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計劃(英文:Operation King Kong),是由美軍和中華民國國軍合力進行一項軍事計劃,於1955年2月8日開始進行,內容主要是撤退上下大陳、披山、漁山島,將島上的軍民物資等全面撤離。
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2月大陳島撤退時,中國軍民在海灘上排隊等候登上第七艦隊的船。
第七艦隊的任務,帶著大陳島的居民撤退到台灣。
在整個撤退過程中,中國大陸當局沒有對此一撤退行動進行干擾,也間接保證了此一撤離能順利完成。美軍認為北京政府在韓戰中學到美國海空軍能造成中國的生命財產重大損失,因此在大陳島撤退與八二三炮戰時表現節制。[7]在1月30日美國政府決定協助台灣政府從大陳島撤退時,美國已通過蘇聯政府向中國大陸當局轉達了信息:希望在美軍協助中華民國國軍部隊撤離大陳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不要採取行動。中國政府接到蘇聯轉達的這一信息後,指示人民解放軍不要攻擊從大陳島撤退的的美軍與國軍。
大陳島的居民被安置散佈在全臺各地。今天在臺灣仍可以見到「大陳新村」、「一江新村」、「大陳故事館」等安置大陳居民的地方所在。
為表揚他們對中華民國政府與反共立場的支持,這批撤離的居民在當時多被稱為「大陳義胞」。由於他們的命運曾與中華民國政府緊緊結合,抵臺後的大陳居民大多對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及蔣家有著很強烈的情感認同,日後投效軍旅、公務者不在少數。而在大陳居民的居住區更是有人修建「蔣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