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西兰的旅行者当年拍摄的42张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也许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很真实的记录了1956年那个年代的人和事、生活和工作。
1956年7月19日,甘肃兰州城门,裹小脚的老妇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5月,广州,孙中山纪念堂,前景是少年先锋队队员, 这座纪念堂于1929年由广东及海外华人集资建成。汤姆·哈金斯/摄。
1956 年5月11日,广西,稻田里的农民, 在广州至汉口的火车上拍摄到的。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汉口,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下的帆船。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西安临潼县骊山西安事变蒋介石被逮捕处,道教庆典上休憩中的人们。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8月31日,北京机场,北京-莫斯科海报下看报的僧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一位音乐家的妻子在自家花园里。汤姆·哈金斯/摄。
1956 年,北京琉璃厂,面带好奇神情的男孩。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辽宁沈阳, 星期六的夜晚工人俱乐部舞会,男女之间跳华尔兹时有些尴尬和不适宜。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乌鲁木齐,维吾尔面孔,一个在排练维吾尔舞蹈与音乐的剧团。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9月,上海,一位办公人员在艺术展中注视一幅农民主题的画作。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广州,肩背斗笠的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王府井,一群军人在欣赏商店橱窗里陈列的西式服装。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市第五中学的楼顶上,中学生的课间休息。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甘肃武威市,赴玉门务工的人们挤火车。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农民们为了远在西部的工作而长途跋涉去兰州乘火车。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矿工养老院里的老人们打麻将。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3日,甘肃武威市火车站,去大西北支边的家庭。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新疆,农民们停止收割,为路边的司机指路。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一个上年纪的工人正在制作景泰蓝。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6月1日,北京,欢庆六一儿童节上的文工团主持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乌鲁木齐,一位维吾尔族女孩。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广州,一名正在旋纺锤的男子。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天安门前的少先队员。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广州街头,一名戴斗笠穿蓑衣的车夫。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王府井,卖茶的小贩。汤姆·哈金斯/摄。
1956 年,北京,哈金斯透过酒店房间窗口拍到的街头镜像。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故宫,一位农民参观展览。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四名女孩在一个凉亭里俯瞰城市。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鞍山钢铁厂工人宿舍,钢铁工人和他的妻子、孩子。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乌鲁木齐,一名正在烫发的女子。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夯实路基的筑路工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6月1日,北京,一位军官与她的女儿在北京饭店庆祝六一儿童节。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街头卖金鱼的商贩。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作家赵树理。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北京,第一届国家音乐节上的代表们。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周恩来与尼泊尔大使交谈。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乌鲁木齐,苏联使馆前的维吾尔男子。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乌鲁木齐,一位汽车修理厂的维吾尔工人在毛泽东的塑像前。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乌鲁木齐,维吾尔族音乐家和女孩。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7月,玉门油田,沙尘暴中全副武装的执勤军人。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上海,法官在法庭上裁决一起房屋买卖纠纷的案件。汤姆·哈金斯/摄。
1956年9月,上海,正在审理一起房产纠纷的法庭。汤姆·哈金斯/摄。
汤姆·哈金斯先生简介
汤姆·哈金斯(1921-2007)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在新西兰奥克兰长大。1956年,作为少数被邀请访问中国的西方摄影师之一,他来到中国,四个月里,他以观察者的身份走遍了中国东部地区。哈金斯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新西兰新闻摄影记者,当时他34岁,新中国刚成立7年。
旅行第一天,他写到:"我一刻不停地按着快门,用这种隐秘的方式庆祝我顺利实现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用我自己的方式记录这个民族,这个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群体。"哈金斯回国后开始整理自己照片,选出600张作品后最后编辑到约200张,于1960年代发给英国和美国的多家出版社,都石沉大海。
1965年, 哈金斯因为工作的变动把自己的出版计划搁置了。直到1989年1月7日,哈金斯的好友约翰·特纳在其房子底下发现了上面这些本将用于出版的照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42张老照片 | 1956年的人和事
所有跟帖:
•
觉得老毛时代还是56年最好,内战结束,生活提高,政治上也必较宽松。不过老毛眼中的56年是马鞍形的最低处。
-chufang-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09:41:55
•
同意老兄的看法,除了匈波事件,到底是什么影响到了老毛, 56 到 57 年有了那么大的一个转变?
-华府采菊人-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10:30:48
•
我在体校的时候,55,56年出生的孩子比较壮有底气,我们教练说那两年牛奶管够喝
-coach1960-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10:39:59
•
可能那时候他还必较相信知识分子,由于比较成功,他开始了百家争鸣,哪知牢骚一大堆。才知道还没有养熟,所以改变了初衷。
-chufang-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11:10:08
•
56年底全面消灭私有制公私合营,进入共产主义。57年反右以言获罪,58年大跃进,59年中苏决裂,经济崩盘
-alwaysbull-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20:03:07
•
那张 1956年,北京市第五中学的楼顶上,中学生的课间休息
-月城-
♂
(92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11:16:58
•
北京五中在东四十二条,周围绝无亭台,且屋顶是老式大坡面,和这个照片不符。
-DoReMi-
♂
(32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12:36:09
•
北京五中可以说是在十二条,具体地址是东城区细管胡同13号
-月城-
♂
(682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12:58:37
•
坛里的花姐和伟大的走网友可能对那边比较熟悉
-月城-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18:29:16
•
北京五中是男校,怎么会有女学生?
-特务-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11:47:45
•
1956年是所谓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完成的年份, 也就是
-小百脸-
♂
(447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20:15:14
•
四十年后, 朱镕基不得不让大批在温水里躺惯了的工人下岗。谁的错?
-小百脸-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20:27:51
•
这么简单的问题,就别挑战革命群众的阶级觉悟了。
-十具-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20:55:21
•
20s'资本主义Vs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较量过了
-planet-
♂
(0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22:27:42
•
不用历史学家去分析都知道,毛从来就没有想过兑现他在野时,为了形成统一战线,承诺的新民主主义。日子稍好一点正好加码。理念使
-十具-
♂
(305 bytes)
()
08/09/2022 postreply
23: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