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奶奶的曾祖父那一辈是捐的实缺道台,在家乡地方上的做派可比道台嚣张多了,私兵民团是有火枪的,房子周围有堡垒,门前旗杆下马石,又像加强版的贾府。贾琏他爹不是为了扇子害死石呆子吗,奶奶家是为了一幅画弄死一个武将。就是这样的土豪人家,因为没有科举功名,捐官的内心是灰溜溜的(参考贾政),总是想要攀附读书人。大概真正的书香门第看不上他们吧。最后我奶奶作为长房嫡女在民国初年被指腹为婚许给了我爷爷,因为爷爷的爷爷是有功名的。当时大清都亡了,奶奶的父亲本人也已经读了燕京大学,按理说应该翻篇儿了。但是他们显然还是对科举功名有执念,其实爷爷家穷到了什么程度呢,平常是根本没有肉吃,吃个豆腐都要女主人亲自去磨的程度,甚至于有时候要吃粗粮。此处参考一下刘姥姥嫁巧姐。于是钟鸣鼎食的大小姐就来到了贫穷的小乡村,并且因为不会做饭被婆婆冷眼(大家闺秀在家只学女红,厨房有佣人;而穷人家没东西给她做女红,因此她被视为废物),获得了赶驴和井边提水等等的奇妙人生体验。后来,她娘家的人基本上继续军旅生活一直到几十年前(真是几百年的好传统),读不进书的人终究是读不进书吧。然后我爷爷这一边的穷酸们一代一代地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