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帮我军空运部队进疆,战士登机前只喝稀粥,落地吃光三天储粮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3-05-06 06:01: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969 bytes)

 

 

紧急

1949年,当解放军大军向全中国各地进军时,却在新疆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寒冷冬季中如何在新疆快速部署。

当时新疆的军政局势是: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新疆宣布和平解放, 但实际上形势却危险而紧张。

疆外,胡宗南多次给其新疆亲信发电,命令他们负隅顽抗,还制定了摧毁新疆东部公路沿线的所有城镇和乡村、把这些地方变成无人区的计划。

疆内,陶峙岳部虽已宣布起义,但其下属部队结构混杂,良莠不齐,出现了有组织抢劫的恶行。10月上旬,库车县城遭起义部队抢劫,轮台县城遭烧杀抢掠;中旬,鄯善起义部队叛乱、哈密起义部队整编第178533团抢劫银行。

一时间,整个新疆社会动荡。陶峙岳、包尔汉难以控制局面,遂请求解放军迅速进疆。

但进军新疆谈何容易?从距离新疆最近的内地城市兰州出发,到乌鲁木齐也有近两千公里。

当时人民解放军第一、二兵团主力驻扎在甘肃酒泉,是甘肃最靠近新疆的驻地。即使从这里到新疆,也要长途跋涉上千公里,经过瀚海戈壁,翻越冰山雪岭。

就算到达乌鲁木齐(迪化),从这里奔赴新疆各地依然路途遥远。新疆地域实在太过辽阔,两个县城之间的距离动不动就好几百公里,内地的距离概念到这里已经不适用。

晚清时左宗棠率湘军入疆平叛,前后用时两年多;1943年国民政府进入新疆接收政权,七万大军用了两年半才走到迪化、喀什等地。

而且新疆此时既无一寸铁路,公路也坎坷不平,运输工具还十分匮乏。解放军收集和缴获的国民党军用卡车不过500余辆,大多车况不好、缺乏零配件,长途跋涉不堪使用。加上就要进入严冬,一旦风雪刮起来,会给行军造成极大困难。

也有人建议使用空运,但新组建的解放军空军仅有一个飞行中队,要在短时间内调往新疆,这本身就是个难题,就算能及时赶到运力也不够。

经过反复权衡,194910月初,中共中央决定请求苏联帮助完成空运解放军进疆的任务。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紧急联络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向苏方提出空运部队入疆请求。仅仅4个小时后,斯大林就同意了这一建议。

苏联决定,派出一个由45架里-2运输机组成的航空兵团,以“租借民航机”的名义来华支援。双方议定:苏联帮助中方空运2万人,物资120吨,中方支付运费28万银元。

源自美国

苏联里-2运输机,从名称上看也许大家不太熟悉,但提起它的兄弟,执行过“驼峰航线”任务的C-47,各位一定耳熟能详。里-2就是C-47的“苏维埃版”,他俩都源自同一个型号:DC-3。

C-47

1936年,苏联以购买生产许可证的形式,从美国道格拉斯公司引进了DC-3的全套图纸工艺,开始在苏联国内生产。这种活塞式运输机最大时速325公里,巡航时速240公里,最大航程2650公里,升限6400米,载重7.65吨,载员接近20人,这在30年代是非常先进的指标。

1936年4月11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派遣代表团前往美国。经过谈判,苏联支付给美方50万美元后,从道格拉斯公司引进了图纸、文件和用于飞机组装的大量零部件。双方通过美苏贸易公司签署合同,美国正式允许苏联在国内生产DC-3。

同年9月,苏联向道格拉斯公司派出专家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图纸和翻译文件,包括美国工业生产标准、飞机应用与驾驶指南、原材料组成表等等。

美国为什么会把如此先进的机型转让给苏联生产呢?

首先,30年代的美苏之间还没有意识形态争端,苏联引进美国技术的环境非常宽松。从1934年开始,斯大林在公开场合毫不避讳地承认,苏联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表示要向西方学习做生意,“现在我们向帝国主义学习,发展壮大苏维埃国家”。

DC-3

其次,三十年代的美国也和二战后完全两样,并不谋求政治霸权,而是更热衷于贸易。在对苏联技术出口的态度上,美国比英、法都要灵活务实得多,双方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军民两用的工业领域开展过密切合作。

美国人帮苏联建立现代汽车工业、出口最先进飞机,这些在今天看来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当时却司空见惯。

