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事件”探究之三(上)

来源: 毛囡 2023-03-08 14:43:1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722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毛囡 ] 在 2023-03-08 14:43:4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山东“历史事件”探究之三(上)(转贴)

 思目(jocole)

三、挺进山东斗敌顽(上)

1939年113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再次发出电示,坚持要一一五师立即向山东进发。不凑巧的是,此时恰逢山西方面的侵华日军发动对晋东南的扫荡,故八路军总部部署第一一五师和六八六团投入“晋东南反扫荡”作战。直到1939年的1月27日,鉴于形势有所好转、各项条件趋于成熟,八路军总部方命令一一五师师部率六八六团,借着护送彭德怀副总指挥和“中央大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刘古风,前往河北调停鹿钟麟部与八路军之间的矛盾之际,以“八路军东进支队”的名义从常村镇出发,踏上了进山东的历程

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军令部于1938年11月底,在湖南衡山召开南岳军事会议。针对第五战区已从徐州一带西撤,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已沦陷的新形势,对战略区划做出相应调整——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个战区,增设鲁苏、冀察两个游击战区,分别以于学忠、鹿钟麟为总司令。因此,调遣石友三及高树勋部北上至冀察区的河北一带,另派原东北军于学忠部第五十一军、第五十七军入鲁。

于学忠(图片取自网络)

鲁苏游击战区的管辖地域,主要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山东、苏北及其周边的豫皖边缘区域,部队主要有第五十一军、第五十七军、第八十九军以及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包括苏北李明扬部等)山东八路军地方部队名义上也隶属战区节制。鲁苏战区虽为游击战区,但在职权上同其他战区相同所属地区党、政、军统归战区总司令部管辖,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设战区党政委员会分会,实行委员制——主任委员由于学忠兼,副主任委员由鲁、苏两省主席兼,委员会内设党、政、军、机、总以及秘书长委员专员若干官员。
1939年1月11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发表对于学忠的任命,同时任命沈鸿烈为副总司令,之不久又任命韩德勤为副总司令。为了能控制住新成立的苏鲁战区,蒋介石特地委派其心腹周复江西人),到该战区政治部主任兼特别党部书记长——实际等于该战区的“监军”。于学忠接到国民政府的正式任命后,随即部署所直辖的第五十一和第五十二两个军,于是年2月开始陆续向山东腹地开进。
其时第五十一军正在大别山一带进行游击作战,而第五十七军则在苏北的淮安一带进行游击战。因此,于学忠命令第五十一军在皖北一带集结于,第五十七军准备并负责掩护于学忠等挺进山东由于前一时期的征战,这两个军已缩编为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的建制,兵力总共只剩下两万多人。于学忠原为第五十一军军长,被任命为苏鲁战区总司令后,将军长一职交由一一四师师长牟中珩接任。第五十七军军长此时为缪澂流。
这时的山东,正处于石友三部已北上,而于学忠所部及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尚在入鲁途中,因此国民党顽固派沈鸿烈抓住这个时机,依据蒋介石刚刚制定《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向中共山东的武装即根据地进行“摩擦”——提出“宁伪化,不赤化”、“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动口号。沈鸿烈于2月在鲁村召开山东省军政会议,明目张胆地制定“限共、溶共和反共”政策——妄图通过“统一划分防线”、“枪不离人,人不离乡”、“统一行政,军不干政”、“给养粮秣统筹统支”,通过限制甚至扼杀八路军游击队及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
沈鸿烈的反共限共政策,当然遭到中共山东分局的坚决反对!在2月23日《对苏鲁工作的决定》中,针锋相对地提出:“一方面采取各种方式促沈进步;一方面坚定党的立场,拒绝接受其无理限制,既得政权决不放弃;我军防区要再扩展,行政人员不能让其随便调换;在我军防区内均按原决定尽力参加政权;我军的粮款可以自筹。”(注1)随着这些方针政策的实施,以及冀鲁边支队及苏鲁支队的成立,不仅挫败的日伪军的局部扫荡,并连续开辟了数块新的根据地。
沈鸿烈见其阴谋难以得逞,便指示已通过封官许愿等手段拉拢过来秦启荣,指挥所辖部队与共产党八路军进行摩擦。这时的秦启荣,不仅早已由第五纵队司令升山东省第十二区行政特派员和保安司令,此时又被沈鸿烈任命为山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上年11月趁日军扫荡清河区之机,就指派保安十五旅张景月部、十六旅李寰秋部及周胜芳部等万余人打着要收临淄的旗号,企图对八路军三支队十团进行围剿。见八路军有准备,未敢轻举妄动,不战而退。于是秦启荣便指使其第四梯队司令王尚志,伺机向区内的八路军武装及根据地发动摩擦与攻击。
3月2,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及第六八六团经过三千华里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山东郓城县的与轩楼和状元张楼一带,随即便与当地的中共组织接上了头。根据地方党组织和老百姓的要求,歼灭了驻在樊坝的伪军一个保安团五百多人。离开前,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决定,将六八六团的第营、教导队师直两个连以及各级副职共约一千三百余人留下,由团长杨勇带领组建一个新团(当时称东进支队第团,后改为独立旅)。副团长张仁初原三营教导员刘西元,分别接任第六八六团团长和政委,率领其余两个营及团部等直属部队,护卫第一一五师部继续向目的地——泰西进发。

