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战场经历了一次人事上的巨变。
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总,被延安的主席委以重任,担任东北局书记,成为东北战略区的一把手。
战争年代,各大战略区的军政主官一般比较稳定。
比如从抗战时期发展起来的几个大区主官,像晋察冀的聂帅,晋绥的贺老总,晋冀鲁豫的刘帅,华中和华东的陈毅,一直延续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直至全国解放。
但东北是一个新的战略区,临阵换帅并非不能接受。
换帅之前的梅河口会议,彭真还主持会议,并形成了攻打大城市长春的意见。在这次会议上,林枫、吕正操都支持彭真“以城市为主”的战略,被林总称为“桃园三结义”。
但梅河口会议之后仅仅2个月,延安就做出了东北换帅的决定。实现林总“一元化”领导以后,对“桃园三结义”的彭真、林枫和吕正操,进行了哪些调整呢? *****
抗战胜利后,主席为什么选择由彭真来主持东北?
从客观上来看,东北地区经历了日俄战争、民国军阀张作霖、伪满等几个时期,工业基础相对完备,铁路网初见雏形,城市化率即便放眼全国,也是独占鳌头的。
进军东北,我军就可以借助苏军支持接收大城市,转入经济建设。
所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主席点将长期在城市工作的彭真主持东北。
彭真是山西曲沃(今侯马)人,就读太原省立一中时期加入组织,毕业后从事工运工作。后因叛徒出卖,在天津被捕,关押了6年。出狱后,彭真在延安第一次见到了主席。
主席对彭真的忠诚、干练印象深刻,特意对他进行重点培养。七大期间,彭真成为44位委员之一。在主席飞赴重庆谈判前夕,又进入了延安的核心层。
抗战胜利后,延安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东北战略。
为了和南京拼速度抢占东北,主席给东北局配置了相当豪华的阵容。
除了书记彭真,还有4员大将:对经济建设和根据地建设有丰富经验和独到研究的陈云,彭真的山西老乡程子华,参加长征的伍修权,以及老家在黑龙江的林枫。 *****
1945年的林枫 *****
林总当时是配角。他虽然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但在东北的地位,居于彭真之下。彭真兼任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一政委,后来的罗荣桓政委是第二政委。
但是,我军在经略东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数。
首先就是苏军出尔反尔,从初期全力配合,到随后延安、南京两头都不得罪,再到最后基本倒向南京一方。这等于把刚刚打开的东北城市大门,又给关上了。
其次是南京在美海、空军大力支持下,后来居上,占据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我军从五湖四海抽调的精锐抢占东北的先发优势不复存在,敌我态势逆转。
最后,我军战略进一步转变,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步子加快。“独霸东北”设想落空,和敌军“共享东北”也不现实,东北民主联军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 *****
四平保卫战 *****
随着压力增大,彭真和林总的矛盾凸显出来。
这一矛盾是城市和农村之争,1946年3月的梅河口会议达到高峰。
这次会议上,彭真和林枫“哥俩好”变成了吕正操加入的“桃园三结义”。
林枫和彭真在1930年代就一起在北方局工作,支持彭真并不意外,而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副司令员吕正操,抗战时一直战斗在冀中和晋察冀,为什么也支持彭真?
林枫祖籍山东海阳,曾祖父在清末带领全家“闯关东”,在绥化恭字头井开垦土地,并在家园四周筑起围墙,人称“郑家围子”,林枫就出生在呼兰河畔的郑家围子。
林枫在南开中学时,由范文澜介绍加入组织,后来还秘密考取了黄埔武汉分校,但因工作需没有成行。林枫在北平工作期间,和彭真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吕正操 *****
彭真、林枫和吕正操,为什么被林总称“桃园三结义”?
表面上看,是梅河口会议上的“城市”和“农村”之争:
彭真、林枫等土地革命时期一直在白区、大城市工作的干部,主张把工作重心放在大中城市;林总和罗荣桓、黄克诚等来自苏区的将领,则倾向于到农村建立根据地。
从深层次的原因来分析,彭、林之争实际上是主席“理想主义”和林总“现实主义”的碰撞。彭真执行延安指示并没有错;林总从实际出发,更符合“让开大道,占领两厢”。
全面抗战之前,林枫和彭真一直在白区工作,城市管理颇有心得。
抗战胜利后,林枫带领1900干部前往东北,担任吉辽省委书记、东满军区政委(司令员周保中)。林枫和彭真“以城市为中心”的意见高度一致,这也在情理之中。
吕正操出身东北军,也是地道的东北(奉天省海城)人,时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他认为单纯的城市观点不行,单纯依靠乡村建立根据地的观点在东北也难行的通。
梅河口会议,根据延安指示做了攻打长春和四平的部署。
会后,林总把彭真、林枫和吕正操比喻为“桃园三结义”,由于四平战斗即将打响,林总提前回到前线。随后研究打长春的会议林总没有参加,但是认为没有多余兵力。
东北局通过了攻打长春的决议,但是时间推迟到解放四平之后。
1946年3月17日,辽西军区钟伟、马仁兴率10旅解放四平。东北民主联军休整20天后,4月14日,东满军区周保中、林枫所部,正式打响了攻取长春外围的战斗。
具体指挥战斗的,就是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的代师长陈光。第一次解放长春历时5天,毙敌1.8万人。得知长春被解放,主席致电彭、林,对此战给与高度赞扬。 *****
陈光 *****
但是,就在长春解放当天,敌军对四平街发起了疯狂反击。
主席指示坚守,四平保卫战历时月余,歼敌1.2万余人伤亡8000余人。最终,双方陷入了僵持局面,林总请示延安后主动后撤,被杜聿明狂追千里,退过了松花江。 *****
1946年4月18日,第一次解放长春祝捷大会 *****
四平保卫战让主席认清了东北的形势。
1946年5月,东北局从梅河口迁往哈尔滨。随后,主席痛定思痛,决心彻底改变东北战略,从城市转向农村建立根据地准备大打,39岁的林总正式成为“一把手”。
林总成为东北一把手后,“桃园三结义”的走向如何呢?
东北局原书记彭真希望留在东北,继续发光发热,遭林总婉拒。主席知人善任,把彭真调回了延安。北平解放后,彭真出任市长,很快就解决了流民、娼妓和治安等问题。
林枫则离开了军队一线,主持东北地方工作。建国以后,林枫曾短暂担任东北军区副政委,六大军区撤销以后,林枫完全转入地方,没有参加授衔。 *****
*****
东北军出身的吕正操将军,依然留在东野,从民主联军第一副司令员转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局长兼政委,此后一直从事后勤和铁道工作。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