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英国强迫埃及放弃了棉花,中东一步步活成了现在这样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1-03-30 07:16:4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577 bytes)

 

 

一段棉花与运河的历史,写尽埃及和阿拉伯人的屈辱与不甘,也照亮帝国主义的无耻与贪婪。100多年后的今天,当有人再拿棉花兴风作浪时,这段历史或许可以给我们别样的启示——切莫让埃及的悲剧,再度上演。

新疆棉花,苏伊士运河,无疑是当下最受瞩目的两起事件。

我们在为新疆棉花遭遇的污蔑而愤懑时,或许很少想过苏伊士运河与棉花之间有过什么联系。但对于非洲大国埃及来说,他们在19世纪就跻身工业化国家的努力与梦想,就因为这两样财富而彻底破灭。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西方列强主导的国家秩序下,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遭受的困苦与悲剧,一如埃及,早已注定。

来源:nvgig

希望

这10年来,提起埃及,你会想到什么?

在人口爆炸中拥挤不已的开罗,时时遭到饥饿威胁的孩童,大批失业而无所事事的青年……埃及民众曾寄望“阿拉伯之春”带来的改变,一样都没有兑现。

但埃及本有希望不是这样。

19世纪10至40年代前后,当大清帝国还在“天朝上国”的梦境里沉睡不醒时,远在亚非两大洲衔接处的埃及正在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的领导下酝酿一场以西方工业革命为蓝本的改革。

当时,埃及虽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却早已沦为英法等欧洲列强意欲吞并的猎物。1798年,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意欲占领这块战略要地,打通向东进攻英属印度的道路。拿破仑雄心勃勃的战略虽因法国地中海舰队的覆灭而破产,但是阿里却在抗击拿破仑的战争中崛起为总督,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

不同于奥斯曼帝国昏聩的苏丹,阿里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列强的船坚炮利,以及工业革命赋予英国的巨大力量。为避免埃及沦为鱼肉,也为了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宰,阿里开启了以工业化和强军为核心的浩大改革。

可任何改革都需要本钱。当时的埃及屡遭入侵,人口尚不及10世纪时的一半,农业产出也不及当时的1/4,传统工商业也一派凋敝。想要工业化,看似难于登天。

但阿里敏锐捕捉到了一样关键产品——棉花。

埃及的长绒棉如今享誉世界。来源:nourluxury.com

崛起

棉花,这样在今天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产品,却是欧洲列强全球扩张的源动力之一,也是让西方世界取得决定性优势的工业革命的开端。

不同于可供直接掠夺的金银等贵金属,棉花从农作物到布料再到变成财富,既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也需要成规模的纺织业。由于欧洲不产棉,欧洲殖民者疯狂开拓海外殖民地;为了大规模种植棉花,他们开启了罪恶的奴隶贸易和种植园经济。就这样,欧洲国家把渗着鲜血的棉花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促成机器的发明,以及工业资本和战争资本的结合。

近代棉纺织业的兴起,与罪恶的奴隶制息息相关,尤以英美为典型。来源:history.com

这对梦寐以求强国之路的阿里来说很有吸引力。埃及的水土及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阿里在没收教会和旧贵族土地并分给农民后,强行推广种植自海外引进的海岛棉。同时,阿里建立了国家垄断的专卖制度,通过出售棉花为国家积累资金,引进机器和技术,发展本国的棉纺织业。

阿里的改革不乏铁腕色彩,但极大地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长。到1834年,埃及棉纺织业拥有机器纺锭达40万个,占世界第九位,甚至位居比利时等欧洲国家之前。同时,棉花及其制成品出口的兴盛为埃及兴修运河等基础设施,建立新式学校和军事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1839年,即鸦片战争前夜,埃及已经建立了一支近30万人的近代化军队和配套的军事工业,阿里借此开始了征伐奥斯曼帝国的步伐,相继占领了如今的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麦加等中东核心地区。

