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看,如果毛主席他爸爸小时候不那么拳头教育,中国历史会否不同

来源: 2023-05-16 05:28:3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发现人的心理思维模式,跟小时候的经历关系极大。
如果小时候碰见一个暴君式的家长,这个人就会建立一种除了反抗还是反抗的心理模式。

这里写道:“毛泽东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自己就跳到池塘里。父亲一下子停住了脚步,并答应以后再不打他。”

毛泽东与父亲“他是个资本家,斗争的第一个人就是他”

幼教应该说很重要。
小时候的经历,会在人的内心深处建立一个图像、机器人,叫做内心小孩(Inner Child),不自觉地左右个体成年后的生活。有些特殊的环境会让人建立过度、过激反应模式。比如时刻反抗,无法协商,无法建立信任。这些心理阴影(shadow) 会变成类似电脑BIOS一样的东西,成年生活中很难消除、升级换代。

斯诺当年的西行漫记里提到,毛浙东的内心深处,有个地方从来没对人展开过。按说,这就是心理阴影发出的地方,类似没有彻底检验过的电脑程序,某个地方不断地就产生漏洞(flaw)。

战略上的错误不能由战术上的成功来弥补,甚至,战术上的成功可能带来更严重的战略失误。
毛浙东的战略上的假设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潜在的敌人、强权迫害者(类似他爸爸的角色),
所以,基于这个错误的战略性假设,他的战术都是“斗争”,除了斗争还是斗争。
但是越斗争,赫鲁晓夫越多,一个赫鲁晓夫倒下了,千千万万个赫鲁晓夫又在眼前晃荡。赫鲁晓夫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

林彪和周恩来,应该说,都看见毛的心理阴影,林说老东开会前害怕得票不够,这应该说,也类似那个Inner Child希望获得认可的心理需求,只不过被覆盖上了层层心理变换,用很合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人们看了。

按说,这些基础恐惧,只有通过基督或佛的指引,才能获得真正的解决,但是毛当时又缺乏信仰。而他的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就是斗争斗争,一味地斗争,不断地抵抗。

===========

人的行为,其实是理性和非理性的交织,不能全看他讲的看似理性的东西,也要看他下面潜意识里在幼年形成的心理反应模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通常,或许正统的方法,很多人都习惯于从逻辑、理性的角度来探讨毛泽东的行为。但是,一个人没有解脱开悟的情况下,都是要受潜意识所左右的,被非理性所误导的。就是基督教说的,人生下来就是罪人的意思,也是佛教说,人生下来都有无明的意思。

政治,应该说也涉及到材料科学(人性和心理)和结构科学(政治架构)两方面,从心理上分析毛泽东的行为模式-材料特性,应该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也许还可以说“小人御以力”,用力量、强力来统治、驾驭),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觉得什么事儿都讲不通道理,都必须用暴力来统治,那最后建立的就是暴力维稳的国家,把整个社会都当成小人来看管。如林彪说的,政权就是镇压之权,就把人都当成不讲道理的小人了,这样人民就会被这种思维进一步暗示成不懂道理的小人。

而社会本来是有君子有小人,只有兼顾“讲道理和法律强制”才能让社会慢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