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术文章,所有数据都有出处。引用文献都是官方的,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东西

来源: 十具 2021-12-07 09:39: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8923 bytes)

+中央、四川、重庆、成都的党史资料,各县县志等等:


  [1]《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51页。

  [2]同上,第158-159页。

  [3]1954-1962年年底人口数为6649,6791,6945,7081,7078,6897,6620,6459,6486万。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8.43、9.18、10.41、12.07、25.17、46.97、53.97、29.42、14.62.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9)》(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第690页。原注:本表为公安部门数。《1985年人口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522、523页;《当代四川大事辑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33、148、163、176页。

  [4]《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9年第1期第3页。

  [5]《井研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148页。

  [6]《重庆党史研究资料》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第二页。

  [7]《井研县志》(1990年版)第148页。

  [8]《中共党史研究》二○○○年第二期第76、77页。

  [9]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学习资料(1957~1961)》(北京:清华大学,1967)4、16页。

  [10]《批判陈云专刊》(北京︰首都大专院校红代会「彻底批判陈云联络站」,1967.5)第二期第23页。

  [11]1962年3月邓小平在西楼会议上的讲话,引自小平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文章汇编》(北京:首都红代会中国人民大学三红揪邓兵团,1967.5.12)。

  [12]《灌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29页。

  [13]《崇庆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28页。

  [14]东夫《麦苗青菜花黃――大饥荒川西纪事》(香港:田园书屋,2008)第37页。

  [15]《当代中国的四川(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599页。

  [16]1957年7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青岛会议上的插话,《毛泽东思想万岁(1949.9~1957.12)》〖编者不明〗第193页。

  [17]《当代四川大事辑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13页。

  [18]《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9年第二期第13至14页。

  [19]《西充县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第149、155页。

  [20]《什邡县志》(1988年版)第5、78页;《灌县志》(1991年版)第73页;《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9年第2期第14、15页。

  [21]廖盖隆《党史探索》(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238页。

  [22]《唐昌镇镇志》(1983)第29、32页。

  [23]《教学参考:全国党校系统中共党史学术讨论会专题报告和发言汇编(上)》(合肥:中共安徽省委党校,1980)第9页。

  [24]1957年7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青岛会议上的插话,《毛泽东思想万岁(1949.9~1957.12)》〖编者不明〗第193页。

  [25]《话說刘少奇》(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第132页。

  [26]《曾经沧海身犹在——流沙河口述「草木篇诗案」》。

  [27]中共四川省委主办的《上游》杂志一九五九年第三期第31页。

  [28]《郫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254页。

  [29]《荥经县志》(重庆:西南师范学院出版社,1998)第29页。

  [30]《渠县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第26页。

  [31]《仁寿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366页;《灌县志》(1991)第74页。

  [32]《犍为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509页,霍达〈民以食为天〉,《中国作家》一九八九年第四期。

  [33]《井研县志》(1990年版)第149页。

  [34]1958.5.17下午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学习资料(1957~1961)》(北京:清华大学,1967)第235页。

  [35]1959.2.20邓小平在上海市委的讲话。

  [36]《当代中国的四川(上)》第93、94页。

  [37]《刘少奇、邓小平言行錄第三集》(北京矿业学院「东方红」批斗刘邓联络站摘编,1967)第32页。

  [38]《當代中國的四川(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92頁。

  [39]《宣汉县志》(1994)第24页,《双流县志》(1992)53页;《仁壽县志》(1990)18页。

  [40]《巫山县志》(1991)第22页。

  [41]《當代中國的四川(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92頁。

  [42]《成都党史》一九九一年第四期第9页。

  [43]《當代中國的四川(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92頁。

  [44]《四川省志大事纪述》(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102页。

  [45]《当代四川大事辑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48页。

  [46]《1985年人口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522、523页:若用10.55‰为正常死亡率,1958年非正常死亡数为7081×(25.13-10.55)‰=103.2万;1956、1957年四川人口死亡率为10.41‰、12.07‰,;平均11.24‰。取此为正常死亡率。1958年非正常死亡数为7081x (25.13-11.24)/1000=98.4万。

  [47]《富顺县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第814、815页;《渠县志》第141、142页。

  [48]《四川省志大事纪述》(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92页。

  [49]同上,第97页。

  [50]1986年6月8日《光明日报》。

  [51]李原《只唯实——阎红彦上将往事追踪》(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第40页;《阎红彦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74页。

  [52]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第143页。

  [53]《当代四川大事辑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39、143页;《当代四川要事实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70页。

  [54]《四川省志大事纪述》(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95页。

  [5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第336至338页。

  [5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第52、54页。

  [57]《崇庆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36页。

  [58]《宜宾市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第17、18、84、88页。

  [59]《宜宾县志》(成都:巴蜀书社,1991)第452页。

  [60]《丰都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第31页。

  [61]《夹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270页。

  [62]《当代四川大事辑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48页。

  [63]《当代中国的四川(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00页。

  [64]《当代中国的四川(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104页。

  [65]《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71页。

  [66]《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58页。

  [67]《夹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270页。

  [68]《江津县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第525页。

  [69]《宜宾市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第17、18、84、88页。

  [70]《宜宾县志》(成都:巴蜀书社,1991)第452页。

  [71]《荣县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第243页。

  [72]《当代中国的四川(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103页。

  [73]2007.9.26萧菊人在都江堰市部队幹休所对原成都市中学生袁体明等的谈话。(2008.3.20《华夏快递》)

