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英俄争霸了吗?

来源: 老生常谈12 2021-04-30 07:14: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683 bytes)
回答: 中美争霸和百年前的英俄争霸朱头山2021-04-30 05:47:02

37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实力对比

一。 一战时各主要国家工业实力

如果光比经济实力的话,以下有几组一战前各列强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1. 1913年各国人均工业化水平(以1900年英国的水平为100)

    美国        126
    英国        115
    德国         85
    法国         59
    奥匈帝国     32
    意大利       26
    沙俄         20
    日本         20

2. 1913年各国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

    美国       31.8
    德国       17.6
    英国        7.7
    沙俄        4.8
    法国        4.6
    奥匈帝国    2.6
    意大利      0.93
    日本        0.25

3. 1913年各国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美国        541
    英国        195
    德国        187
    法国         62.5
    沙俄         54
    奥匈帝国     49.4
    日本         23
    意大利       11

4. 1913年各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

    美国         32.0
    德国         14.8
    英国         13.6
    沙俄          8.2
    法国          6.1
    奥匈帝国      4.4
    意大利        2.4
    日本          1.0

5. 1913年各国工业潜力(以1900年英国的水平为100)

    美国        289.1
    德国        137.7
    英国        127.2
    沙俄         76.6
    法国         57.3
    奥匈帝国     40.7
    日本         25.1
    意大利       22.5

注:以上数据出自【美】保罗·肯尼迪所著《大国的兴衰》。

四。 二战各主要国家工业占世界工业的份额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工业,进一步说重工业,可以从经济,工业实力角度说明战争的大方向。

1939年的统计,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

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

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9.2%,

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

日本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

意大利占世界工业生产的2.9%,

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0.3%,

 

所有跟帖: 

如果按经济比,蒙古根本没资格和南宋比。争霸并不一定是经济上的,也不一定是全球性,可以是局部的争霸 -朱头山- 给 朱头山 发送悄悄话 朱头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30/2021 postreply 07:41:39

蒙古征伐南宋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疆域辽阔的政治实体了,其军事科技力量也不可小觑,远非单纯的弓马弯刀 -加州耍猴人- 给 加州耍猴人 发送悄悄话 加州耍猴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30/2021 postreply 07:44:09

蒙古征服南宋用了45年的时间,南宋灭亡前,蒙古已经拥有了30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648 bytes) () 04/30/2021 postreply 09:16:18

蒙古要打你,必须腰包里面装满钱吗?再说,那是的蒙古人真的不差钱。 -破棉袄- 给 破棉袄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30/2021 postreply 23:54: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