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圭选集》出版

来源: dudaan 2022-02-20 06:33: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8059 bytes)
 

 

 

华南圭选集:一位土木工程师跨越百年的热忱
华新民  编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

ISBN:978-7-5608-9960-2

页数:560+插页13

开本:16开

单价: ¥ 328.00

 

祖父已去世六十年,人不在了,但他曾经的梦想,由他自己或后人转变为现实的梦想,则永远地留在我脚下的土地上。

祖父是江苏无锡人,他是在苏州沧浪亭的中西学堂接触到了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1902年,上海的点石斋出版了祖父的译作《罗马史要》,就是他在这里边读书边翻译的。这是中国第一次引进的介绍古罗马历史的读物,之前已有海关总税务司的译本,但他认为翻译得不好,便重新翻译,那时他刚二十五岁。从祖父年轻时的这个举动,我看到了后来贯穿于他一生的性格——不信权威,追求完美,思想没有束缚。而这部古罗马故事本身的情节也无疑震撼了他,让他见识了国门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然后祖父来到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就学,又于1904 年和若干位同学一起,被清政府送到法国留学。到了巴黎,他认准的学科是土木工程,但在准备入学考试期间,却首先着手翻译了当年法国小学的一本教科书《公民教育》,因深知单凭科技救国是不够的,他甚至等不及回国后出版这部译著,就急忙先把其中一个章节——法国1789 年的《人权宣言》,自巴黎投到上海的《申报》上发表了。

 

 

不过,科技救国依然是祖父的主要志向,对此他也同样不想再等待。在巴黎的课堂上吸收的知识,他要立刻传输给遥远的祖国,于是就和一位中国同学一起,共同在1908年撰写了《工程学教科书》,寄到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涉及代数、铁路、水力和几何等。在那个年代,相关现代科技知识的,大学里主要是外文的教材,鲜有中文的。

 

 

1911年,祖父归国了,还带回在巴黎相识的波兰籍祖母,他们将长久地居住在北京的胡同里。自此祖父终于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他几十年中活跃在不同的领域中:铁路、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市政建设,时而在一线指挥具体工程,时而参与制定规则,时而著书并教书。祖父的各种著作,本都存于家中的地下室里,后来却在乱世中散失。感谢互联网,让我逐渐找到了它们的藏身处,在某一个图书馆或某一个档案馆里。我于是看到1912年的《法国公民教育》、1916年的《铁路》和1919年的《房屋工程》等,以及不同期刊上的文章,都属于相关领域最早期的著述。还有昔日的媒体报道和公文,也记载着他的活动轨迹。通过泛黄的纸张和工整的墨迹,我和祖父隔空对话了,开始熟悉他,以及一个此前我并不甚了解的时代。翻阅着几百万字的心血,我被感动了,从中挑出些许,编出这部选集,献给读者。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近代科技和理念强国的先驱之一,华南圭先生在铁路建设(如《中国铁道改良述要》《铁道泛论》),西式房屋工程技术和设计方法的引介(如《房屋工程》节选、《碱地之房屋》),市政建设(如《玉泉源流之状况及整理大纲计划书》《北京东郊具体计划》)等文章中均表达出深刻的见解。另外还有针对不同领域的开创性的相关制度改革的建议(如《拟组织工程学会启》《改良文字会之缘起》《交通员工养老金条陈》)都构成了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华南圭先生著述颇丰,本文选由其孙女华新民选编和组织,从大量文献中进行搜寻,收录了华南圭先生在以上几方面的代表性文字,另外还有译著序言等。全书正文内容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为城市市政建设篇(以北京、天津为主);第二章为中国交通工程篇;第三章为中国工程师社团篇;第四章为房屋建筑篇;第五章为其他文章,包括新技术、新发明的介绍、译著序言等。附录部分整理了华南圭先生年表、著作列表,以及华南圭主持拟定及参与拟定的部分规章。行文无不透露出企盼一个更美好中国的赤子之心,今天读来仍令人感怀。

