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收回东交民巷,各国联合施压,毛主席怎么说?

来源: 千里 2022-02-15 08:26: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8555 bytes)

东郊民巷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发布的一张布告,使得生活在东交民巷周围的中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声呐喊。

布告告知:“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

当东交民巷外的中国人再次踏入这片“故土”,那些驻守在高墙大院里面的外国人被“请”出东交民巷,踏上“故土”的中国人眼泪止不住的流。那多年的屈辱感,让许多被迫离开的老北京人感伤之余,也多了不少骄傲。

而这一切,全因毛主席的一句:“东交民巷这个长在中国脸上的烂疮是到了根治的时候了!”

不难看出,不管是老北京、还是毛主席,都将“东交民巷”视为“眼中钉”,那这里与中国究竟有何渊源?

时间回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这一年东交民巷还不叫“东交民巷”,清朝尚且能直着腰板告知外国使节:“只允许在此居住四十天”。

清朝天国的梦还没有做完,随着炮声轰鸣,这个美梦被打破。原属于清朝的骄傲,一点点被帝国列强踩在脚下,蹂躏、践踏。他们能看出清政府的弱小、无助,因此他们在中国愈发肆无忌惮。

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只是帝国列强的试探,那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帝国列强明目张胆的豪取强夺。

  大沽炮台

这一年,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随即直逼天津。这让直隶总督谭廷襄吓得不能自已,主张彻底投降。

在奏报中,他坦言称:“不能战,不易守,而不得不抚。”

何为不战而降?这便是。尚且没有一战,就以“不能战”为借口,消极避战。而清朝消极应对,也给了帝国列强狮子大开口的机会。最终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由清政府背后受苦受难的百姓买单。

经此一战,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接受英法美俄四国入驻东交民巷,并允许建立大使馆。虽然这里称之为“大使馆”,显然并不是人权平等之地。
《天津条约》

何为大使馆?大使馆的首要职责即是代表派遣国,促进两国的政治关系,其次是促进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而清朝和列强的关系,并不像表面所说的这般和谐。

而之后在东交民巷建立大使馆的列强、乃至于英法俄美,并没有将这里当做大使馆,而是将之视为“自家的后花园”。法外之地、国中之国,这里充斥着人间黑暗与丑恶,列强在此奸淫掳掠,可谓是无恶不作。

在清朝民间有顺口溜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东交民巷,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南粮北运的咽喉要道。许多双眼晴都盯着这里,清政府、义和团、还有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位中国人。

虽说此时东交民巷乱象杂生,但清政府在此地依旧有部分掌控权。因此这里不仅有清廷诸多衙门、王公府第,也有列强的使馆。

中国有句老话:“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这本属于中国的地盘,却来了这么一群外国人,在这里办公的清政府官员、住在这里的达官贵人,自然颇有微词。而对于列强来说,他们也不愿和这些中国人生活在一起。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随着义和团运动大肆兴起,列强在华的利益受到极大威胁,于是八国联军大肆入侵。这一次清朝依旧采取“不抵抗政策”,乞和求降。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原本清朝是想让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谁承想偷鸡不成,不仅没有落得好,就连首都北京都被占了去。慈禧、光绪连夜出逃,整个北京落入列强之手,尔后纵兵在北京抢了三天三夜。

一直觊觎东交民巷的列强,也遭到了洗劫。对于这些强盗来说,但凡有价值的物件,他们都没有放过。户部三百万两白银被劫、太医院针灸铜人被抢、翰林院收录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被毁。

可他们的强盗行径并没有完,为了在华得到更多利益,一纸《辛丑条约》,彻底将清朝拉下神坛。此时的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而东交民巷也完全划给列强,一个“国中之国”正式形成。
  《辛丑条约》

这里不再允许中国人居住和设立行署,就连行政管理权也完全归属使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一道六米高的围墙砌起,周围布置了各种岗哨,巷口安装了坚固的铁门,全天由军士守卫。在对外的围墙上,列强布告称:“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毙尔命。”

