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前的照相机的拥有人家,一要看人均收入, 二要看喜爱程度

那位网友说海鸥牌六十块钱,城市很多双职工是买得起的。

作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想说说。

那时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再加三大件, 恐怕还轮不到照相机, 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贫困,人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衣食住行,主要就是衣食,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食!

三大件里的自行车, 和”行“挂了钩,同时也是运输工具, 比如上海,上下班的方式, 坐公交车, 骑自行车, 或步行,缝纫机和”衣“关系很大,而手表, 则是一个人的面子。照相机和哪项也没什么关联。

到底照相机多少钱, 没有查, 不过记得海鸥双镜头应该是在120块左右, 即便是最简易的, 如同那位网友说的只需六十元, 算算与一个中等双职工收入的关系。

举例七十年代初,一对四十岁上下的双职工,有四个孩子,月收入一百二十来块, 人均二十块,在上海是属于非常好,绝对超过人均以及中位数了。

 不用算, 除非特别喜爱,愿意从别的地方省出钱来, 有几个人能买照相机?

要知道那时住处和上班距离倒远不远,又不够单位给车贴买月票的, 每天走去上班走回家的有多少!?

 

 

 

 

 

 

 

 

 

 

 

 

 

 

 

所有跟帖: 

从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家里生四个孩子的就比较少了。我是70年的,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里没有一个四娃家庭的,大部分是俩娃,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8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1:57:24

工人家庭四个孩子的多极了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04:02

你确定?五十年代多,文革开始以后很少了。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10:29

61年以后可能已经提倡计划生育和生育拉开距离,像上海南市区还是一些六姐妹或四兄弟的情况 -申芝堂主- 给 申芝堂主 发送悄悄话 申芝堂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16:24

照相机确实只有少数人购买,买了以后几乎是公用的,周末肯定被借出去在各大公园使用。 -申芝堂主- 给 申芝堂主 发送悄悄话 申芝堂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03:22

”买“了以后几乎是公用的, 这儿的”买“就一定不是私人买的了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05:02

私人买的,就因为6几年买的人不多,厂里同事就要来借,特别谈朋友的小青年,借出去皮套子还落脱了 -申芝堂主- 给 申芝堂主 发送悄悄话 申芝堂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11:11

你得在公字上加个”引号“啊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56:35

是这样。托公共相机的福,我小时候还有不少cute的照片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167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08:30

那时,一些市公安局也没什么像样照相机。家父北调内蒙,一台海鸥120双镜头就被当地市公安骗去了。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13:08

这个主题一下暴露出两个富二代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15:28

岂止富二代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23:34

还有就是烟酒不沾。阿拉宁波老话讲,宁可买物什,勿可买吃食。 -申芝堂主- 给 申芝堂主 发送悄悄话 申芝堂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3:04:33

那要看哪里的公安局,我一战友的姐姐是无锡公安局的,男朋友是拍现场的,我们去无锡玩相机胶卷冲印全提供。 -puyh- 给 puy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3:09:01

我过去小时候见过上海公安局的一本刑事侦察案例分析教科书之类的油印本,觉得当年民间凶杀谋杀案也不少,很多都是强奸谋杀。 -明初- 给 明初 发送悄悄话 明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4:10:37

八十年代之前,家庭有照相机极少,即使有大部分也是装120胶卷的国产长城、海鸥。我家也有一台照相机是当时苏联基辅牌,平时很 -少壮军人- 给 少壮军人 发送悄悄话 少壮军人 的博客首页 (2952933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46:14

这篇文章应该单独发,作为跟帖可惜了。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50:44

谢谢信笔兄抬举!有时间把它写成故事,而且真有故事。 -少壮军人- 给 少壮军人 发送悄悄话 少壮军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3:55:44

“ 而且135胶卷装卸胶卷很麻烦,要在黑夜或者在被子里”。 哈哈,估计你没玩过。 -delta2020- 给 delta202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5:07:52

还有一种叫”暗房袋“的, 两只手从两边伸进去换胶卷, 为了可以多拍一张, 想方设法装得特别精细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6:25:57

暗房袋如果不是摄影爱好者不会去买。 -少壮军人- 给 少壮军人 发送悄悄话 少壮军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7:18:37

借啊, 暗房袋又用不坏,所以比较容易从公家借出来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1/2023 postreply 05:57:13

其实只是费了第一张而已。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6:34:46

苏联基辅135相机装胶卷很麻烦,如果不对准卡齿,会搅烂胶卷,尤其135洗完胶卷还要放大,虽然是36张,我通过黑暗中装,可 -少壮军人- 给 少壮军人 发送悄悄话 少壮军人 的博客首页 (27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7:16:33

基辅135相机与58二型一样,是从相机底部将胶卷盒装入,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196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8:33:57

70年代初平均工资只有30来块。我父母都是大学生,算是在当地收入很高了,两人加起来也不到100块。 -gyarados- 给 gyarado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2:59:09

你父母若是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生,两口子加一起一定超过一百了,大学毕业最低也有51.50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3:22:29

我家里有俩。。。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593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3:11:31

关键是胶卷是消耗品,还有冲洗费用。都不便宜。不是现在数码相机可以比的。 -delta2020- 给 delta202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5:05:10

冲洗可以自己做。买药水不贵。我干过。 -hkzs- 给 hkzs 发送悄悄话 hkzs 的博客首页 (138 bytes) () 07/31/2023 postreply 00:31:05

记得当年海鸥牌相机都要100元出头,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78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8:58: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