30年代中后期,苏联国内在斯大林的支持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大规模从西方引进技术,从卡车、坦克、通讯技术到飞机,全苏联掀起了轰轰烈烈向“西方学技术”的运动。

美制DC-3

苏联获得了DC-3的全套图纸、规格说明、样机、零部件和工艺流程说明书等专业资料后,开始在国内寻找适合的工厂。经过慎重选择,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把DC-3的生产工作交给了莫斯科第84飞机制造厂。

接到生产任务后,第84飞机制造厂也有点犯难。他们从没见过像DC-3这样设计复杂、工艺先进的飞机,有很多美国技术苏联人听都没听过,因此掌握起来非常困难,费时费力。

在吃透美国技术的缓慢过程中,苏联设计师边学边改。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美国图纸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主要改动是尽量使用苏联产的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此外,针对苏联大多数机场简陋的跑道,苏联设计师还加强了机体结构以及起落架。苏联仿制的DC-3,选择采用大尺寸的苏制机轮、新设计的起落架支柱,以便承受更大的负重。

当时第84飞机制造厂使用的车床有一部分是从美国购买的,另外一部分是苏联自己制造;机载电子设备苏联从来没有生产过,只好按美国样品紧急复制。

总之,以苏联当时的工业基础,在仿制DC-3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因为很多产品无法像美国原装货那般精巧,所以国产化里-2的重量比原型机增加了140千克。

里-2

经过三年多的吸收、消化,第一架苏维埃DC-3终于走下生产线,苏联终于逐渐掌握了DC-3的生产工艺。这种客机在苏联最早被称为ps-84或者道格拉斯运输机,直到1942年秋天,苏联官方才正式采用总工程师里森诺夫姓名的第一个音节,将其命名为-2”运输机。

新飞机一问世就受到苏联国内热烈追捧。1939年,苏联空军提出510架订货,1943年希望增加到815架;苏联民航总局1940年1月也提出要购买100架。

里-2运输机在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机型,苏联在卫国战争时期对它非常依赖。大量里-2被当作夜间轰炸机和军用运输机使用,成为空中运输中坚,被苏联士兵亲切地称为“运输马车”,经历了战场的严格考验。

即使在伊尔-14和伊尔-18这样的新式运输机出现后,年迈的里-2依然凭借多年赢得的信任和可靠,继续活跃在苏联国内。直到70年代上半期,里-2仍在民航中大量使用,有一部分甚至一直服役到了80年代初。

筹备

当中苏运兵协议签署之后,北京立即电令正在酒泉的王震,让他负责组建空运部队。

王震考虑,如果优先空运以喀什为中心的南疆地区,那里的后勤保障容易受戈壁沙滩制约而很难跟上,人送到了物资过不去也没用。因此,他决定优先向生存条件比较好的北疆进军。

王震对空运非常重视,把空运指挥部设在兵团司令部内,并和已经起义的新疆省政府协调,在酒泉、哈密、迪化设立负责接待苏联机组的食宿点。为了让苏联飞行员们满意,王震专门从北京借调了一名俄文教授和两名大学生担任翻译,他还动用私人关系,从上海运来全新的被褥、食品、餐具以及西餐厨师。

在苏联大部队到来之前,中方还需要自己的飞行员来做前期准备和辅助工作。为此王震向中央请求,派遣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前来支援,于是中央军委命令1946年起义投奔解放区的老飞行员刘善本,率领三架美制飞机从北京赶往酒泉。

刘善本

刘善本1943年曾经在美国学习B-24轰炸机的驾驶,1946年在南京被我地下党策反,起义飞往解放区,他的飞行技术是当时解放军里最好的。

当刘善本到达酒泉后,他率先驾机领飞从酒泉试航新疆、哈密,为苏联人提前摸清了空情、气象等各方面的情况。

随后,刘善本又从哈密试飞乌鲁木齐,并对这三个地方的机场进行检查,设立了空运指挥所。至此,中方一切准备就绪,只等苏联飞行部队的到来。

但是,当苏联援华飞行大队来到酒泉后,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情况。

1949年10月19日,40架里-2抵达酒泉。当时一兵团负责燃料供给的干部因为不懂飞机,不明白航空汽油和汽车汽油之间的区别,因此把汽车汽油也统计到了燃料储备中。直到空运开始前一周,苏联专家才察觉储备燃料严重不足,因此空运不得不暂时停止。

