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帝王们的“崇洋媚外”

来源: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2022-02-13 12:22:3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01780 bytes)

胭脂红,学名金红,是一种在清代康熙后期从西洋引进的低温红釉彩, 故其又被称为“西洋红”、“洋红金”。古瓷上出现的胭脂色红釉,所以最早只能是出现于清代康熙朝。而在西方,金红一般则被叫做玫瑰红(Rose Red)。

在中国,由于这种红釉彩颜色如胭脂,故又名“胭脂红”。其色有深、浅之分,浅淡者被称为“胭脂水”,比胭脂水浓重者则被称为“胭脂紫”。清末寂园叟撰的《陶雅》中谈到这个釉色,“胭脂水为康熙以前所未有,釉薄于蛋膜者十分之一,匀净明艳,殆无论比。”夸赞金红釉釉质薄,颜色美,其他瓷器和它比较都被落下风。

根据本人对珐琅彩或洋彩的理解,实际上,胭脂红彩也就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红彩的西方低温红釉彩(见照片一),为洋彩之一种。在17、18世纪时,这种Rose Red作为瓷器上的用彩曾经在西方非常风靡。随着康熙帝打开国门,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后,这种玫瑰红彩料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中国,随即就受到了康熙帝的青睐和喜欢,被用在珐琅彩瓷器上,作为一种色釉装饰,大多为皇家用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胭脂红釉瓷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并达到了高峰。同时期,大量的出口到西方的瓷器上也都有用胭脂红彩修饰(见照片二、三),以满足西方对该色彩的流行和需求。乾隆晚期以后(注:不知道是不是和乾隆帝后来的自大,声称天国不需要来自国外的东西而施行的相关政策有关),金红釉的生产才出现了急剧衰退,偶能见到嘉庆和光绪的制品,但质量已非昔比。

图一:18世纪中期生产的梅森(Meissen)瓷板,请注意所使用的“胭脂紫”色被用作画咯可可风格的边饰图案。

图二:18世纪中国出口瓷。请注意具有咯可可风格的边饰用彩,已及位于盘中央的玫瑰花卉的用彩,都使用了洋彩“胭脂紫”。

图三: 清三代时期的青花矾红彩出口瓷(该图来自网络),但在其边饰图案里也使用了胭脂紫彩。

这种中西合璧的用彩无疑使当时的中国出口瓷更具有竞争性,受欧洲市场的欢迎程度更高,同时也对夺回因为明末清初的政府锁国闭关政策而使日本的伊万里瓷器占领和畅销欧洲的市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康熙帝及其儿子雍正、乃至孙子乾隆们似乎也很钟情洋彩,他们在清宫里专门设部门,采用洋彩御制了大量的珐琅彩瓷,专供皇家使用。如今,在清宫里用“洋彩” 烧制出的彩瓷被称为“珐琅彩”,而在景德镇烧制出的则被称为“洋彩”,以示区别。

无论今昔,胭脂红釉乃是单色釉中贵气十足的绝品,尤其是清三代盛世之时所留下的宝贵遗产。如能拥有一件,乃是今生的荣幸之事。今天我挑出两件本人珍藏的乾隆朝的胭脂紫单色釉瓷,和大家分享。

图四:乾隆款珐琅彩瓷盘的背面用了胭脂紫作釉,用绿松石釉作底。

图五:乾隆款胭脂紫釉色的锥把瓶。

谢谢欣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