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_dOzH2H-_2TTjVnu64QQtg?
安徽也是一个盛产名人的地方:曹操、周瑜、包拯、毕昇、朱元璋、李鸿章、丁汝昌、陈独秀、李克农、王稼祥、朱光潜、邓稼先、杨振宁、李克强……单说古徽州境内吧,从歙县到绩溪不过30来公里,却诞生了两位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影响至今还在延续着)的人物——陶行知和胡适,而且这两位都是杜威的高足。前几次来歙县,我都去看了有关陶行知先生的遗迹。这次我打算去胡适故居看看。
胡适故居坐落于绩溪上庄村。说是“村”,也许是近百年来的发展吧,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镇”。拐了好几个弯,穿过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的小巷子,一个极不起眼的庭院小门旁边的墙上写着“胡适故居”几个字,若不是这几个字,我们很容易走过胡适故居而不知。
一进门,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地面铺着青石板和鹅卵石的开阔院落,从东至西并排列着三幢具有浓郁徽派风格的清代建筑,朴素简洁而庄重典雅。虽然这里并非胡适的出生地——他出生在上海浦东,但他三岁便回到绩溪上庄,直到十三岁离开。幼年和少年的胡适在这里生活了九年,接受了家乡的启蒙教育。
和我见过的其他如鲁迅等文化巨匠的故居或纪念馆相比,胡适这个故居就显得太简单甚至有些寒碜了。虽然几间屋子分别开辟了“胡适厅”“文化厅”“友谊厅”“慈母厅”等等,但这些“厅”都有些名不副实,因为陈列的东西太少了,大多是已经公开发表过的大家已经熟悉照片,加几幅书画家的字画。除了一个非常简略的生平概数,再没有更多的介绍。对我来说,这个故居并没有提供任何更多的有关胡适的资料。
但因为这里是胡适生活过的地方,毕竟留下过他小时候的生命气息,因此我还是感到很亲切。我甚至想,自己在院子里和屋内每走一步,也许都会踩着当年先生的脚印吧?
老房子里有两件东西,还是引起了我的关注。一个是挂在墙上的胡适一首诗《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过时。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胡适是中国写新诗的第一人。也许是新诗诞生之初还不够成熟,也许是胡适本人并不具备写诗的天赋,总之从艺术技巧上说他的新诗写得并不好,包括这首诗。但这首诗今天读起来,我却感到很亲切,我甚至读出了某种思念。据说,这首诗在台湾流传很广,不少人模仿这首诗,将其改编成思乡的诗,比如:“我从东北来,带着乌拉草”“我从台湾来,带着绿豆糕”……
在一个案台上,陈列着几个专门为胡适故居特制的瓷器——有胡适肖像的圆盘,有印着胡适语录的笔筒,等等。在一个笔筒上,印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几个字,是胡适的手迹。我怦然心动,我想到了性情温和的胡适,为了自己所信奉的自由与民主理念,多次面对高压而撰文抗争,显示出思想的硬度或者说精神的力度。中国因此留下他许多掷地有声的不朽言论。
庭院里,有一座胡适的塑像。塑像前有一段对他的评价,我特别注意了一下,是这样评价的:“世界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思想家和教育家,深受世人敬仰。”想到曾经被列为“战犯”,是“反动文人”“美帝走狗”的他,能够在大陆拥有其保存完好的故居,并且得到这样的评价,甚至在现在大陆的语文教材中也有胡适的文章了(不知这次教材改革删除没有),这是时代的进步。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