且不说这六米高的围墙,就单说这布告,中国何来半分主权?而清朝,只为一时安定,今日割五城,明日让十城,祖宗的基业就一点点被卖的一干二净。

国中之国、国将不国!辛亥革命爆发后,东交民巷再一次干涉中国内政。在其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更甚于在这里还签订了让国人愤怒、倍感屈辱的“二十一条”。

纵使游行队伍义愤填膺,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依旧端坐钓鱼台。这就是“现实”,谁叫此时的中国羸弱?讲道理,那是站在平等的角度。没有实力,就只有看他国脸色。
  《二十一条》内容之一

好在此时国人皆义士,一次次游行示威、敢于赴死的中国人也一次次向东交民巷提出抗议。国家之伟大,在于人之伟大!有这样的人存在,中国必然有复兴的一天。而这一天,也没让人等太久。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亲自电令:“入城必须经过东交民巷!”

旧时这里是帝国主义的天地,中国的军警都不得进入。如今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不仅要从这里经过,还要昂首阔步地通过。

中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一日割五城,明日让十城”的清朝,而是一个伟大的全新中国。那些曾经践踏在中国尊严上的列强,在中国就必须遵守中国的规则。

1949年2月3日,当解放军昂首阔步走过东交民巷后,近50年不允许中国武装人员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被洗刷。
  解放军进入东郊民巷,百姓夹道欢迎

“毛主席万岁,解放军万岁!”
北京市民自发地高喊着口号,但此时不少人心中还是担心,即便此时解放军能够走过东交民巷,但这里依旧在列强的把持中,许多人心中都期待着东交民巷回归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但新中国的建立,并未得到美国等国认可,可见新中国此时国力尚未得到重视。

为此不少人就东交民巷回归问题,存着缓缓图之的心理。认为目前国家尚且弱小,应壮大实力,再将帝国主义残余清理出去。

其实在北平解放后,毛主席就这个问题,已经做了明确指示。此次入驻北京,被毛主席戏称为“进京赶考”。

既然是进京赶考,就应该以最好的面貌面对全世界。那什么是最好的面貌?当然是从内到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毛主席

中国向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讲究待客之道。过去的中国里里外外都脏透了,有军阀、帝国主义,所以才显得千疮百痍。如今人民翻身做主,就要把这个“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加以整理,再欢迎外来的客人。
新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到访中国、与中建交,可从前这种以建交为名的不平等待遇,中国并不欢迎。尤其是驻华兵营的存在,更不可能存在于新中国。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也就成了新中国的两大外交方针,那驻华兵营就成为了毛主席首要针对的对象。

还是那句老话:“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新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的主权国家,岂容他国在中国享有驻兵权?
  东郊民巷

所以针对东交民巷,外事处、外侨管理科等四部门联合配合下,决定收回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在东交民巷的兵营。

古人云:“先礼后兵!”虽说列强在中国横行了几十年,但这毕竟是事关外交,一切都得走章程、有说法。

只有给够别人“体面”,这样才不会落下口实。以四大部门发了布告。一个布告,宣告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中国交好,中方欢迎;与中国交恶,中国摈弃。

布告张贴后,北京市民奔走呼号。与整个北京城的欢庆不同,此时整个东交民巷陷入了诡异的安静。谁能想到新中国刚成立,就如此强势,二话不说,上来就要收回驻华兵营的占地、建筑。

在中国享受到了足够优待的美国领事柯乐博,显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撺掇着英、法、荷、比,四国领 事,召开秘密会议,希求能用老一套——联合施压,拒绝交出兵营。
  曾经的东郊民巷缩略图

今时不同往日,往日柯乐博这个提议,众位领事自然是一呼百应。可如今每一位领事脸上都露出了沮丧的表情,因为他们知道新中国的领导人并不吃这一套。但他们还想试一试,于是一封以《辛丑条约》和国民党“新约”为依据的拒交信函,呈交了上去。

可让柯乐博没想到的是,这封信根本没有呈交到周恩来总理的手里,就被退了回来。原因是柯乐博的领事身份并未得到新中国承认,他目前被视为普通侨民,无权干涉两国外交。

这让自恃高人一等的柯乐博,变了脸色。过往的一套不再适用于新中国,他只能无奈向美国本土求援。美国政府指示其继续对抗军管会,从中斡旋。而美国政府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与英国交涉,希望英国能帮帮忙。
  东郊民巷美国旧使馆