3月10日,罗荣桓、陈光率一一五师所部抵达东平东北的夏榭村,与中共泰西地委和山纵第支队会合。随即在中共山东党组织的大力协助下,按照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积极开展建设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组织建设等工作。通过积极与山东纵队等地方武装配合,连续清扫和拔除汶河两岸和东平县周围伪军据点——歼灭了日伪军一千余人,瓦解了一万余人的反动会道门红枪会。为加快提高地方武装军政素质,选派了一批军事干部和两个连的兵力(注1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充实到山纵六支队等地方武装。过这一系列的胜利和措施,扩大中共和八路军在山东的影响

六八六团团长杨勇(图片取自网络)

相较于八路军一一五师所部的顺利入鲁,于学忠所部的入鲁颇为艰苦——是年3月,于学忠率领第五十一军分成若干分队,以两天的分批出发一路经阜阳、涡阳蒙城,在宿县以南地段穿过津浦铁路,然后折向东北,徐州以东、邳县以西地区越过陇海路进入鲁南。起初还好,一一三师护送总部人员安全抵达目的地,但随后跟进的第五十一军军部和第一一四就没有那么幸运——日军发现一股中国大部队正进入鲁南地区后,随即以独立混成第旅团为主,调集二十一师团和独立混成第旅团各一部,从三个方向对于学忠五十一军主力实施包抄堵截
五十一所部先是在邳县遭到日军阻击,为了保护军部人员及主力安全转移,在后面掩护的六七九一个营全部牺牲。接着在宿县以南地区,第一一四师主力遭到日军重兵围攻经过一天激战,该师终于突围而出,六八三团团长王鹏举及数百名在后面掩护的战士阵亡。第五十一军抵达蒙阴时,再次遭到日伪军的联合围攻——为保军部突围成功,第六七九团团长何士宽率领一个连往返冲杀,军部及主力最终脱围而出,但何士宽及该连官兵大都战死。付出惨重代价之,第五十一军终4月上旬,进入鲁南的沂水、莒县及诸城地区下旬,第五十七军穿由苏北越陇海铁路,进入蒙阴、沂水以北地区。至此,于学忠直辖的第五十一和第五十七两个军,全部进入山东。
进入山东后,于学忠在沂水县西北部、沂山南麓——沂水、临朐、安丘三县的交界处,一个偏僻、隐蔽,群山环抱名为圈里的山村,设立了苏鲁游击战区总司令部,随即便对辖区进行划分:在沂蒙公路东西线以南地区,设立鲁南游击指挥部,以第五十七军军长缪澂流为指挥官,节制津浦路以西鲁南地区的游击部队及党政事务;在津浦路以东、沂蒙公路东西线以北地区,设鲁东游击指挥部,以第五十一军军长牟中珩为指挥官,节制这一地区的游击部队及党政事务;在苏北及鲁、皖边地区设苏北游击总指挥部,以李明扬为总指挥官,管辖活动于苏北等地的各游击部队。
面对于学忠及其所部入鲁后,对山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局势产生的影响及微妙而又复杂的变化,已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名的中共山东分局及时做出反应:3月,首先对清河及鲁东南特委领导人进行调整——1939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派景晓村任清河特委书记(随后清河特委改为清河地委),任命刚由延安调来山东的高克亭接任鲁东南特委书记。同时为大规模的创建清河区平原抗日根据地,又充实健全了清河特委机关。

