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罗粟

回答: 那就只比较老生常谈122022-07-24 11:25:08

先说资历, 1935年红军长征时, 罗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 粟是红十军团参谋长, 职级相当, 不存在罗高于粟的地方。

抗战时, 罗在山东搞得较好, 但他当一把手只有2年半时间, 不能把之前5年多郭洪涛、黎玉等领导的功绩都归于他名下吧, 就如吃了三碗饭饱了就归功于第三碗饭的效果, 那前两碗是白吃了。再举一例, 抗美援朝彭德怀实际在朝一年半就回国主持军委工作, 后邓华任志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一年多点主持朝鲜战事至签订停战协定, 能否无视彭的功绩而将志願军的战绩都归于邓华?

到东北后, 罗有一年多时间是治病, 包括去朝鲜、苏联治疗, 1948年8月才任东野政委, 故四野的战功能算在他名下的实在不太多。

至于说政工要有一个元帅, 彭德怀和粟裕都是双肩挑, 司令员兼政委, 彭粟评上元帅也可以代表政工人员的。

说到战功, 个人观点红军时期罗粟二人差不多, 都没太多出彩之处, 粟可说略多一点, 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下保存了一些红军的种子。抗战期间罗比粟高些。解放战争时期则粟比罗高出很多, 理由如下, 1. 粟是全程参与, 罗有一年多缺席;  2. 粟是党政双肩挑, 罗仅在辽沈战役前夕才当东野政委, 一人出两份力的比一人出一份力的功劳要大吧? 3. 东野以共军的精锐为基础, 华野以南方游击队出身的新四军及山东二流共军为基础, 但基础差、兵力少的三野消灭的正规国军比四野还多, 不正说明粟裕的战功显著吗。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