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的俄罗斯 (十) (ZT by 芦笛)

来源: viBravo5 2022-03-15 10:44:4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381 bytes)
回答: 野蛮的俄罗斯 (一) (ZT by 芦笛)viBravo52022-03-15 10:05:09

野蛮的俄罗斯“反世界”(十)

前文已经说过,列宁说服全党发动武装暴乱的理由,是假定俄国革命必然引发世界革命,只要俄国人打响第一枪,欧洲兄弟立马就会跟上来。不仅他自己这么真诚地相信,而且全党也都对此坚信不移。列宁和他的战友们从未设想过“社会主义在一国内胜利”,盖马克思曾经特地作过论证,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全世界爆发才能获得胜利。而且,根据所谓“唯物史观”,只有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饱和状态时,社会主义革命才会爆发。当时俄国乃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怎么也轮不到它来干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本人就对俄国极度鄙视,他认为,论文明的发展程度,德国第一,英法次之,美国更次,其次是瑞典,再次是芬兰,然后才是俄国。他本人从来也就没想过由他看不起的落后的俄国独立建成社会主义天堂,而是“寄大的希望”于欧洲文明国家特别是德国的阶级兄弟们。俄国革命不过是个引发欧洲地雷连爆的导火索罢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俄国革命成功的希望全在于隔壁先进的德国老大哥拉一把。

正因为布党上下沉浸在这种幻觉中,托洛茨基才会认为他出掌的外交人民委员部是最不重要的部门。他认为,反正世界革命马上就要爆发了,到时全球便成立“世界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哪里还有什么外交工作可言?外交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职能之一,马上就要消亡。

对常备军,布党也同样采取了这种常人无从想象的浪漫态度。列宁在《国家与革命》里说的很清楚,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国家机器包括常备军在内就要消亡。因此,面对俄军的全面自动瓦解,布党非但没有阻止反而乐观其成。

可惜世界革命并没有按列宁的指望立即爆发,德国人的进攻倒是来了。1918年1月,托洛茨基前往布列斯特和德国人谈判,火车快到站时,代表团副团长拉狄克从车窗中探出身来,向窗外狂扔革命传单,呼吁德军弟兄起来推翻他们的资产阶级老爷,实现世界大同。谈判开始后,托洛茨基给德国官员们作了一场雄辩的革命讲演,宣布帝国主义的末日业已来临。德国官员们耐心地听完那讲课,然后递给他一份最后通牒,通知他如果俄国政府不按上面的要求乖乖签字,则德军就要发动大规模进攻。

托洛茨基带着那份通牒回到彼得格勒,列宁凭他的政客本能,立刻就看出他们别无选择,只有乖乖签字。如果不签字,德国人肯定要发动攻势,那时条件就更苛刻了。托洛茨基不同意,提出了“不战不和”的高招,说那可以尽量拖延时间,在此期间,德国革命就会爆发。布哈林等人则提出,俄国应该为了世界革命作出牺牲,奋起开展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战争。列宁则告诉大家,“不战不和”战略绝不会奏效,而“革命战争”论只能招来灾难,因为他们连军队都没有。当然,革命必然要在德国爆发,这点毫无疑义,但那还在怀孕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革命自卫战争只能将德国革命胎儿扼杀在母腹中。

As always,伊里奇不兴论证,因此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何苏俄发动对德自卫战争不会促成德国革命爆发,反而会把那宝贝婴儿扼杀在母腹中。倒是斯大林脑袋比较清醒,插话说,世界革命只是一种潜能,不能把潜能当成资本。这话刺痛了坚信世界革命必然爆发的伊里奇,他狠狠地训了斯大林几句,于是斯大林便很明智地闭嘴了。

大多数中央委员们同意了托副统帅的“不战不和”高招,于是老托便返回布列斯特,再度给德国官员们开了一次政治课。官员们再度耐心地听完他的滔滔雄辩,接着递给他又一份最后通牒,敦促他立即签字,否则德军就要发动进攻。托洛茨基当即起立宣布,俄国单方面退出这场战争,接着率团傲然退场,让德方代表面面相觑,不知道遇上了什么怪物。

