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来自福岛的一对乘客夫妇,他们给我讲了许多许多,大地震/海啸,还有…)最近在东京参加了一次聚会,又见到了疫情前在环游世界时结识的很多乘客朋友们,他们都是热爱和平,喜爱中国及其他多文化的人们。他们中间有现役的,仍然在各行各业工作的群组,更多的是人生有所建树,业已退休颐养天年的人们。当然,谈话中涉及到方方面面,世界的,本地的,大家表示对现实的一些问题的忧虑,他们告诉我本地虽然发生了某些个别不友好的情况,但那也几乎都是饮食服务业的故意吵风向。他们希望民间友好,
听到他们的话语,反而让我这个“二鬼子”汗颜(此处省略700字)。今晨接到了红红博踏上回家之路前的通知,让我赶快去拜读几坛的博文,看到了先后数篇关于著名艺术家王洛宾的大作,我想起了疫情前的记忆:
瞧瞧下面这些歪果仁的老头老太们,登上游轮前,他们不会讲一句汉语,为了与船上来自汉语圈的华裔交流,她/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中文。因为他们的母语发音几乎都是平声,汉语四声的抑扬顿挫的发音对他们来说十分不易。于是,负责教学的教员就叫他们唱歌。
船行驶在大洋上,通讯信号十分不好,上网找油管是不可能的。最初,教员照顾他们,选择了各国熟悉的电影插曲「雪绒花」;但是,他们坚决表示希望唱一首地道的中文歌曲。于是,教员只好凭借学生时代的记忆,选择了一首王洛宾的「草原情歌」。
茫茫外海,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乐谱和录音,但他们认真地在老师手写复印的汉语歌词上面一个一个字地注上音标,还用手机录下老师的音声,上课主要是学习语言的,所以,他们晚间,三五成群地练习。他们的老师看到那么认真的学生,真是感动极了。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对异文化的尊重:“草原情歌”; 他们唱出了对故乡的情:“雪绒花”。他们都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在60岁~80岁之间,他们都拥有一个个了不起的人生故事,中文不是他们的母语。然而他们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唱中文歌曲,而且唱的非常棒!为他们骄傲,为他们喝彩。他们唱出了对异文化的尊重和心声,也唱出了人类共通的"异样族群一样情",对故乡的深情,对新老朋友的友谊。
听听她/他们的学习成果吧(两支歌曲加上司会的三种语言有些长,从3:55开始是「草原情歌」,为了帮助他们发声的抑扬顿挫,钢琴伴奏过于沉重,把原歌曲的风味变得生硬了,在此也感谢台北的乘客万达女士的钢琴伴奏的协力)
他们望着台下那位举着教学棒为她/他们鼓劲的装模作样,半斤对一两呀,大家都一样的外行。因此一下子就忘记了初登台的紧张,兴高采烈,台上台下,笑声/歌声/掌声溶成一片,因为台下1000名的观众中有来自大陆和台湾的200多名使用共同语言的朋友。(葫芦丝演奏是来自四川的乘客薇雅女士,在此感谢她的精彩伴奏)
舞台下的老头老太们,他们中有曾经的企业家,公务员,技术者;但他们都是子孙绕膝的老年,他们的生活状态积极乐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所以健康快乐长寿。
大洋上的研讨会【打造珍惜生命的社会】和汉诗朗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