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技术上说说70年代乒乓球欧亚对抗

来源: 2021-04-21 11:10:2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70年代,欧洲的横板弧圈虽然很先进,尤其是旋转很足,但技术上仍未完善。两大技术弱点一是发球和前三板,二是被对方调正手后回反手后没有有效手段。这才有70年代亚欧真正的势均力敌。

欧洲横板的发球和前三板直到老瓦采用瓦式握法才开始解决。被对方调正手回反手时,舒尔贝克是反手撩半高球,有时转有时不转,对方以为转时,一下压就容易下网。斯蒂潘契奇是反手削一板。在顶级层次,这都属于被动挨打,接下来只能是中远台放高球。

本格森因为个子小,不能常离台,所以74年左右开始对中国主力选手难求一胜后,一度反手也改为正胶以加快速度,后来不成功就又改回反胶,到80年开始回春(欧洲传统的12强赛,80年冠军,81年亚军,是第二个高峰;此前是72年亚军,73年冠军)。81年世锦赛胜了蔡振华,黄亮,施之皓,单打进了4强。在此之前,75-79年3届世锦赛,对中国主力一场未赢(75年单打胜了李景光,当然那时李已不是中国队主力);大赛上本格森从未胜过郭跃华和李振恃。

横板反手的突破首先是从老瓦的反手弹击开始的,技术上的成熟是从87年世锦赛单打1/4和半决赛连续以3:0胜了陈龙灿和滕毅开始,反手又能拉又能弹打。网上还可以找到这些视频。在此之后,有佩尔森的大力反手弹击和科贝尔的反手拧拉下旋短球。这些直接导致了横板技术上的完全完善,到今天世界顶尖高手基本全是横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