穆罕默德·阿里极盛时的疆域。来源:twitter

如果历史就此延续,一个统一的、工业化的阿拉伯国家或许将不是泡影,中东地区将绝不是现在的样子。

沉沦

然而,对于欧洲列强而言,他们可以接受一个虚弱且听话的奥斯曼,却难以忍受在世界级的战略要冲上出现一个强大统一的埃及。于是,这些自诩文明的列强,以卑劣不已的手段强行逆转了阿拉伯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

首先,是最直接的军事入侵。对埃及志在必得的英国,先是挑唆奥斯曼帝国对埃及发动战争。在奥斯曼军队再次被击败后,英国联合奥地利从幕后跳出,直接出兵叙利亚。战败的阿里被迫接受屈辱条约,放弃了在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并交出全部海军,陆军仅保留1/10,阿拉伯统一自此成为泡影。

军事征服往往是西方扩张的第一步,图为英军入侵埃及。来源:historyworldsome.blogspot.com

阿里以如此苛刻的条件换取了对埃及和苏丹的世袭统治权,并在愤懑中离世。但他的后人很快发现,这只是埃及悲剧的开始,而非结束。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在一步步靠武力开拓殖民地的同时,也一步步靠关税战和贸易战打压竞争对手的产品,并凭借武力和技术优势倾销自己的产品。进入19世纪后,英国在摧毁了印度本土的棉纺织业后,便把矛头对准了埃及,在条约中要求埃及放弃国家对棉花等商品的专卖权。

建立在单向开放和不平等基础上的贸易,往往是西方工业资本扩张的第二步。图为讽刺宗主国依靠所谓的规则与秩序来剥削殖民地的漫画。来源:wordpress.com

至此,埃及失去了以军队、法律和关税保护本国市场的权力。军需订单的减少,欧洲产品的倾销,使埃及的工业生产一蹶不振,在战败后不到10年就大批倒闭,失业开始大量出现。同时,列强及其买办纷纷压价收购棉花等农产品,也使农民生活再度恶化。

埃及的近代工业化之路,至此彻底完结。

但这还不是列强要求的全部。1856年,不甘沉沦的埃及在法国的诱导下签署了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条约,埃及以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15%为条件,承诺无偿提供劳动力,并把运河出租99年。

在运河贯通后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付出最多的埃及所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殖民者却赚得盆满钵满。来源:pinterest.com

然而,运河的工期与成本远远超过预期。最终,埃及牺牲了12万人的生命,承担了1600万英镑的成本,财政负债累累,而欧洲诸国只花费了区区400万英镑,却取得了运河的所有权。

从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至1930年,仅纯利润就高达35亿法郎,其中绝大部分落入英法两国的口袋。而其母国埃及为偿还债务不得不以关税、主权等为抵押,再向西方国家举债,日益沉沦为西方世界的半殖民地和原料供应地。

英法等欧洲国家数百年来对非洲的殖民掠夺,贻害至今。来源:wordpress.com

一段棉花与运河的历史,写尽埃及和阿拉伯人的屈辱与不甘,也照亮帝国主义的无耻与贪婪。100多年后的今天,当有人再拿棉花兴风作浪时,这段历史或许可以给我们别样的启示——切莫让埃及的悲剧,再度上演。

所有跟帖: 

从1840到现在,180年过去了,埃及人活成现在这个样子,不能什么都怪西方,就是不怪他们自己。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0/2021 postreply 11:22:17

你知道什么叫系统性贫困,秩序性,结构性也可以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0/2021 postreply 13:27:02

埃及19世纪工业化熄火,内因是主要的。与埃及朋友聊起过这段历史。下面是更balanced文章: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692 bytes) () 03/30/2021 postreply 16:44:49

埃及人大种棉花,部分原因是抓住美国内战造成的商机,因为当时美国南方棉花种植园遭到了沉重打击。英法阴谋论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1618 bytes) () 03/30/2021 postreply 16:56: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