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 --- 未被公开的故事

来源: 2021-05-21 11:15:0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引言

中华大地拥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璀璨的人物,他们有的是当朝开国功臣,有的是军事大家,有的是忠君爱国的传世名将,可惜很多名臣最后都因奸臣的陷害而惨遭杀害,岳飞就是其中一位。

南宋名将岳飞(1103-1142)之死,在正史中描述并不清析,但一般都认为是秦桧诬陷然后高宗下诏将岳飞赐死。同时在社会上也就到底是谁杀了岳飞而流传着许多不同版本的故事,或说是秦桧,或又说是高宗等等,众说纷纭。

笔者收藏着一部位于浙江的名门之后的家谱《献山贾氏宗谱》(见图1),共十六卷。该家谱中被奉为始祖的人物之一是贾公廷佐,字子野,为南宋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资德大夫、上柱国赞治尹兼权吏部尚书事、敕令所删定官。贾公的墓志铭由陈伯康撰写(图二)(注:陈伯康,南宋抗金名将,宋徽宗宣和三年登进士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至此有关岳飞之死的一些曾经未被公开的故事在这篇墓志铭中被找到,,,

新发现的岳飞之死相关的几个细节(图三与四)

  1.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叛盟入侵中原。(贾公)屡次上疏奏请曰,臣(贾公)世代受国恩厚惠,恨一直未能替陛下称塞。今有夷虏入淮且深入内地,臣实痛恨之。恳请与韩世忠、岳飞等分道并进,以犄角反击入侵之寇,恢复疆土。臣虽是一介儒生,然亦粗闻战略,决不至误,愿陛下勿以为疑。上(高宗)出疏示世忠曰,廷佐欲与卿等同行,恳请甚力。朕熟知其为人忠义愤切,每求出战一胜一败兵家之常。万一失利,必不肯与虏俱生,是失吾一贤臣也。高宗随之把贾公留下未遣,乃命刘锜、岳飞提兵与世忠会战于淮西,大破兀术之师。两河忠义云合响应,不顾死生也。
  2. 后(岳)飞指日欲渡河,秦桧私与金人坚主和议,(秦桧)闻飞将成大功,遂矫诏让岳飞班师,收飞兵权。(注:秦桧时任右仆射同平章事等,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
  3. 继之,(秦桧)又矫诏,捕(岳)飞下棘寺。初命何铸、李若璞、何彦等人核问,(众)皆怜悯飞无辜,相继以无罪判。(秦桧)改命万俟卨,满朝皆知飞冤,终不敢言。(贾)公洒血历众曰,国与虏交兵十余年,我之兵日精,且兀术屡困于我,虽危兵汴京,悉归辎重,不为久留计,此乃国家中兴之机。今(岳)飞父子有功而获罪,无故而受戮,万一诸将解体,谁与共大事乎?(贾公)乃慷慨激切,请以百口保飞,并乞斩王伦以谢天下。
  4. (贾公)会张公九成、郑公刚中协力相助,誓以死争。(因)忤秦桧意,被贬为台州通判,公力辞,旨不允。公亦自知终不为(秦)桧所容,力乞解任,奉祠而归。

  

 

岳飞之死的最新归纳

通过对该墓志铭内容的解读,对于岳飞之死的前因后果,笔者认为秦桧为达与金议和的目的而数次改诏,极力致岳飞于死地。虽有众臣鼎力反对(包括此墓志铭里的贾公廷佐),但都以他们的被贬官而失败告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