老托回到彼得格勒后,布党中央再次卷入白热化的争论。列宁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他们必须签字,不然德军就会前来把他们的政府扫在一边,跟另外一个政府签字。然而这简单的常识却说服不了众人。Meanwhile,德军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如入无人之境,然后停下来,又给布党政府下了一份最后通牒,不出列宁的预料,这次要价更高了。

彼得格勒危在旦夕,布党大员们还在争论不休。列宁发出警告:“这些条款必须立即签字。如果你们不签,那你们就是签发了革命政权三周内的死亡状”。到最后他甚至威胁如果再不签字,他就要辞职,于是总算获得了多数,布党代表乖乖地在臭名昭著的布列斯特和约上签了字。

条约使得俄国放弃了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主权,“这些地区的未来当由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当地人民的同意后决定”,从阿达罕(Ardakhan)、卡尔斯(Kars)、巴图米(Batumi)等地撤出,并保证以后不得干涉这些地区的事务,这些地区未来的归属必须由当地人民在取得土耳其的同意后决定。条约使得俄国失去了一半工农业资源和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且,德国因此能将大量部队从东线抽调到西线,发动了凌厉攻势。看来,德国参谋总部当初千方百计把列宁送回国,又不惜重金扶持,还真是做了个有利的投资。

因为这事实在太丑,谁都不愿在那卖国条约上签字,最后竟然是由财政人民委员索科里尼科夫(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Сокольников)去签的字。

无可否认,布党中央荟萃了一群人才,为什么他们会连人类常识都没有,干出这种难以想象的蠢事来?如果布党领袖不搞垮自己的军队,那好歹还跟德国人有点讨价还价的筹码。即使要搞垮自家军队也罢,当德国人第一次下最后通牒时便签字,不也能减小损失?俄国历史学家拉津斯基认为,托洛茨基的“不战不和”战略其实是演戏,其目的是证明布党与德国人并无勾结,他引用了托洛茨基的话作为证据:“我认为,在我们签订合约之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向欧洲工人提供清楚的证据,以证明我们和德国统治者处于敌对状态。”换言之,整个事件不过是安排出来证明布党是在德国人的刺刀下被迫签字的。

然而就连拉津斯基本人都承认,列宁虽然获取了大量德国人的秘密资助,他并不真是一般意义上的德国间谍。列宁领取大量的德国金马克颠覆自己的国家,促使本国打败,化外战为内战,完全是出自他无比高尚的革命理想。那理想之崇高,使得一切文明原则、道德底线都渺小得微不足道。他之所以出卖大量的国家土地与资源换取政权的苟延残喘,其理由他已经向同志们解释清楚了:和约只是为苏维埃政权换取喘息时间。只要布党能靠卖国生存下来,挨到世界革命爆发,德国的阶级兄弟掌了权,暂时的损失就能得到弥补。

如果托洛茨基的“不战不和”政策真是列宁策划的作秀,那布党内部就不会有严重的争论,甚至激烈到列宁非得以扬言辞职来压服布哈林的“左翼反对派”。而且,这种作秀能否起到托洛茨基说的作用,我深表怀疑。在我看来,托洛茨基不过是为自己干的蠢事文过饰非罢了。他们当时确实是生活在世界革命立即就要爆发的群体梦幻中,而就是这一群体梦游使得极度狡诈的布党党魁们竟然统统失去了庸人都有的判断力。

说到底,马列主义理论家们的可笑,在于他们都是科盲,因而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可救药的科学教徒,坚定不移地深信他们的理论真是“科学”,而他们确有科学家的预见力。直到1919年3月间,在一战结束、各国革命风潮也陆续平息之后,列宁还在梦中预言历史走向:

“法国正准备扑到意大利身上去,他们没有分享到(一战的)战利品。日本正准备武力对付美国……巴黎、伦敦和纽约的工人阶级已经把‘苏维埃’这个词翻译成了自己的语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世界苏维埃联邦共和国的诞生。”

总而言之,德国人与布党之间不过是互相利用,双方都认为智胜了对方,把对方玩弄于小指间。这颇像共军过江前以金条收买江阴要塞炮台的指挥官,让他在共军过江时不要开炮。那指挥官便如约行事。待到大军过了江,首长在接见他时笑着问:那金条该还给我们了吧?

