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槽是刻好阿基米德螺旋线簇后,再打磨的。整个玉环的直径只有27mm,如此精准的加工,没有机械很难想象。

所有跟帖: 

一种可能是,将环的内圆和外圆都10等分,然后用韧性好的竹片弓形连接,环内外沿的点对,刻出弧线簇。但轨迹怎么刚好是阿基米德螺旋线呢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59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07:33:38

说不定从自然美感出发就能刻出阿基米德线。与黄金分割类似的道理。 -QualityWithoutName- 给 QualityWithoutName 发送悄悄话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08:11:54

嗯。要说美的灵感,下面这件3200年前的金饰绝对是。这件肯定是手工做的,肉眼就可看出不一致性来。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1077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09:34:52

一手推动圆盘旋转, 另一手推刀具水平运动, 熟能生巧,可以划出比较规整的阿基米德线。 -不开窍- 给 不开窍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09:07:24

顶。简单易行,很有道理。用一个转轴即可,或许再加一条横杆。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09:56:37

你们说的正是Lu惊叹的,the ability of ancient craftsmen to interconvert two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165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13:30:36

我们都是猜测。遗憾的是,中国古籍中找不到对玉石精密加工技术的记载。元代方回在《桐江续集》中的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140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13:34:41

中国文人的笔墨2000多年来都花在了帝王治人坑人之术上,写毛润之爱不释手,动辄还要推荐给他人读的那些GP垃圾。历史倒是写得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256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13:45:02

对,关键是复合运动。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21 postreply 14:43: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