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造反”呢

天马厂的造反比海燕晚,这大约与全厂搬迁成都的计划有关。(1964年底,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决定在沿海地区迁一家电影厂到三线。天马厂受命迁往成都。因文革发动未果。见 上影厂史志办公室编《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1990》 上册第125、137页)1966年6月24日,照明工裘荣彪等十人联名贴出大字报《十问厂党委》。这些年轻人坚信,厂党委在十七年中,一直执行着一 条修正主义路线。这个厂的第一个造反组织——“革命造反小组”也由此诞生。

这十名员工的义举迅速地得到七名中共党员的支持——许广耀(道具员)、史怀友(制片助理)、徐应生(人 事处科员)、寄明(女,作曲)、何瑞基(女,美工)、黄蜀芹(女,场记)等人起来造反。半个月后,来自创作室的寄明和黄蜀芹再接再厉,针对党委书记丁一在 党员学习会上的讲话,贴出《揭批丁一的修正主义道路》的大字报。

与海燕厂一样,天马厂的造反者成立了组织,经过抄家、批斗、打派仗的多方锤炼,其中的骨干分子修成了正 果——1968年9月, 工军宣队吸收“东方红联合战斗队”的队委许广耀、李辉、鲁耕进入领导班子。(天马厂“东方红电影制片厂联合战斗队”共有13名队委:队长是道具员许广耀,另一个队长是后来自动退出的照明工袁抗胜,副队长是复员军人、照明工李 辉,另一个副队长是陈士良。队委是:北影毕业的制片助理莫惠乾,置景工陆大海,创作室作曲寄明,文学部编辑马小洪,助理导演吴天忍,南下干部、制片助理史 怀友,录音助理殷之平,照明工钱向阳。)不久,道具员许广耀荣任东方红厂(天马厂)革委会主任,黄蜀芹成为革委会政宣组的成员

所有跟帖: 

好资料。谢谢分享。 -江上一郎- 给 江上一郎 发送悄悄话 江上一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2/2022 postreply 16:45: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