山东分局之所以要对清河特委做出调整,最主要的的原因,是要解决八路军抗日武装能不能在这一带坚持的根本性问题。其时中共山东的清河区(根据地)位于黄河以南,所辖区域横跨胶济铁路两侧,是位于鲁中的山东分局东连胶东,北通冀鲁边乃至晋冀八路军总部、华北局的通道。如果共产党八路军在这一带站不住脚,不仅山东分局与中央及胶东联系困难,而且对胶东根据地、尤其是与隔着黄河相望的冀鲁边根据地的坚持抗战极为不利!

         此为其时清河区简图,可以大致看出其位置的重要。(图片取自网络)

此时由于日军的反复扫荡及国民党顽固派的挤压,清河区的范围已由最初的十六个县,减至邹长中心县、博兴、广饶、益都、昌潍、临淄、章丘、历城、齐东、高苑等十二个县。由于这一带主要为平原地带,又有一条纵跨全区的胶济铁路——是驻山东日军的重点防护区域,国民党顽固派武装在这里约有两万余众,因而只有不到五千人的八路军武装十分困难。山东分局派景晓村等到清河,就是明确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思想,不仅要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还要进一步扩大!
其时驻守清河区安丘、博山一带的国民党顽固派,主要为秦启荣治下的王尚志部第五梯队,共下辖六个大队,号称有五千人枪。是年3月初王尚志率部,要强行进驻(占)八路军山东纵队控制的地域——博山县太河村。太河村位于淄博东南部淄水上游的两畔,周边群山连绵不断,是八路军胶东、清河根据地进出鲁中根据地的要道。此时,各根据地恰好在贯彻执行山东分局刚召开的统战会议,为避免国共两军内部冲突使日军坐收渔利,在此处活动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的新一营,便主动撤出了太河村。
没想到八路军的好心与忍让,却没有换来好报——3月30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南下受训干部及护送部队要经此处前往鲁中,尽管事先已进行了通报,但顽军王尚志部却借机进行伏击!当场造成该部二人死亡、二十多人负伤,近二百人被俘的惨案!“十月上旬,党中央就此事件发出《对山东问题处置的办法》,指出山东统战工作过去退让太多,今后对一些顽固分子的无理进攻,必须坚决反击,对形同汉奸的分子如秦启荣之流必须坚决消灭之。”(注24月17日,张经武、黎玉等通电全国,揭露秦启荣坚持反共、破坏抗战、制造太河惨案的罪行。
此时,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及第六八六团已进入泰西,于是郭洪涛、张经武、黎玉决定调动山东纵队主力,对顽敌王尚志部进行坚决的反击!率先进行反击的,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的冯毅之部——4月4日,在马鹿一带与顽敌王尚志一部交火。而后,山纵第一、三、四支队主力将王尚志部位于太河附近的四个大队,同时予以包围——分别从南、北、东三面发起攻击!位于驻村的第八、九两个大队,当天下午就被八路军歼灭大部,残部溃逃峨庄。驻太河的第七、十一大队凭借石头围墙和两侧高地抵抗了一天,因伤亡残重,当夜也突围逃往峨庄。王尚志见势不妙,立刻带着残部逃往临朐县南部的鹿皋。
在其警卫大队的拼命掩护下——该部遭八路军全歼,王尚志及其残部终于逃到临朐县鹿皋。可尚未回过神来,秦启荣就从东里店赶到了——他对王尚志部丢失太河镇极为不满,要求王尚志立刻去攻打沂水县悦庄的八路军指挥部。王尚志不得不派他的第七梯队和八大队、十二大队前往,结果让事先得到情报的八路军来了个关门打狗,王尚志所部损兵折将,大败而归!虽然二人均出自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但毕业于黄埔三期的王尚志却一直不服毕业于黄埔秦启荣,暗中早就有取而代之的念头。可经历过此次惨败,所部从一万多人下降至只有几千人,再也无法构成对秦启荣的威胁。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及地六八六团进入山东后,自1939年3月下旬到4月底,配合泰西地方武装通过游击战,先后在肥城阎王桥、东平香山、宁阳葛石店、泰安鱼池村等地连续打击日伪军,均获胜利并取得歼灭日伪军近千人的战果,极大鼓舞了当地抗日干部和群众的热情。其中的一次作战,震动了驻济南的侵华日军第十二军军部——日军第一一四师团一零二联队的联队长千叶小太郎在四月上旬第一次“肃正作战”结束返回时,遭到八路军武装袭击负伤后死亡因此敌酋第十二军司令官高尾龟藏(注3决定,立即对进入泰西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所部发动攻击! 

