑。
 
抗战胜利后,故宫文物大部回迁北平。然而,由于长期战乱,故宫满目疮痍,建筑颓圮,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光绪末年就已失修的故宫,此时更是破败不堪。无数珍贵文物物被盗掘或流失,亟待修复保护。
 
1949年,解放军占领北平前,故宫内积满了近25万立方米的垃圾。昔日壮丽的宫殿,到处都是破败不堪的墙垣和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散乱的砖石瓦块、陶瓷器皿的碎片,以及树枝杂草。院落内积水成池,疮痍满目,无比凄凉。
 
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在毛主席的倡导下,文物部门组织了一支由近7万人组成的清理队伍。他们忙碌了整整9个月,终于将累积的垃圾清理干净,让故宫重现生机。
 
在“万人扫故宫”行动中,参与者不仅清理垃圾,更重要的是对殿宇建筑进行全面检查与修缮。工匠们修补破损的墙体与屋顶,恢复壁画颜色,精心维护木质构件,修复破损的瓦片......在他们的双手下,故宫逐渐恢复昔日的旧观。
 
“万人扫故宫”行动既体现了新中国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也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热爱之心。


 
故宫收藏有近150万件文物珍品,其种类之多、艺术价值之高,堪称世界之最。这些文物如古书画、古玩瓷器、漆器、玉器、铜器等,都是中华文明的瑰丽精华。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