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父亲的一场演讲,100年后仍是现代父母不可超越的教育真经

来源: 加州花坊 2021-11-11 20:47: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2104 bytes)

史上最牛父亲的一场演讲,

100年后仍是现代父母不可超越的教育真经

作者:桃花月球 · 主播:简宁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01 

教育的本质是学做人
在这个流量霸屏的年代,有人说,“花无百日红”是一种常态。
但在教育界,却曾经有这样一场演讲,跨越百年依然在发挥着影响力。
这个“超级流量”现象的制造者,就是著名的教育家梁启超先生。
从历史课本中我们知道,梁启超曾经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
政治家改行做教育,跨度有点大,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样的人能把学生教好吗?
然而,历史的真相是,梁启超的教育非常成功。
不但桃李满天下,培育出梁实秋、徐志摩、蔡锷这样的弟子,还被公认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他家中子女九人,也全部被他培养成了国之栋梁。
长子梁思成是建筑学的奠基人,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小儿子梁思礼更是成为火箭专家,入选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1922年,梁启超受邀在国立东南大学和法政大学等校授课。
苏州学界听说他南下,强烈要求他前往苏州做一场演讲。这场演讲让他“红了”100年。
演讲中,梁启超说透了教育的本质,直到今天还在被推崇。
他认为:
“教育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部分。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
“教育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养定其根本智慧,保护好其自由意志,最终要让其拥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观,做个不惑、不惧、不忧,顶天立地的人。”

 02 

“不惑”
在演讲中,梁启超谈到,要做个“不惑”的人,第一要有判断力,这是最具时间价值的根本智慧。
而精准的判断力,不但要有相当的常识,还要有专门的知识,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遇事智慧处理。
梁启超看得很清楚,一个孩子最终会走向社会,书本的知识很重要,生活的知识也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累积,消化吸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个孩子在生活的每个时段,都需要的。
康有为去世的时候,梁启超曾经前往帮忙处理恩师后事。
但到了康家,老师的子女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让他非常失望。
这些孩子没有任何主见,儿子没有判断力,女儿浑浑噩噩,家中事务全凭荒唐的女婿来做主,一点秩序也没有。
他感叹着说:“我们家孩子断不至下流,大概总可放心。”
梁启超主张让孩子们凭借情志,全面发展,但却经常给他们扶正方向。
知识上,梁启超指导孩子们说: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让孩子们学会融会贯通,为人生服务。
生活上,梁启超鼓励孩子们多面发展,汲取各种知识来丰富自己。
比如梁思成,父亲就鼓励他,涉猎多学科知识。
梁思成既能画得一手好素描,还是有名的足球健将,会钢琴、小提琴、小号,还会吹短笛。
这些当下生活的丰富,成就了梁思成总体的智慧,让其未来受益匪浅。
梁思成后来选择建筑学,因为美术功底深厚,让他能够轻松绘制建筑学图纸式样,体力上的优势让他即便跋山涉水,也能够适应。
这种综合智慧,更是让他在无数时刻都保持着清醒,对自己的选择,明确而且精准。
比如回国后,选择在东北建立了中国大学的第一个建筑系;抗日战争时期,选择从北京出走,南下昆明前往西南联大等等。
正是综合能力的累积,成就了这些有远见,有价值的选择。

 03 

“不惧”
梁启超推崇启发式教育,趣味性教育,崇尚自由的学风,注重保护孩子的自由意志。
这与我们当下倡导的“寓教于乐”,不谋而合。
他认为自由意志,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在不受外物控制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意志力薄弱,便有很丰富的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所以演讲中,梁启超强调做个“不惧”的人,一定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活得坦荡的基础上,遵从自由意志。
当一个人人品中正,意志磨炼到家,才能拥有最勇敢的心,做任何事都不会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
梁启超的学生回忆说,梁启超是清华最受欢迎的老师,课堂气氛自由,堂堂爆满。
他接受学生跟他抬杠,喜欢学生找他辩论,在辩论中探讨。
他上课全情投入,如同即兴表演,讲到精彩处,手舞足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有一次他讲《桃花扇》,讲到投入处,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学生们也被他的情绪感染,很多人自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不管是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他都鼓励他们选择擅长的方向学习,让他们远离劣等欲望的牵制,不要活成提线木偶。
有一次,他给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读书的女儿梁思庄写信说,现代生物学是中国目前的空白,建议选择这个专业。
没想到,梁思庄的志趣不在生物学,进入这个专业以后,学起来很吃力,苦恼万分。
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影响了女儿的选择,梁启超非常后悔,马上写信纠正说:
“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这让梁思庄得到了鼓励,及时调整,重新思考,选择了图书馆学重新开始,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
家。

 04 

“不忧”
梁启超在演讲中提到的第三点是,建议学生们做个“不忧”的人。
他认为,一个孩子,知识储备再强,如果不能通达乐观,是最有害的。
因此帮助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开阔心胸,扩大格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很重要。
挫折是生活常态,只有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才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走得更远。
他说:“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
他鼓励孩子们吃苦,认为“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的路上走。”
他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不畏艰难的爱国者,九个孩子也都是各领域的开拓者。
这些成就,都与他倡导的通达的人生观有关。
梁启超说: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他和孩子们做朋友,给孩子们写信第一行总是“宝贝”、“baby”这些亲切的字眼,用平等沟通的方式和他们交流,鼓励加上引导
当年,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又要适应环境,又要赶功课,非常焦虑。
梁启超就写信告诉她, 说: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
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让女儿不要关注分数和成就,保持好的心态,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适应。
因为,健康才是一切的资本,欲速则不达,养精蓄锐,才能厚积薄发。
太多时候,一个引领者的态度至关重要。
直接促成了一个孩子人生观和内心格局的雏形,也最终决定了孩子未来所站的位置,所走的道路,所能做出的贡献大小。
先做人,再做事;先健康,再学习;先独立,再创造,先趣味,再累积。
求稳,求积累,求乐观,求格局,求长远。
梁启超告诉我们,一个孩子的灵魂是充盈还是枯竭,才是未来的关键。
那些内心充盈的孩子,拥有着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掌握的是打开新世界的方法,最终也将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这些孩子自发的灵魂觉醒、思想升华、人格独立、思维敏捷,无比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自然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让生命最大程度地绽放。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桃花月球,原创作者,出版《少年的你:李白的诗酒江山》《胡雪岩传》等作品,文章来源于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读书点亮生活。

特别推荐

 

15部茅盾文学奖合集

中小学必读名著听书合集

四大名著专题合集(珍藏版)

国学经典诵读合集(珍藏版)

听书《唐宋名家诗词故事》合集

听书《1-12年级必背古诗文》合集

图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教育就是洗脳、統一思想。特別是英国工業革命後、社会需要聴指揮的能集団生活的生産力、近代教育大力発展起来了 -飯盛男- 给 飯盛男 发送悄悄话 飯盛男 的博客首页 (224 bytes) () 11/11/2021 postreply 22:20:26

本人的意思是反対神化教育、教育也只是権益之計 -飯盛男- 给 飯盛男 发送悄悄话 飯盛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1/2021 postreply 22:22: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