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机床事件”证明日本工业和科技比苏联先进,这是真的吗?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1-04-24 03:40: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879 bytes)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上发生了轰动一时的“东芝机床事件”,美国指责日本暗中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卖给苏联,使后者依靠这种机床加工出了高精度的核潜艇用七叶大侧斜螺旋桨,导致苏联核潜艇的噪音水平猛降,使美国核潜艇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跟踪苏联核潜艇的行踪,即使在很近的距离上都不能发现苏联核潜艇的存在,结果发生相撞事件,美国和西方阵营的安全利益因此受到严重威胁。据此,美国对日本相关公司和个人实施了严厉制裁。美国的国民情绪也被引爆,一些美国议员带头公开砸毁日本东芝生产的电气产品。

这一事件虽然使日本备受打击,却要有了意外收获,日本机床水制造平因此迎来一片赞叹,成了神一样的存在。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全面对抗,在军事上,双方在海、陆、空以及外太空的博弈紧张激烈,在大洋幽暗的水面下,这种较量尤其凶险诡谲。美苏两国都采用了类似球场上的人盯人战术,用己方的潜艇跟踪对方的每一艘潜艇。

美国为了监视苏联,派潜艇长期潜伏在苏联各个海军基地外的公海上,只要苏联潜艇一出港,美国潜艇马上尾随而去。在这种危险的贴身盯防游戏中,经常发生相撞事故,从冷战开始到结束的数十年里,双方潜艇发生了十次已知的碰撞,比较著名的有这样几次:

1968年3月,美国“锯鲛”号核潜艇在关岛附近与苏联太平洋舰队“574”号常规动力导弹潜艇相撞,导致苏联潜艇沉没,美国潜艇受损。

1968年10月,苏联北方舰队一艘核潜艇与美国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相撞,双方都有损伤。

1969年11月,国“小鲨鱼”级核潜艇与苏联北方舰队的一艘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相撞。

1970年6月24日,“隆头鱼”号核潜艇与苏联 回声-2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在太平洋相撞,双方潜艇都差点沉没。

1970年6月,在太平洋,美国“南欧鲭鱼”级核潜艇在堪察加半岛附近与苏联太平洋舰队核潜艇相撞,苏联潜艇几乎沉没。

1971年3月,美国“鲟鱼”级攻击核潜艇在距苏联近海与一艘苏联潜艇相撞。

1974年5月,美国“青花鱼”号攻击核潜艇在堪察加半岛阿瓦恰湾入海口附近与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一艘战略核潜艇相撞。

1974年11月,美国“詹姆斯·梅秀松”号潜艇与苏联潜艇在北海相撞,两艘潜艇都差点沉没。

这些都是已经公开的碰撞事件,仍未公开的还不知道有几起。这些碰撞事故都发生在东芝机床卖给苏联以前,所以,由于苏联买到了东芝机床而使潜艇噪音大降,引起美苏核潜艇相撞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东芝机床事件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印象,即苏联的科技和工业非常落后,日本则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工业强国,然而,这并不是事实。

苏联从1922年成立,到1945年二战胜利时,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这一过程仅用了短短23年时间。而英国从光荣革命开始到成为日不落帝国用了两百年时间,美国从1776年独立到1945年成为超级大国,也经过了一百五十多的发展。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苏联是从一个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里诞生的,因而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苏联的崛起确实是一个奇迹,然而它的基础并非一穷二白,而是有着积累深厚的文化和科技土壤。

19世纪到20世纪的两百年里,俄罗斯科学家和工程师为贡献人类过许多颠覆性的发明创造,这些成果改变了人类生活,也深深影响着现在的世界。

俄国工程师伊戈尔·西科尔斯基于1910年发明了一种旋翼飞行器原型,1917年,西科斯基移居美国,成立了西科尔斯基航空工程公司,他设计的第一架直升机于1939年11月由其本人驾驶一次试飞成功,从此开启了飞行器的垂直起降之路,西科斯基也成为直升机工业的鼻祖,以后世界各国生产的直升机都是以西科斯基的发明为蓝本的 。