当然,拉津斯基还是说对了件事:德国人确实不希望布党政府垮台。据他披露,德国驻苏俄大使米尔巴赫男爵(Baron Mirbach)在给德皇的密件中提到德国给俄国的金钱援助,说他不认为布党政权能长期维持下去,有鉴于此,他想得到对下列问题的指示:“使用大量的金钱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吗?如果布尔什维克坚持不下去,我们该支持哪种势力?”柏林的回答是:“布尔什维克能维持政权最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

据此,拉津斯基说,布党用不着吓得迁都到莫斯科去,其实德国人根本不希望布党垮台,被一个民族主义政府取代,领导俄国人民与德国人打持久战。确实如此,德国人把这点看得很清楚,因此在此后还在延续对布党的金钱资助。也不能说德国人被布党耍了,在这上头干了蠢事。虽然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因为德国战败,布党趁机毁约,收回了大部分失地,但那并不证明列宁的“理论”真有科学预见力。相反,那与德国乃至全欧的阶级兄弟毫无关系,不是列宁预言的世界革命爆发的结果,而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使用枪炮坦克作出的伟大贡献。

布列斯特和约在国内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虽然布党垄断了信息来源,控制了一切舆论工具,得以在人类历史上成功首创黑箱外交、秘密卖国的崭新篇章,并将它变成了一切共党国家的优秀传统,使得人民大众根本不知道祖国丧失了那么多的土地和资源,但这消息毕竟瞒不了“联合政府”中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小兄弟。作为所谓“农业社会主义者”,他们本来就对列宁的“余粮征集制”不满。待到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他们就更怀疑布党确实是德国间谍。1918年7月6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布留姆金(Яков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люмкин)拿着契卡的通行证(他本人就是契卡的一个特务),进入莫斯科德国大使馆(当时布党生怕德国人不守和约,迁都到了莫斯科),枪杀了德国大使,企图引起两国战火复燃。

列宁闻讯后,立即赶往德国大使馆表示沉痛哀悼,同时下令逮捕所有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并责成捷尓任斯基负责此事。奇怪而有趣的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参加了契卡,其党部是由该党的契卡人员守卫的。捷尓任斯基赶去逮捕该党中央委员会,却自投罗网,反被守卫党部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契卡部队抓了起来。

列宁立即派出布党的忠实部队拉脱维亚步枪团去攻击左派社会革命党总部。该团在次日顺利完成任务,把该党所有的中央委员都投入大牢,还成功地救出了捷尓任斯基。尽管捷尓任斯基毫发无损,而且也无证据表明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确实涉嫌卷入了德国大使暗杀案,列宁和捷尓任斯基还是决定枪毙该党的一个中央委员,以向德国人表示布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布列斯特和约的决心。7月9日,捷尓任斯基本人完成了列宁交给他的重要任务,亲手枪毙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亚历山大洛维奇。

蹊跷的是,左派社会革命党领袖们被一网打尽,悉数抓进了大牢,而那个闯下大祸的杀手布留姆金却神奇地逃出了莫斯科,跑到了乌克兰,加入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设在基辅的契卡,试图暗杀乌克兰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此后他又投向布尔什维克,不但得到了捷尓任斯基的赦免,而且还被派去暗杀白军总司令海军上将高尔察克。此后他又加入了红军的反间谍组织,在多个国家继续冒险生涯,直到1929年底,他才被斯大林当成托洛茨基分子枪毙。

这传奇简直是神奇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难怪拉津斯基认为,布留姆金乃是布党的provocateur,这个词在中文里没有对应物,通译为“奸细、坐探、内奸”,但都不能表达原意。这么说吧,30年代主张“抗日”的共党、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等等,不管真实动机如何,在客观效果上就是日本人的provocateur,也就是以故意挑衅引发有利于己的事变。斯大林就是这么看张学良的,应该说他一点都没看错。

爱你喂,拉津斯基认为,列宁深知刺杀德国大使并不会诱发战争,因为德国利益需要布党政权挺下来,而此举能给他一个一举除掉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借口。这当然是没有直接证据的阴谋论,然而布留姆金的传奇遭遇,却提示它确实是一个有相当可能性的合理猜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