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买的项链

来源: 2021-04-23 20:39:4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60年代末,小学一年级时,父亲去省城开会,给我带回来一条裙子。

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布料,只记得是白底黄花。我开心极了,穿着飞速转几个圈,再蹲下,裙摆就鼓成一个大包,我蹲坐在莲花般大包中间,得意洋洋。

家人喜欢,同学们也爱看。课间休息时我就卖力表演。演着演着,老师说不要再穿裙子了,你这是资产阶级作风。

于是资产阶级的裙子就被压到了箱底,后来被母亲拿到黑市上换了粮食,不知资产到了谁家。

其实,除了那条裙子,从小,我身上的衣服都是哥姐们穿剩的。

我排行最小,下面没有接班的。上衣、裤腿短了,心灵手巧的母亲,便会用布头在下面再接一截。

记得五年级时,我个子蹿得快,一条洗得发白的直筒裤,裤腿儿接了三截。我照样不以为意,每天穿着去上学,还颇以自己的衣服既属于艰苦朴素,又与同学们不一样而自豪。

假如不是后来烂得实在无法再接了,我不介意穿着接了四截的裤子,乐呵呵地和同学们一起学雷锋,送晕倒在路边的老太太回家。

现在想起来,这算不算时代先锋,与大品牌服装公司的标新立异意识不谋而合?呵呵。

初中一年级粉碎四人帮,初二时,改革开放后的宽松文学环境,让我读到了莫泊桑的《项链》。

小公务员妻子为了一串借来的宝石项链,赔上了自己后半生的悲剧,深深触动了正值青春期的我。

如果追求虚荣就会付出代价,来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警示,就这样塑造了我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高一读了《红楼梦》,看到晴雯为补件衣服送了年轻性命,贾宝玉丢了随身石头变得痴痴呆呆,愈发觉得这些身外之物无一是处,害人匪浅。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的军裤是我一年四季的常服。

穿绿裤子自然不能与红色关联,上衣就成了固定的夏天白色,其余季节灰色或者青色。

首饰自然更无。

那个年代,跟我一样的女子恐怕不在少数。

1984年,中国军队裁员100万,所有部队医院建制转为地方管理,着装自由,不再穿军装。

没有按时发放的四季军服了,年长的大夫和护士们,穿了多年军装、白大褂,早已丧失了挑选适合自己服装的能力。

猝不及防的自由让人兴奋又慌乱,带着这种情绪的军医们,下班后就在医院门口乱买一气。

某军区医院大门外,成了服装摊贩的天堂。

我见过一个放射科技师,小贩们挂在绳子上,同样款式的毛衣,她一口气买了四件,一样颜色一件。

常年看X光片的她,黑白以外的任何颜色,都属于装饰性美学范畴的吧?

订婚时,婆婆给了我一个金戒指,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件贵重饰品。

婆家给如此贵重的订婚礼,在那个时代的周围环境里,也比较稀罕。

看我当时欢欢喜喜地收下,结婚时戴了两天,以后却总也不戴,婆婆有意无意地说:

“那戒指是我在银行买的,纯金的,怎么不见你戴?”

我只好把其中一个原因拿出来回答她:

“我整天大大咧咧,丢三落四的,怕丢了。”

收下时的欢喜,是感应到了婆家对我这个人、对这门婚事的认可、祝福和郑重

不再戴,是因为我希望工作中和病人交流时,患者能专注于自己的病情治疗,而不是盯着我手上的戒指看个没完。

1993年,我在杭州一家外企工作,公司出纳有天很神秘地对我说:

“我有亲戚在新疆,那儿新发现了一个七彩宝石矿藏,如果我们预定,他可以给我们特制一条七彩宝石项链。”

出纳人很不错,对我也很好,他爱人是铁路警察,每次我回家探亲,都会托她买卧铺票。

另外,那时候还没有旅游概念,新疆那个地方在我的印象里非常遥远和神秘,而七彩宝石矿这几个字眼,想想就感觉像童话一般。于是就答应买一条。

一个月工资700多人民币,300多一条的项链等于花了我半个月工资。

项链很漂亮,阳光下闪耀着七彩的光芒。我对宝石的知识是零,对于宝石到底有没有如此鲜艳的颜色也无从判断,只觉得太耀眼,质朴的我根本驾驭不了它的气场,戴了两次就放下了。

2岁多的女儿倒是很喜欢,小孩子对闪光耀眼,漂亮时尚的东西似乎没有什么抵抗力。

她没看过莫泊桑,更没受过资产阶级臭小姐的嘲讽。于是我第一次花钱买的饰品成了她的玩物,天天带去幼儿园。

玩来玩去就丢了。

女儿心痛得放声大哭,反而要我来安慰她半天才平息下来。

长大后再跟她说起此事,果然不出我所料,她那时哭,并不是因为弄丢了妈妈的首饰而内疚,更不是因为它贵重而心痛,只是单纯地因为丢失了玩具而难过。

以后,断断续续因为人情往来又收到过几件饰品,对钻石类物品也多了点鉴别能力。

但我还是喜欢做三无人员,耳朵、脖子、手指上不愿意有多余之物。

一个时代造就一类人,女儿倒是什么服装配什么饰品门儿精。比如,去参加别人婚礼不能戴钻石只宜佩珍珠之类的,就是她念叨给我听的。

今年,因为疫情,有部分工作在国内的我家先生,自去年十月回国后,就一直呆在那里。

一家人的联系局限于微信。

昨天,突然在家人群里看到先生发了张项链带玉石坠子的照片,标价2363元。正纳闷,他文字说明:

你们喜欢吗?我买的。

女儿问他:

“在哪儿买得?”

答曰:

“超市。”

超市!他一个只会闷在研究室工作的大男人,居然在超市买项链!

下面是我与女儿在私频道的紧急会议记录:

“我们怎么办?妈妈?”超市”的项链哎。”

“你爸肯定被谁给忽悠了,不过,这是他第一次给我们买首饰。”

“是啊,爸爸是想着我们,才会给我们买的吧?”

“对,别管是什么项链了,他既然买了,我们就该高高兴兴地接受。”

------

于是,家人群里就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我: 这个项链意外地很别致好看

女儿: 谢谢你爸爸,我很喜欢。

我: 这个项链,我和孩子轮流戴。

女儿: 这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我先生: 你们喜欢我很高兴!等我回去时带过去。

女儿: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晚上例行视频,趁着先生自斟自饮之际,我问他:

“怎么想起给我们买项链了?”

先生说:

“超市在搞活动,购物满200元可抽奖,我抽到了一个2000元的,可以免费选一套营养品或者项链,我没要营养品,选了项链。”

“那就不是买的而是送的了?”我觉得先生没表达清楚。

“项链是送的,不过那个玉坠需要363元。”

不用我分析,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呵呵。

先生闷一口酒,幽幽地说:

“我知道被套路了,但那一刻,不知怎么就想起孩子丢了你的七彩项链后大哭的样子,想着300多我也能掏得起,就当给孩子再买个玩具吧。”

原来如此!363的玉石坠或许是假的,但父爱和亲情却是真的,这就叫做假做真时假亦真吧?

前几天响应国内重温红色经典的号召,我又看了几个样板戏,找到《白毛女》扎红头绳一段,贴到了群里。

整个经典剧作中我唯一喜欢的欢快乐曲,时隔多年后,就这样再次荡漾在家人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