19世纪末,意大利人古格里莫·马可尼致力于无线电通讯技术的研究,并于1897年公开了他的研究成果,而且很快得到推广,形成了无线电通讯产业。但是在两年前,俄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波波夫已经于1895年4月在圣彼得堡大学的一次讲座中首次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通讯系统,并用他制作的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在课堂上做了演示,但由于他当时任职于军队,这项技术又涉及机密,所以他未能公开发表自己的发明,因此俄国人才是这项尖端技术的真正发明者。

1837年,俄国陆军上尉德米特里·扎格里亚日斯基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条车辆履带,1877年,俄罗斯发明家费奥多尔·布利诺夫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履带式车辆,为拖拉机和坦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俄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波尼亚托夫于1944年在美国创立安派科斯公司,解决了视频信号的记录问题。后来占据录像设备生产主导地位的荷兰日本公司,使用的都是波尼亚托夫的专利。

俄罗斯发明家安德烈·弗拉先科于186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谷物收割机,收割速度比当时农民的手工收割要快20倍,这项技术领先了美国十年。

现代电力输配系统的核心设备是变压器,而这项技术是由俄罗斯电气技师亚博洛奇科夫与物理学家维萨金共同发明的,他们建造了第一台变压器并将其投入使用,人类社会能进入电气化时代,俄国科学家居功至伟。

现代工业社会中,橡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物资,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离不开橡胶。然而地球上的天然橡胶产量极其有限,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因此人工合成橡胶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而世界上第一块可用于工业用途的合成橡胶是俄国化学家谢尔盖·列别杰夫于1910年用他发明的方法生产出来的。他在1913年发表的《在双乙烯碳氢物聚合领域的研究》一书,奠定了橡胶合成工业的科学基础。

西方说英国人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了电视,但这是有争议的,因为俄国工程师弗拉基米尔兹沃雷金早在1923年,就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自己的电视专利申请,1929年,他又发明了高真空显像管,后来又发明了摄像管,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电视之父。

驱动汽车要燃烧汽油,而从石油中提取汽油的裂解技术,是俄国工程师弗拉基米尔·舒霍夫发明的,他于1891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裂解装置。

这期间,俄国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发明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数学家庞特里亚金、鲁金、阿诺尔德、什尼列尔曼、布赫夕太勃、巴尔巴恩、柯尔莫洛科夫、闵可夫斯基,物理学家朗道、库尔查托夫、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耶弗罗意蒙孙、留比晓夫、苏卡切夫等等,他们的成果都足以载入史册。

同期的日本还是个原始落后的农业国,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科技发明,虽然明治维新后,日本急起直追,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还处于追赶阶段,致力于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其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与苏联不可同日而语,最多只能是望其项背。在当时,日本许多大型装备还不能自行生产,需要从西方甚至苏联进口。六十年代日本就使用了苏联的图114远程客机。

七十年代神户制钢又进口了苏联克洛姆纳重型机械的千吨级立式车床,用以加工大型复杂构件,直到现在,这台机床仍在使用。这一时期的日本也鲜有世界级的科技大咖出现。日本当时唯一的优势是发扬其国民的工匠精神,在工业产品的品质上体现出了令人敬佩的的精细制造水平。

而苏联则不同,苏联当时的科技和工业能力远高于日本,苏联基础研究的规模和深度只有美英可以比肩,其学术研究水平更是远非那时的日本可比,苏联的工业能力是建立在这种坚如磐石的科研基础上的,可谓树大根深。苏联工业品外观粗糙,被指为傻大粗黑。其实这是苏联的工业理念和制造风格的体现,并非其制造能力不济。苏联秉持的制造原则是简单实用,在不降低核心性能的情况下尽量简化生产步骤和原材料,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在二战中,苏联战斗机被讥讽为是用斧子砍出来的,但就是这些看似粗笨的战机在空战中击垮了装备精良的纳粹空军。今天俄罗斯武器依然继承了这种粗犷的制造风格,却仍然是美国最忌惮的对手

苏联作为当时的顶级工业强国,数控机床产业的规模和水平都很高,六十年代就造出了可加工1700毫米直径工件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八十年代年,苏联СМА381型数控六轴五联动机床可加工的工件直径达到了3000毫米,远比日本机床能加工的工件尺寸大。

苏联时期生产的巨型飞机、舰船、战略导弹、运载火箭上有许多大型复杂的曲面零件,比如加工极其困难的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图160轰炸机的机翼等,没有先进的大型数控机床是不可想象的。

