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袁当年一起搞研究还有一位叫李必湖,后来不知怎么就无声无息了
所有跟帖:
•
李必湖对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贡献非常大,好像是他发现的那个关键的不育株
-speedingticket-
♂
(293 bytes)
()
05/21/2021 postreply
21:06:42
•
正是文革开始以后才立项的研究
-speedingticket-
♂
(0 bytes)
()
05/21/2021 postreply
21:09:32
•
这项成果也是一大批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最后却成了袁隆平一个人的功劳
-speedingticket-
♂
(0 bytes)
()
05/21/2021 postreply
21:13:16
•
这一点,袁不如屠呦呦
-speedingticket-
♂
(0 bytes)
()
05/21/2021 postreply
21:14:00
•
还有试吃的吧?他们的角色也很关键。
-obama_北美101-
♂
(0 bytes)
()
05/22/2021 postreply
07:26:38
•
77年我所在的大队在一块田里试种杂交水稻,叶子很硬,刮在腿上很痛。
-欲千北-
♂
(0 bytes)
()
05/22/2021 postreply
05:19:03
•
那里不通铁路, 黔阳地委迁怀化后,其它各部门,包括医院学校都往怀化迁。 安江农校其实是个好地方,有水田, 山地, 不知到怀化后是
-立竿见影-1-
♂
(137 bytes)
()
05/22/2021 postreply
05:34:29
•
83 年5月到安江农校,看到分奖金的红榜还贴在厨房门上。
-立竿见影-1-
♂
(0 bytes)
()
05/22/2021 postreply
14:38:56
•
不是,出差去安江,去怀化的公路桥,有人挖空心思去请杨尚昆题词
-立竿见影-1-
♂
(0 bytes)
()
05/22/2021 postreply
19: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