王震马上命令抽调100台车况最好的汽车,每车两名驾驶员,昼夜不停运送苏联支援的航空汽油。直到10月27日,所有空运准备工作才真正完成。

当时,解放军战士几乎都没有坐过飞机,连见过飞机的都是极少数。战士们见过最多的飞机是前来轰炸扫射的敌机。

为了执行好空运任务,各部队都进行了专项乘机训练。由于基层干部也没有见过、坐过飞机,因此还闹出不少笑话。

比如,一名连长对战士们说,飞机就像长了翅膀的汽车,上飞机后不能吃饭,也没有上厕所的地方;还有一名连长告诉战士们,坐飞机时不要把头和手伸出窗外,这样很容易被树枝挂着;还有一些部队利用土墙模拟飞机,训练战士们上下机舱,搞土法训练。

这些今天看来有些滑稽的场面,恰恰反映出入疆部队高昂的战斗热情和对这次空运的重视。

为了科学训练,王震请苏联机组画出了飞机座位图和机舱简图,逐级下发到部队,让他们凭图认真训练学习。

顺利完成

正常情况下,里-2仅能搭乘14名旅客,但为了提高空运效率,王震和指挥部决定每架次舱内两排战士对坐,彼此距离靠近,这样可以把每次运送人数提高到20余人。

1949年11月4日,大规模空运正式开始。王震和指挥部成员首先从酒泉飞往迪化,为了确保空运的绝对安全,第一批落地的是全副武装的警备部队。部队一出机舱,就迅速控制了机场周边的所有重要设施。

里-2结构图

随后,大部队运输正式开始,6军军部直属机关和下属第17(炮兵除外)率先登机。在运送过程中,官兵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也经受住了和行军打仗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痛苦”的考验。

里-2使用螺旋桨发动机,飞行时噪音很大,空中颠簸也很厉害,这让第一次坐飞机的战士们感到非常不适。很多战士紧紧抓着头上的吊环,另一只手紧紧搂着怀里的枪械,身体紧绷,偶尔有人换个姿势或者移动一下脚尖,会被干部严厉制止——大家都过于紧张了。

还有很多战士相信“飞机上不能上厕所”的传闻,因此在上飞机前几乎没有吃饭和喝水。有一位参加空运的战士回忆,当时上级干部来动员时曾说,每人少喝一碗水,少吃一个馒头,一个连就可以减几百斤,这样飞机就能飞得更快。

就是在这样认识不足的动员下,解放军几乎所有登机人员都没有吃饭,或者只喝了小半碗稀粥。

乘坐螺旋桨飞机长途飞行是非常消耗体力的,飞机在气流中不停颠簸,战士们神经高度紧张,还要携带随身武器装备,因此体力消耗非常大。

当时,从酒泉到迪化至少需要飞三个小时,有时因为由于气流的原因还会再延长半个小时。到了迪化之后,有很多部队还需要再马上飞往哈密,往往一整天都在马不停蹄的飞行转场。

有些部队仅靠半碗稀粥,就支撑了整整8个小时;还有不少同志晕机、呕吐。人在不吃饭的情况下晕机会经受更大折磨,呕吐后的战士一旦降落,因为胃内空空会觉得异常饥饿。

部队到达哈密后,军营提前准备的三天储备粮,当晚就被一扫而光。

两分纸币上的里-2

从1949年11月4日到1950年1月15日,苏联飞机共运送官兵12446人,武器装备125734吨(其中从酒泉空运到哈密的人员共计2908人,从哈密空运到迪化的总计有9538人)数据来源:《西北大作战》

在苏联运输机的支持下,解放军在寒冷的冬季仅用6个月就进入全疆各地,接管了千里边防线,迅速平息了部分暴乱,恢复了新疆的社会秩序。

空运,为步行进疆的大部队赢得了宝贵时间。到了1950年3月,后续徒步进疆的部队也全部进驻,半年之内总计有7万解放军入疆。

这次空运在中国军队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苏军事关系史上也是唯一一次。

这次“新疆大运兵”充分体现出了战略空运的优势,也让解放军各级干部对里-2运输机产生了强烈好感。

航空博物馆保存的中苏民航使用过的里-2

1950年3月27日中苏双方趁热打铁,在莫斯科签署了建立中苏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以“传帮带”的方式为新中国培养第一代运输机飞行员,中国通过该合资公司从苏联引进了16架里-2,组成了建国初期的民航主力机群,随后空军也进口了50架里-2,并执行多次重要任务。

所有跟帖: 

解放军进入上海时严格遵守纪律不扰民,露宿街头,在市区行进中有的战士宁可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也不随地解决,估计这里又有人找茬了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给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发送悄悄话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6/2023 postreply 20:50: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