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学派的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潮,被国内学界盲目借用。厦大人文学院院长周宁对此有篇论文很有趣。题目是

来源: 2023-04-16 21:47:3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反写”即“正写”:“西方中心主义”批判的思想陷阱

【摘要】:“后学”思潮背景下西方的“反写”“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包含着一个奇妙的悖论,那就是这种话语在解构“西方中心主义”的同时,又在建构并不断重建这种理论,其方法表现在知识与价值两个方面: 从知识上看,越是证明西方学习“东方”并不断受益于“东方”,就越能证明西方拥有的知识优势,原本知识是没有固定“所用权”的,谁掌握了它,谁就拥有它,当西方成为“东方知识”的主人时,西方的文化优势便无从置疑了; 从价值上看,西方越是承认“东方”拥有的文化优势并不断进行自我批判,就越能证明西方文化自信开放与谦逊包容的主体意识。在一个西方中心的现实语境中“反写”“西方中心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文化诡计,“反写”的结果是“正写”。笔者并不是从动机上判断这种文化诡计,而是从事实与功能上讨论它,以《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为例分析这种诡计的运作方式,可以让我们看清“西方中心主义”的“反写”与“正写”的辩证结构以及这种辩证结构赋予“西方中心主义”话语的强大力量。

作者认为后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仅没有动摇“西方中心主义”,反而加强了“西方中心主义”。他们的研究越往深度与广度上推进,离其最初的理论动机就越远,不仅可能遗失了动摇“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目标,甚至可能否定了这一慷慨但又牵强的假设。欧洲人的进取心与求知欲,使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掌握了亚洲知识,而如果知识就是权力,他们也掌握了主宰亚洲进入现代历史的权力。

“后学”陷入了理论困境。“各种理论,不论从世界经济体系还是世界观念体系角度,试图撼动“西方中心主义”,最终都会给人留下气势张扬但又内容牵强的印象。布劳特说‘欧洲中心主义’是关于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的‘一种强而有力的信仰’。但问题不在它是否是一种信仰,而在于这种‘信仰’是否能够得到‘知识’的支持。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世界现代历史的确能够证实这种‘信仰’: 欧洲是世界现代现实与观念体系的中心。“

我深有同感。能建立起来一套令人折服的,新的东方现代理念和话语体系,当然是理想的目标。但是,如果论据和论证都牵强的话,越惊艳的主张,越加强反方的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