在冷战早期,苏联潜艇噪音比较大,原因在于苏联潜艇发动机降噪技术比西方落后,还由于西方潜艇采用单轴七叶大侧斜螺旋桨驱动,空泡少静音好;苏联采用双轴五叶螺旋桨驱动,空泡多噪音大。

但八十年代以后,苏联新型潜艇的噪音一下子降到了难以置信的水平,即使近在眼前西方潜艇也不能发现,结果导致相撞。

苏联潜艇噪音大幅下降的原因在于其基础理论突破和几项创新技术的应用。以阿库拉潜艇为例,艇体覆盖了消声瓦,采用了发动机浮栈技术,发动机与艇身呈柔性连接,这两项创新在潜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这时苏联流体动力学研究领先于美国,潜艇围壳采用三元流线造型,极为流畅洒脱,水下阻力大减,并且借鉴西方经验,也运用了单轴七叶大侧斜螺旋桨。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是这一时期苏联潜艇噪音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这一切早在进口东芝机床之前的七十年代已经发生了。苏联先进的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1982年已经下水,虽然这级潜艇仍然是双轴驱动,但已经采用了七叶大侧斜螺旋桨。

苏联当时最安静的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是在1984年中期列装的,也采用了七叶大侧斜螺旋桨,而且是单轴驱动。而东芝机床1983年底才到货,经过安装调试,达到可用以加工状态的时间不会早于阿库拉的列装时间,不可能为阿库拉加工螺旋桨,更不可能加工奥斯卡级的螺旋桨,所以,苏联核潜艇噪音的下降与东芝机床几乎没有关系。

那苏联为什么要进口日本机床呢?因为苏联遭到了西方的严密封锁,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获得西方的设备来了解对手的科技和工业水平,而日本机床上就采用了大量西方先进技术,东芝机床的数控系统就来自挪威康斯博格,所以苏联一直试图搞到日本机床来研究。但碍于“巴统”的存在,苏联无法得到日本机床,而挪威当时被允许向苏联出口两轴联动机床,因为这种机床不能用于加工复杂曲面。于是日本东芝和挪威苏联之间就利用这个缝隙玩了一次李代桃僵,将五轴联动机床以两轴联动机床的名义卖到了苏联。苏联。后来由于和光公司高管熊谷独因为与他的雇主发生纠纷而辞职,一怒之下而向“巴统”主席盖尼尔·陶瑞格揭发了东芝事件。

当时,日本廉价的汽车和半导体产品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美国早就在找机会打击日本了,此事曝光后,美国借机大做文章,将苏联潜艇噪音大降的原因归咎于这次交易,逼得日本首相出面道歉,逮捕相关人员并做出经济让步,挪威也低头认罪,还驱逐苏联外交官作为对美国忠心的表白,而苏联则成为一个形象猥琐的技术窃贼。通过这一事件,美国打击了他最大的经济对手日本和最大的政治军事对手苏联,还巩固了北约盟主的地位,让那些和挪威一样想偷偷和苏联做生意的北约国家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但在国内,德国日本的通用机床被大量使用,以至于人们谈到机床言必德日,说到数控只知西门子法那克,对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其他国家的机床却不熟悉,甚至根本没听说过,实际上,日本机床技术在国际上的真实段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大,鼎盛时期的苏联潜艇制造需要依赖日本机床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只是美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其强大宣传机器对人们的误导而已。

所有跟帖: 

现在美国利用孟晚舟新疆棉兴师问罪也是一样,可惜中国和日本不同,不是美国的属国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给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发送悄悄话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1 postreply 03:44:16

与新疆棉事件不同,新疆棉事件是西方利用了ZG新闻不自由,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缘去缘来- 给 缘去缘来 发送悄悄话 缘去缘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1 postreply 07:23:44

当年苏联的整体机床工业水平在日本的之上,但是在一些铣床、磨床精加工方面,苏联的机床不如日本的机床。 -海云之南- 给 海云之南 发送悄悄话 海云之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1 postreply 06:55:42

话不能这么讲,不精密的话,卫星如何上天、导弹如何打得准?问题是国家计划经济,市场不同发展经费也有限,就不得不先用于军工。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1 postreply 11:30:07

是真实事件,在高精加工方面日本领先苏联很多 -缘去缘来- 给 缘去缘来 发送悄悄话 缘去缘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1 postreply 07:18: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