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颜宁与润涛阎“人类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之争,我根本不懂这一领域。我只知道顶级杂志“细胞”并没有撤销颜宁的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又聘任颜宁,美国和世界的顶级同行没有任何人质疑颜宁。
这里说的是润涛阎在博客里曾经说到自己和张锦熙在小麦栽培项目上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获得这项国家顶级大奖。
润涛阎1976年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入学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学习。北农大当时名为华北农业大学,在河北涿县。1978年秋季才回到北京,恢复北京农业大学的名称。1979年毕业。
1979年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张锦熙副研究员(1983年升任研究员)的研究生。79级研究生入学后到南京农学院代培一年基础课。他夫人王淑珍是他农科院研究生时同级同班的同学。
1982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小麦研究推广工作。张锦熙的“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成果早在1979年就在北京推广。
1985年-1991年在美国Viginia Tech & St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1994年在Johnson Hopkins University师从导师Peter C. Maloney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Vestavia Hills, AL,于UAB Medical Shool 从事视觉神经与感光細胞再生的尖端研究。
张锦熙简介:
https://www.baike.com/wikiid/7357217208529290418?view_id=b4x5helmrs000
1978年,张锦熙主持的“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获北京市科技大会表彰;1980年他主持的“北京地区冬小麦高产途径及促控措施研究”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是张锦熙从事小麦栽培研究工作的一次飞跃,也是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典范。1980 年“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张锦熙积极承担并主持此项推广工作。他奔波于全国小麦主要产区,组织小麦科技人员制定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推广实施方案。
https://www.caas.cn/kxyj/kjjl/gjjcg/24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