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霖:第一人中最后人

来源: 萨克斯风 2021-05-07 17:20:0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32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萨克斯风 ] 在 2021-05-07 17:33:2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By 半个书生乱劈柴

 

1886年冬,两朝帝师翁同龢,在街上看到一个衣着破旧的男孩在卖春联,一问之下,对联竟是孩子所写,翁同龢大惊:“小小年纪,竟自成一家,日后必将大魁天下也”。男孩听后,对这个毫不相识的老者拱拱手,并未言语。

 

翁同龢哪里知道,这个15岁的农村男孩,5年前写的春联在当地集市上就已经非常抢手;更不知道的是,因为出身不好,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谈何大魁天下?

 

原来,这个叫刘春霖孩子,不仅自小过目成诵,并无师自通地能写一手好字。正是因为太优秀,而遭到家世较好的其他学生嫉妒。

 

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要求,考秀才需要廪生(老秀才)担保才能考。

 

排挤他的考生们,买通了当地的廪生胡光签,让他联合其他廪生,以刘春霖父母是皂隶(曾务农)和仆人为由,不得为其当保。

 

所以,此时的刘春霖,没有了考秀才的前提条件——担保人。

 

无权无势的刘春霖,只能等着奇迹降临。

 

或许是人间自有公义在,或许是刘春霖运气好,当地一个姓解的老廪生听说了这件事后,颇为义愤,毅然出面为刘春霖担了保。

 

就这样,刘春霖一举考中秀才,这一年是1887年,他16岁。

 

此后,刘春霖高歌猛进,25岁拔贡,30岁中举。

 

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特增加一次会试,时称“甲辰恩科”。各省的举人齐集京城,刘春霖当然也参加了。

 

然而,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论书法,有谭延闿;论文采,有朱汝珍,阅卷大臣们共同商议后,刘春霖会试成绩排在第三名。

 

这一刻,刘春霖再次演绎了一出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从底层到尖顶的“科举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是,两朝帝师翁同龢当年的预判显然出现了偏差:按常理,刘春霖中状元可能性很小了!

 

众所周知,此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皇帝还被囚禁于瀛台,状元花落谁家决定权在慈禧手上。

 

于是,一连串 “天时地利”的奇妙组合与刘春霖联系在了一起。

 

原本殿试大臣们认为,慈禧会在第一名谭延闿和第二名朱汝珍中间选取状元。

 

哪曾想,当慈禧要下笔圈谭延闿名字时,发现谭延闿既是湖南人,且又姓谭,这让她想起那位令她最为痛恨的湖南籍人士谭嗣同。

 

于是,触发不良联想的慈禧把目光转向了第二名朱汝珍。

 

可慈禧阅完朱汝珍试卷后,不仅从姓氏上联想到朱明皇朝,又从名字中的“珍”字弯到被自己逼死的珍妃,再从籍贯广东钩上粤地的洪秀全、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乱党”。

 

神经敏感的慈禧从内心对朱汝珍三字产生隐痛与厌恶,将其卷弃之一旁,再去翻看其他卷子,当看到刘春霖试卷,不禁为之一喜。

 

一则刘春霖书法娟秀文章亦优;二则姓名吉祥,含有“春风化雨,普降甘霖”之意;三则籍贯“肃宁”也十分恰合时需,“肃清”那些康孙之徒、普天“安宁”,多好啊!

 

风雨飘摇的晚清末年,严重迷信的慈禧从刘春霖的姓名与籍贯中嗅出了吉利之兆,于是选中刘春霖为头名状元。

 

当然,慈禧圈下刘春霖名字时,为了表明自己一心为国的公心,慈禧说:科举制即将结束,庚子之乱祸在北方,最后取个北方状元,以安人心。

 

就这样,在众多缘因际会下,刘春霖成为了甲辰科状元,他自己根本不知道,除了书法和文采,自己的姓名与籍贯会这样帮了大忙。

 

第二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盛行了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戛然落幕。

 

而科举制的废除,让刘春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后来,他自嘲,说自己是“第一人中最后人”。

 

当然,刘春霖一生也从未辱没过“状元”的身份。

 

刘春霖状元及第后,援例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

 

1907年回国后,清末民初主要供职于教育界,政治态度相对超脱,两次代表总统徐世昌到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再度名噪一时。

 

“九一八”后,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曾以溥仪名义邀其出山,许以伪满洲国教育部部长,刘春霖明确回答:“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断然予以拒绝。

 

七七事变后,昔日同科进士、留日同学,伪华北政务委员长王揖唐,先派员后亲自出马,再三邀请刘春霖出任北平市长,遭到怒斥。

 

王揖唐恼羞成怒,派兵查抄其家,将刘春霖历年收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并将刘春霖全家赶出宅门流落街头。

 

后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王揖唐方许其归家,允以重金赎回书画,发还财物。

 

遭此摧残,原本就有心脏病的刘春霖,病情日重,于 1944年(一说1942年)死于心脏病猝发。

 

 

后记:刘春霖博学多才,在古文字学、史学与金石学等方面造诣较深,时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的说法。

 

爱书如宝嗜书如癖,私人藏书达万册,但他从不吝啬赞助兴学,捐资赠书。

 

晚年尽管生活潦倒,屡遭威逼,仍能保持民族气节,以写字卖文为生。

应该说,抚其一生,尤其是经历了抗战的严峻考验,刘春霖确实做到了他自己所言:“平生志不在温饱”、“不崇高位崇高行”两点,保持了中国士子应有之脊梁,殊为难得。

 

所有跟帖: 

嗯,是慈禧歪打正着?!-:)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8/2021 postreply 03:54:40

这是我保存的刘春霖手书真迹。小楷学刘就是它。 -Bonegakato- 给 Bonegakato 发送悄悄话 (109 bytes) () 05/08/2021 postreply 15:03:53

真漂亮! -萨克斯风- 给 萨克斯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8/2021 postreply 15:22: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