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暴力革命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是此事物的生命力和发展的源动力。在人类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立构成矛盾,所以马恩在《共产党宣言》里断言:”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泾渭分明,阶级和阶级斗争容易理解。但在共产党国家,旧的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到,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问题困惑了很多人,包括毛泽东。直到六十年代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国际仍然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目标发动工农阶级和党内走资派作斗争。毛泽东的理论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大十大文件中。邓小平以来中共偏离马克思主义,否认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实际上阶级阶级矛盾和斗争从来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尖锐。
对于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的形态最早关注的是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不能掌握政权,因为无产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就会蜕变为统治阶级。托派在当时的苏联和中国都有追随者,如参加一大的刘仁静。斯大林当权后托 派被整肃在国际共运中也被边缘化,但是托派的理论倒是与实际符合不错。
马恩都不反对暴力革命,马恩对巴黎公社都是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在马恩看来,革命或暴力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阶级压迫过甚的结果,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在人类历史上暴力革命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人类社会就是在暴力革命中进步的。
一个党校教授竟然在这两个根本问题上纠结,只能说明他理论素养不够,被对手洗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