时驻鲁日军主要是新组建的第十二集团军,这是随着敌后抗日武装日渐加强的作战行动,迫使日军华北派遣军为了确保华中方面的作战于1938年11月11日组建的,主要配置于山东方面。至1939年的5、6月期间,该集团军所辖部队计有:第十二军司令部本部,第五、第二十一、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战车团及骑兵集团;1939年1月,又将独立混成第七、第十旅团编入第十二军;同年4月又将新编的警备第三十二师团,由日本本土开来,编入第十二集团军。另据史料记载,还配有一个集团军指挥的战车队。该集团军司令部设于济南,其主要任务是保护辖区内铁路线——津浦线与胶济线的运输,以支持侵华日军与国民党军大部队正面战场的作战

肃正作战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造成一个大佐联队长的阵亡,显然使驻鲁日军高尾司令官十分恼怒!感到共产军在泰西一带的存在,不仅直接威胁其占据的战略要地济南,而且还严重地危及津浦路的安全。因此决定调集兵力对泰西地区,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进行“扫荡”和拉网合围。由于此次作战是临时起意,来不及报告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并得到批准,因此只能利用第三十二师团与第一一四师团换防的机会调集驻济南至兖州一带日军的机动兵力根据史料记载参与作战的还有独立混成第团(注4)和一个战车部队(注5),以及配属的炮兵、骑兵和辎重兵等部队。
其时日军的“讨伐”作战,往往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即先从确定的目标区一定距离之外,开始聚集兵力。然后通过控制各个要点和路口等交通枢纽,从四外逐渐向中心压迫,慢慢将对手合围在一狭小区域,最后聚而歼之。为了防止对手逃跑,往往还部署一支较为快速的机动部队,专门担负追击和迂回的任务。根据后来获取的情报信息,此次日军围堵的具体部署是: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经常活动的泰西地区,定为此次作战的中心目标区域,以一一四师团和三十二师团等部的机动兵力为主,通过隐蔽手段调集兵力,用步骑等混合兵种杂以部分伪军,配备战车与重炮,用快速机动兵力驱赶方式,沿外围泰西的主要公路,通过分进合击,连续不断地围攻的战术,将八路军向中心地区用重兵聚歼。
驻鲁日军的换防是根据其大本营的计划,由是年2月7日在日本东京新编成的第三十二师团,替换原侵华日军第一一四师团的防务——该师团返回日本复员。第三十二师团是警备专用三单位制师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及辎重兵联队等部,总兵力约八千4月份才开到山东由于负责的铁路线长点多——每大队分驻约十五个据点,这就占据了第三十二师团的大部分兵力所以能调集的机动兵力十分有限。而第一一四师团已到期准备回国复员,当然不想在此时增加作战伤亡。
参与此次作战的另一支部队——日军独立混成第旅团是1939114日,在日本的久留米组建而成,当年2月进入中国后也驻在济南附近。日军的混成旅团是“七七事变”后,为应对占领地的治安而成立的。侵华日军的这个第旅团,下辖第四十一至四十五共五个独立步兵大队,加上配属的炮兵队、工兵队和通讯队等,总兵力共四千九百多人,是日军混成旅团的标准配备。从兵的构成可以看出,日军混成旅团的火力和机动能力都不算强,与正规步兵旅团的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日军先是“扫荡”了东平、汶上、泰安、长清、宁阳等周边地区,然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慢慢向预定中心地区推进企图利用东面的津浦铁路为屏障,把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等部挤压到泰西的某个狭小的区域,再进行合围加以消灭。