  [74]《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70页。

  [75]《当代中国的四川(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105页。

  [76]同上,第158页。

  [77]《四川省志大事纪述》(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99页。

  [78]吴晓梅、刘蓬《毛泽东走出红墙》第64页。

  [79]《灌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74、130页:为保守起见,取大跃进之前、之後死亡人数最多的1956、1957两年平均每年死亡数3,896为年正常死亡数。1958至1962年死亡62,154人。62,154-5×3,896=42,674.1957年人口数为34.62万。42,674/34.62×100=12.3%.

  [80]《郫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121、131页:灾前1957和灾後1962年死亡率为14.09‰、10.58‰,出生率为21.96‰、10.58‰。1960年出生率最低,为7.69‰,死亡率为175.07‰。1958年的出生率厥如,但应高于10.58‰。1959、1961年的出生率厥如,但应高于7.69‰。今取1957年的死亡率14.09‰为正常死亡率,这样计算非正常死亡的结果只会偏低而不会过高。1958年人口减员7.68‰,非正常死亡281,512×7.68‰=2,162人;1959年人口减员58.01‰,死亡率为x ,7.69-x=-58.01,x=65.70‰,非正常死亡279,776×(65.70‰-14.09‰)=14,439人。1960年人口减员167.38‰,死亡率为x ,7.69-x=-167.38,x=175.07‰,非正常死亡272,488×(175.07‰-14.09‰)=43,865人。1961年人口减员6.60‰,死亡率为x ,7.69-x=-6.60,x=14.29‰,非正常死亡229,292×(14.29‰-14.09‰)=46人。「非正常死亡」2,162+14,439+43,865+46=60,512人。1957年人口数为28.15万。60,512/281,512=21.5%.

  [81]《什邡县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第415页:1955至1957和1963至1965年,六年间每年正常死亡两千上下,六年平均每年正常死亡两千三百余人。而1958至1962年共死亡五万一千多人。51,000-5×2,300=39,500.1959年人口数约30万。

  [82]《绵竹县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第79页。

  [83]《新津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965页:1956、1957、1962年平均年死亡人数为2,405,而1958至1961年共死亡3.11万。3.11-4x0.2405=2.15.1957年人口18.74万。2.15/18.74=0.115.

  [84]《简阳县志》(成都:巴蜀画社,1995)第75页:1953至1957年,五年平均每年正常死亡(9911+6981+12210+14374+18997)/5=12,509人。1958至1961年四年间共死了(45878+71915+93472+46824)=258,089人,258,089-4×12,509=208,053人非正常死亡。该县1958年人口为122.2万。208,053/1,221,529=17.0%.

  [85]《夹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82页:1956至1958、1962、1963年的死亡人数均为两千四、五百上下,五年平均每年死亡2,345.1959至1961年共死亡30,519人。30,519-3×2345=23,484.1958年底人口18万。23,484/180,000=13.0%.

  [86]《井研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99、98、150页:1957年人口为30.52万。若无非正常死亡,1959年底人口应增长到31.3-31.5万。今取下限31.3万。1958和1959年净迁出12,881人,1959年底应有31.3-1.288=30万。实际1959年底人口仅有28万(1960年迁出1,962人,死亡17,861人,出生1,938人,1960年底人口262,700人。故1959年底人口为262,700+1,962+17,861-1,938=280,585)。2万人非正常死亡和「失踪」。井研县交通不便,最近的铁路在几十公里外,外流存活者不会很多。故1958和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至少15,000.该县年正常死亡数是4,000,1960年死亡17,861人,1962年死亡9,717人,这两年的非正常死亡为(17,861+9,717)-2×4,000=19,578.1961年死亡数厥如,但下限是9,717.非正常死亡是9,717-4,000=5,717.1958至1962年非正常死亡共15,000+19,578+5,717=40,295.40,295/305,215=13.2%.

  [87]《大足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第127页。

  [88]《合川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第80、66页:1955至1957、1963年四年间平均年正常死亡(8649+9145+11671+12587)/4=10,513人,1958至1962年死亡18469+31706+32544+30050+24847=137,616人,非正常死亡137,616-5×10,513=85,051人。该县1957年人口为103.88万。208,053/1,038,804=8.2%.

  [89]《犍为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14页。1958年该县有36.9万人。

  [90]《宜宾市志》(新华出版社,1992)第17、18、84、88页。该市1955至1957、1962至1964年六年间平均每年正常死亡2,624人。1958年至1961年四年当中死了48,642人。非正常死亡48642-4×2624=38,145.1958年宜宾市及其所属农村人口共30.7万。38,145/306,972=12.4%.设90%的非正常死亡发生在农村,38,145×90%/162,000=21.2%.

