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中, 再谈以色列的国策有误否?看看沙特阿拉伯

我读旧约发现:以色列建立强大王国(人多地广、军事强)从一开始就不是神的本意。以色列王国的奠基人其实是大先知撒母耳,撒母耳年老后, 以色列百姓要求立王, 撒母耳传神的话:“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 你只管依从, 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 乃是厌弃我”。

一个荣耀的部落(毕竟人口有限)是否必须以一个强大的军事王国存在?不一定,现在的历史至少有两个例子, 一个是瑞士, 另一个是沙特阿拉伯。后者最有可比性,因为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可以说是神拣选的亚伯拉罕的一门两支。现在的沙特阿拉伯, 不是靠强大的军事实力才在中东可以称强的, 和在全世界左右逢源的。首先, 他们有伊斯兰创教先知的血缘关系, 带来的宗教领袖光环。其次, 他们依靠他们的油和钱与世界霸权建立同盟关系。

在旧约里, 以色列没有多少与阿拉伯人冲突的例子, 但以色列与另一个同门分支以东王国(亚伯拉罕的两个孙子建立的两个王国)在邻近的有关系, 神几乎指责他们之间的每一次兄弟友邦的军事冲突。以此来看, 如果以色列复国是神的旨意, 以色列是否可能与他们的远古亲戚沙特阿拉伯和约旦(与沙特同族)好好交流, 从而可以得到他们的谅解、从而和平复国?如果一开始得到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的谅解, 和平复国, 以色列现在是否不会在中东四面楚歌?如果有这样的大背景,即使伊朗强硬搞事,以色列也可以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其实, 从旧约看, 神应许的以色列的荣耀, 也许从来就不是一个军事强国, 而是一个宗教(可能包括科学、文化)精神的领袖国度。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为何犹太人中出现那么多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大师。反面也可以理解:为何神没有使以色列人口众多到可以与世界上的大民族匹配(比如中国、印度、波斯、埃及、日耳曼)。其实, 印度的婆罗门就是以宗教领袖的优势, 在印度及其整个南亚保持超过2000年的荣耀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