本书所展现的近代史料也向我们开启了不曾被留意的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一些方面,大到铁路、公路路网、古迹保护等,小到为北平长安街命名、家庭卫生小工程、自动电话机等,不仅对专业读者有帮助,更让大众读者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各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本书所收录文章原文均为繁体字,包括大量手稿,本次出版将繁体字转为简体字,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对照和查证,为读者呈现一个方便阅读的版本。华南圭先生文笔优美,即使专业内容的呈现也并不枯燥。编者所选录的文章,部分是华南圭先生针对实事的有感而发,更让读者感受到先辈的严于律己、启迪民众、科技强国之情。

 
作者简介
华南圭1877-1961
字通斋,生于江苏无锡荡口镇。曾就学于江苏高等学堂和京师大学堂。1904年公派留学法国,修土木工程,获工程师文凭。1911年归国后,通过学部留学生考试赐工程进士出身。先后任交通部技正、京汉铁路和北宁铁路总工程师、北平特别市工务局局长、天津工商学院院长和政权更迭后初期的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总工程师等职。并在几所学校任教。出版近三十部著作,大部分作为民国早期大学教材,涉及铁路、房屋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并有译作数部,关系人文历史和小说。另外还发表过上百篇文章。本选集的作品,时间跨度为1902年至1957年,一支笔穿越三个时代。
 
华新民(编者)
华南圭孙女,散文作家,曾著有《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一个蓝眼睛北京人的十年胡同保卫战》,法律出版社,2009年。
 

名家推荐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一个样式雷营造世家,其数代家族成员曾经为帝都北京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众却少知,20世纪还有一个华氏世家,他们就是祖父华南圭、儿子华揽洪和孙女华新民,他们祖孙三代或殚精竭虑,或忍辱负重,也为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和遗产保护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众所周知,晚清中国曾经出现过詹天佑这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民国中国曾出现过茅以升这位杰出的桥梁工程师,但众却少知,华南圭的贡献比他们更全面:他在民国建立之初,就曾供职于詹天佑担任部级最高技术专家(技监)的交通部,并担任该部路政司的最高技术专家(技正),之后又曾任中华工程师学会总干事、副会长、北平市工务局长、天津工商学院院长、中国营造学社社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总工程师。由华新民女士为祖父编辑的这本文集就是这位杰出的交通和市政工程师、工程教育家和中国现代工程界的杰出先驱之一,为祖国的交通和城市现代化,以及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所做重要思考的部分结晶,也是中国一代现代工程先驱实践科学救国理念的极佳明证。

——赖德霖,(美)路易维尔大学教授

 

中国的现代性转型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转型,建筑、民居、市政、交通的变化,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化于一体。华南圭先生清末留法学习土木工程,回国后在不同领域任要职,负责城建、规划、交通,他的思考与分析,有理论有实践,有传统有现代。从中可以读出时代的心声,也可以读出转型期一代知识人的知识结构、思想理路与情感历程。

——雷颐(历史学家)

 

华南圭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谋略大师,策划大师。他提出的中国铁路发展十五经、十四纬的建设设想,非常全面,非常细致周到,包含了连同外蒙古在内的中国当时版图上所有地区的铁路规划,在清末民初时代,几乎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本人略知清末邮传部于1906年、北洋政府交通部1913年,曾做过几纵几横的铁路规划,但如此详尽全面的规划设想,本人是第一次见到。这和现代中国铁路六纵六横、八纵八横等发展规划,也多数不谋而合。华先生并且筹划在铁路发展之外,要重视公路的发展。如同人体之脉络,“宜于经营全国铁道时,兼设全国马路(公路),且宜于铁道未完成之前”,这和近年国家所强调的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也是完全吻合的。

—— 姚世刚 (铁路史志专家)

 

 

所有跟帖: 

华南圭第一本书的自叙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178 bytes) () 02/20/2022 postreply 06:44: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