英国没有拒绝,答应代为呈递柯乐博的信。当外交部欧洲和非洲司司长宦乡和高来含(英国驻东交民巷领事)会面,商谈了建交相关问题之后,高来含将柯乐博的信递了过去。

出于和美国的特殊关系,高来含十分隐晦地表示:“贝文先生(当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对于当下情况发展十分不安,他希望当局对过去条约中规定给予使领馆权利加以考虑。”

不同于柯乐博,高来含是中国所承认的领事,他所说的话还是具有一定分量的。但关于“驻华兵营”这一原则性问题,中国不会有半点让步。

宦乡回应说:“那是过去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下造成的,现在新中国决不允许它们的存在。”

对于中国来说,驻华兵营的存在是耻辱;但对于派兵来侵略中国的国家来说,这也是耻辱。世界本就是大家的,侵略永远都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之一。只有将这些彻底清除掉,才有助于中外之间关系的改善。

不管是人与人、还是国与国,关系永远建立在平等之上。英国虽没有直说这次意图,但宦乡心知肚明,故如此强势。

英方出面依旧没能挽救当下局势,这让柯乐博意识到恐真无办法继续斡旋。果不其然,对于美方等不愿配合的领事,身处莫斯科的毛主席发电,指示:“必须贯彻相关命令,征用外国兵营,并将在华之旧领馆全部撤走。”

一周期限前夕,军管会再次通知柯乐博,表明接收兵营的行动将于次日上午9时开始。若是以往,柯乐博必然会仗着背后国家强硬回怼,这次却只能用“不搬”的赖皮方式,来抗议军管会强制收回驻华兵营。
  旧时的东郊民巷

柯乐博预想,此次军管会恐怕会派遣大军来强制收回。若是制造舆论压力,或能再挣扎一番。可当看见门外零零星星的几名工作人员,让他一时间并没有反应过来。

诸多想法在他心中浮现,唯独没想到这是中国的待客之道。中国从不讲究人海战术,因为这里属于中国、而行为又属于正义之举,即便只来了几个人,那也代表的是中国。

当军管会在美国兵营外宣布了相关条令条例之后,欲进入美国兵营大院。此时柯乐博故作镇定,煞有其事地提出抗议,称:“这里属于美国政府财产,故征用布告对他们无效。由他正式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所引发后果,当由征用人负全部责任!”

军管会可不吃这套,前来接管的工作人员不回答、不理会,表明一切抗议、不满,可以到军管会去说。当下柯乐博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带着他们进入美国兵营大院,方便他们接收。
  旧时的东郊民巷驻外兵营

想制造争端的柯乐博,计划落了空,只能带着工作人员进入大院。工作人员才发现通知多天,这里没有一点撤离的迹象,显然柯乐博等人打算采用拖延战术。

柯乐博有意拖,可中国不愿等,一分一秒都不行!工作人员指着院子,十分严肃地说:“柯乐博先生似乎有意违抗军管会的命令?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当由柯乐博先生负全部责任!”

中方的强硬态度,让柯乐博再不复最初的淡然。内心挣扎之后,柯乐博垂着头,说:“一天之内将院内物品全部搬完,将院子交出!”