  [91]《宜宾县志》(成都:巴蜀书社,1991)第601页。

  [92]《垫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第116、121页。

  [93]《宣汉县志》(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第122页。

  [94]《富顺县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第814、57、816页:1954至1957、1963、1964年六年间平均死亡率(13.5+14.7+15.4+18.4+17.2+9.83)/6=14.84‰,1958至1962年死亡率为29.50‰、33.40‰、81.45‰、53.50‰、22.00‰。非正常死亡为1.11+1.40+5.05+2.74+0.47=9.18万人。该县1957年人口为76.94万。9.18/76.94=11.94%.

  [95]《巫山县志》一九九一年版第22、91页:1955至1957和1961至1963,六年平均每年正常死亡3,636,1958至1960年死了6.8万:68,048-3×3,636=57,140.1958年人口36.8万。5.7/36.8=0.15.

  [96]《仁寿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96、97、106、366页。1957年仁寿县人口为119万。1961年底人口93万。1961年底的人口比1958年少了十四万,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少了二十六万!《仁寿县志》所说的「高估产、高征购泛滥」,农民的口粮被县里征购走了,结果便是大批饿死。官方公布,仅一九六一年就有三万人非正常死亡。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年的死亡人数虽未公布,但由于一九六一年人口比一九五八年少了十四万多,可以断定非正常死亡总数在十万以上,即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

  [97]《高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第112、117页。

  [98]《当代四川大事辑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53页。

  [99]《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56页。

  [100]《丰都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第94、31页。

  [101]《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56页。

  [102]《大邑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42至143页:1955至1957年和1962至1963,六年间平均每年死亡3,987人,1958至1961年共死亡86,848人。非正常死亡数为86,848-4×3,987=70,000人。1958年人口34.7万。70,900/347,000=0.204.

  [103]《荣县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卷三。人口第一章第一节:1950至1957年间,年均死亡6,612人。189,500-4×6,612=163,052.1957年底人口为66.88万人。163,052/668,800=24.37%.

  [104]《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56页。

  [105]《荥经县志》(重庆:西南师范学院出版社,1998)第112页。

  [106]同上,第452、453页。

  [107]《彭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89页。

  [108]《南川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57页。

  [109]左颖嶷〈风雨故土——四川成都华阳县上游人民公社“大跃进”运动纪实〉,《中国研究》2003年第1期。

  [110]1967年6月10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东方红战报》。

  [111]《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51页。

  [112]《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71页。

  [113]廖志高〈关于四川调粮的回顾反思〉,《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75-77页。

  [114]同上,第71页。

  [115]《四川省情(续集)》(1987)第1508、1511页。

  [116]《江北县志》(重庆出版社,1996)第136、139页;《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93年第二期第42页。

  [117]《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32页。

  [118]《巴县志》(重庆出版社,1994)第244、656页。

  [119]《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93年第二期第42页。

  [120]《南川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57、58页。

  [121]《大邑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第136页。

  [122]《荥经县志》(重庆:西南师范学院出版社,1998)第97、352-354页。

  [123]《四川省志大事纪述》(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105、127页。

  [124]《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36页。

  [125]《不尽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第232页。

  [126]《当代四川要事实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第155、156页。

  [127]《清算李井泉假报统计数字欺骗党中央欺骗毛主席的滔天罪行》,1967年6月30日《革命战报》(北京︰国家统计局革命造反总部)。

  [128]《四川省情》(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第208页。

  [129]《1985年中国人口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522-523页:若取四川1955至1957年三年平均死亡率10.55‰为正常死亡率来计算非正常死亡数,1958年为7081×(25.17-10.55)‰=103.5万;1959年为7078×(46.97-10.55)‰=257.8万、1960年为6897×(53.97-10.55)‰=299.5万、1961年为6620×(29.42-10.55)‰=124.9万、1962年为6459×(14.62-10.55)‰=26.3万,共811.7万。若取四川1956至1957年两年平均死亡率11.24‰为正常死亡率来计算,1958年为7081×(25.17-11.24)‰=98.6万,1959年为7078×(46.97-11.24)‰=252.9万、1960年为6897×(53.97-11.24)‰=294.7万、1961年为6620×(29.42-11.24)‰=120.4万、1962年为6459×(14.62-11.24)‰=21.8万,共788.4万。若按全国平均正常死亡率10.80‰计算,则非正常死亡数为803.5万。

  [130]《打倒李井泉》(红卫兵重庆警备区、重庆大学红卫兵团、「八。一五战斗团」,1967年6月)第77页。

  [131]《打倒李井泉》(红卫兵重庆警备区、重庆大学红卫兵团、「八。一五战斗团」,1967年6月)第78页。

  [132]《打倒李井泉》(红卫兵重庆警备区、重庆大学红卫兵团、「八。一五战斗团」,1967年6月)第2页。

  [133]李世平《四川人口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第129、150、151页。

  [134]李锐《毛泽东的早年和晚年》(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第160页。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