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国军败得有多惨?
1944年初,日军因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失利,使得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不但滞留在南洋的数十万日军与本土失去了联系,甚至连本土都受到了美军的严重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改变了战争策略,将主攻方向从太平洋战场移至中国战场,先后从黄河南岸至信阳,湖南岳阳至越南谅山,衡阳至广州集结了51万部队及250架飞机,意图打通中国境内由北到南的交通线,建立一条联系南洋的陆上通道,该战役由于交战地点大多位于河南、湖南和广西三省,因此也被称为豫湘桂战役(日军称一号作战)。
此时的中国,已经进入到全面抗战的第十三个年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也已经历时五年,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洗礼,国军的官兵大多早已不是抗战初期时连飞机、坦克都没见过的生瓜蛋子。
尤其在1944年以后,得到了大批美、苏武器装备支持的国军,在火力上也已经可以和日军不相上下,甚至在炮兵方面还要压过日军一头,完全可以与日军展开大规模的炮战。
就是有着这么多美苏援助的装备,又手握雄兵400余万(包括收编的伪军),蒋介石才对国军的实力异常自信,也想在盟军各国节节胜利的时候打出一场漂亮的大胜仗,为自己日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中赢得更多发言权。
于是,在他的组织下,国军针对来犯的三路日军,制定了一整套防御方案,以第一、第四和第九战区担当主要防御任务,参战部队更是多达130余万。
在这场大战中,国军几乎凝聚了华中、华南地区的所有部队,兵力上是日军的2.5倍且处于守势,本应占有绝对优势,甚至在大战开始前,蒋介石等国民政府军政高官已经开始计划,此战要一举将日寇由西向东全部歼灭,实现酝酿已久的全面大反扑。
可事实却完全与他们的预期相反,看似占有绝对人数优势,又配备了大量美、苏装备的国军却被日军打得节节溃败,三条战线全部吃紧,最后不但没收复一寸土地,反而丧失了4个省会、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以及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导致6000万人民无家可归。
中共方面

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部署命令。在华北大扫荡中蛰伏已久的八路军趁机对日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1944年局部大反攻,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纵队各部,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对日、伪军普遍发起了局部反攻,主要是攻击敌占城镇,拔除日、伪军在中共占领区周围的据点,大量消灭日、伪军,恢复并扩大中共占领区。
在一年的局部反攻中,中共各边区、军区共作战11000多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俘日、伪军6万多人,争取伪军反正3万多人
- 晋察冀边区军民收复村庄9900多个,扩大了北岳区,巩固了平北与平西区,坚持了冀东区恢复了冀中区
- 晋冀鲁豫边区军民收复县城11座,解放人口500多万,改变了中共占据地区被分割的局面
- 晋绥边区军民收复村庄3100多个,绥西、绥南恢复到1942年前的局面
- 山东军区军民攻克县城八座,解放人口500余万,形成了渤海、胶东、鲁中、鲁南、滨海五个巩固的根据地,铺陈了后续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
- 中共华中解放区军民收复国土7400多平方公里,并把华中解放区先后调整为淮北、淮南、苏北、苏中、苏南、皖中、浙东和鄂豫皖八个中共占据的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