日军之所以采取这种战法,主要是本着有利于发挥日军的兵力、火力优势,以及其快速机动的能力。59日,日军各部队沿着通往泰西四周的九条公路,逐步通过挤压合拢实现其合围的计划。由于日军在调集兵力时很注意保密,在行动之前八路军很难得到较为准确的情报,再加上进行合围的日军分散向周围的据点集结,其行动异常隐秘迅速,基本达成快速进攻的目的。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部及第六八六团进入泰西地区不久,虽然抓紧时间在原泰西情报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报总站但在较短时间内尚无法形成高效、系统的情报机构,更多的只能通过情报人员的肉眼观察,获取日军行动临时性的动态情报。此外驻鲁日军利用第三十二师团正和第一一四师团的换防进行集结,也使得陈光等领导对日军部队的调动产生一定的错觉。再是由于部队进抵泰西地区后比较注意保密,每次作战都未使用超过一个营的兵力,感到一一五所部的全部实力并未暴露,所以对情报站送来的有关日军调动消息,陈光等一一五师领导起初并未感到特殊或异常。
于是山东抗战史上惊心动魄的“陆房战斗”,就这样在敌我双方都不十分明了的情况下,悄悄地拉开血战的序幕!只不过日军是主动方,而八路军则是被动方。
注释
1:见《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一九二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128、129页。
2:见《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一九二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132页。
3:中方史料均记载为尾高龟藏日本友人说:“第十二集団軍司令官→高尾亀蔵(不是→尾高亀蔵)”,“高尾←姓、亀蔵←名、(尾高亀蔵←決対錯誤)”。所以正确地说,此人的姓名应为高尾亀蔵。
4、5:见《日军侵华战争—王辅著》1064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山东“历史事件”探究之三(下) -毛囡- 给 毛囡 发送悄悄话 毛囡 的博客首页 (182045 bytes) () 03/08/2023 postreply 14:49:55

陈光在陆房战斗中表现肯定是非常不正常。根据网上看到的一些信息,有几个小时谁也找不到他。虽然不说,大家肯定认为他是 -曾在庄里- 给 曾在庄里 发送悄悄话 曾在庄里 的博客首页 (318 bytes) () 03/08/2023 postreply 19:04:32

陈光到二营,张仁初到一营 -frank_xulu- 给 frank_xulu 发送悄悄话 (138 bytes) () 03/08/2023 postreply 19:26:12

没人留守?留守的人不知道师长去哪里了? -jin_yin_hua- 给 jin_yin_hu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8/2023 postreply 23:22:02

王秉璋知道陈光去了686团 -frank_xulu- 给 frank_xulu 发送悄悄话 (270 bytes) () 03/09/2023 postreply 16:27: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