除美国之外,其余列强在华的兵营也一一被征用。随着北平驻华兵营被收回,其余地区的收回工作也顺利进行。
  旧时的东郊民巷驻外兵营

1950年1月份,兵营回收只剩下了英国,这个曾经的老牌强国,第一个叩开大清的国门,如今也要乖乖地搬出去了。

不过正当工作人员准备收回英国兵营时,英国外交大臣贝文,突然致电周恩来总理,宣布英国承认中央人民政府是合法政府,愿意同中国建立其外交关系。

此时北京市军管会决定暂时延缓收回英国兵营,以利于中英建交谈判。

1950年3月份,中英开始进行友好会商建交事宜。然而很快,我们便发现,英国外交使团一点诚意都没有,谈判毫无结果。

1950年4月11日,北京市军管会强势勒令英国兵营立即搬离,英国方面不得不按时搬走。

至此,新中国征用外国兵营完美落幕,在诸多大事记的建国初期,并未掀起多大波澜,但对于新中国,却意义非凡。
  如今的东郊民巷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强硬手腕,迫使列强低头。让外国得以尊重中国,不敢轻视中国。可有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毛主席此时正在苏联为中国筹谋另外一件大事。
早在部署收回东交民巷的计划之前,毛主席就去了苏联。这次可不单单只是为斯大林祝寿,更是为了与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虽说中国在处理东交民巷这类问题上表现得十分强势,但对新中国来说,此时其实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对立,让中国需要一份援助,而苏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针对这次苏联之行,毛主席希望访问三个月。第一个月在苏联,与斯大林签订一份新的中苏条约;第二个月到东欧访问;第三个月去苏联南方养病。
  毛主席访问苏联

显然,毛主席不认为和苏联签订新条约并不成问题。但让毛主席没想到的是,这次签订新条约不仅成问题,还一波三折。
当抵达苏联之后,当晚就双方关心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并没有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但也没有如外界所说:毛主席十分不满意。实际上双方就新条约问题,都说了各自的想法,这明显是符合毛主席预期的。

虽然这次谈话符合他的预期,但国内依旧有不少人持悲观态度。尤其是在1949年12月24日之后的一周时间,毛主席几乎没有露过面,西方诸多媒体纷纷报道这次会谈崩盘,并出现了各种阴谋论。
  毛主席与斯大林

这些其实都不属实,毛主席是具有前瞻性的。他明白目前局势停滞不前,只是暂时的。而他之所以未曾露面,也只是因为多年来东奔西走、忙于国事,恰有时间多休息休息,主动提出想要静养几天。

事实也如毛主席所料,斯大林前后态度的确发生了转变。更甚于斯大林起草了毛主席的一个谈话稿,尤其是在1月2日的《答塔斯社记者问》当中,明确写上了同意毛主席所谈,乃至于讨论中苏条约相关问题。

最终不平等的旧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被废除,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这份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与苏联达成了合作协议,确定了彼此的同盟关系。

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缔约国双方均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集团等,当缔约一方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国将“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的签字仪式

而苏联在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相关权益,也尽被收回。在旧条约里,这些都属于苏联。而在这次谈判之中,双方也就这些问题争论较多。可最终条约中,中国的主权显然得到了保障。
不同于《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屈辱性条约,毛主席这次之所以亲自出访苏联,就是为了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尤其苏联作为和新中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这份条约更是一份标榜。

和在对待东交民巷问题上一样,毛主席始终坚持“另起炉灶”。今时不同往日,若是新中国与他国签订的条约中依旧有不公平、不公正的条款存在,那这几十年的革命、数千万人的牺牲,不就成了一纸空谈?

所以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功与否,事关之后与帝国主义国家谈论之根本。毛主席认为:“签订成功,新中国在国际上将会有更大的政治资本去对付帝国主义国家,去审查过去中国与各帝国主义国家所订的条约。”
  毛主席在苏联

这也是为什么将中苏之间的同盟条约问题视为中国开展外交活动、外交决策的当务之急。当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诸如东交民巷这样的外交问题,自然也就轻车熟路。

正是有了毛主席的前瞻远瞩、强硬手段,新中国才得以以一种自信昂扬的姿态面对世界任何一个人。

 

所有跟帖: 

南京大屠杀时使馆区就不是烂疮了。 -TheHawk- 给 TheHaw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5/2022 postreply 08:50:02

当年党中央是在外国租界里,犯事就往租界跑。现取得了全国政权,要是反革命分子有样学样,把他们党中央也放租借如何是好? -yunshangao- 给 yunshanga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5/2022 postreply 10:48:47

“毛主席希望访问苏联三个月。第一个月与斯大林签订一份新的中苏条约;第二个月到东欧访问;第三个月去苏联南方养病。” -?? -planet- 给 planet 发送悄悄话 (21 bytes) () 02/15/2022 postreply 22:59:2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