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文革的人必都记得“五七干校”。 中央机关的五七干校多在哪里? 回答:河南。 河南地处中原,历来人口稠密,哪里来那么多的余地办干校? 本人的曾下放河南信阳对外文委干校的父亲在70年代初就悄悄告诉我,河南有地办干校,是因为原来住在那些地方的老百姓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都饿死了。刚刚去网上随便找了找,马上找到类似记录:
“中央一下令,全国各级机关都赶紧办五七干校。各省在自己的地盘,而中央机关在全国找地方,找来找去,很多都找到了河南。为什么?因为那里有空地。河南本是中原的人口大省,缺地,可1960年前后饿死了不少,腾出了地方,建了些劳改农场。现在把犯人迁往边远地区再给五七干校腾地方。河南的自然条件不错,去东北西北开荒地的苦差事交给犯人们干吧。这些干校又大多集中在信阳地区,因为那里1960年饿死的最多。光我记得在信阳地区的罗山一个县就有一机部,物资部,学部(现在的社科院),团中央的干校。信阳是波状起伏的丘陵地带,干校的房子都建在山包上,离老远就能看见一排排的红砖房,尤其是一机部和物资部干校的大水塔,十里地外就看的见。正好相反,当地老乡的房子都在低处,为的是用水方便,他们可不像干校,水泵一开,水就上了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