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害,遗孀申请烈士待遇,为什么周总理不准?

来源: williamsteng 2021-03-17 12:46:5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7490 bytes)

江郎说史2021-03-17

 

说起李之龙这个名字可能并不为人所知,但要说起意义重大的“中山舰事件”,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李之龙,正是当时中山舰的舰长。

除却中山舰长这个身份外,李之龙还有着诸多特殊身份,比如黄埔一期生、中共前50名党员之一、楚剧艺术家等。每一个身份,都使得他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黄埔军校时,李之龙就风头尽出,不仅被蒋校长所器重,其名声甚至还稳压大名鼎鼎的“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一头。而在后来的东征战争中,李之龙更是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打仗能力,帮助东征军取得了不少胜利。

可以说这么一位人物,其前途必然不可估量。

但可惜的是,“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后,李之龙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巨大的偏移,他不仅迅速从中国历史舞台上退幕,还于1928年被捕就义,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年仅31岁。

而且由于历史关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李之龙的家人想要为他争取烈士身份时,还遭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严词拒绝,由周总理亲自下达了拒绝的指示。

如此结果,不由得令人唏嘘。

那么,李之龙作为革命功勋,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在其被捕就义后,他又为何没能得到组织的承认?

本期文章,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中山舰长”李之龙,揭秘他的传奇故事。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害,遗孀申请烈士待遇,为什么周总理不准?

 

李之龙是湖北沔阳县人(今仙桃市),于1897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中,虽然家庭非常贫困,但他的父亲还是竭尽全力供他读书,将他送进了武昌两湖师范附小。凭借着对父亲的感激,李之龙学习非常刻苦,他的学习成绩因此非常优异。

后来随着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革命起义的酝酿,年幼的李之龙也开始感受到了革命氛围,而就在他小学刚刚毕业那年,辛亥革命爆发了,腐朽不堪的清政府顷刻间就成为了过去式,这让痛恨旧社会的李之龙为之兴奋不已。

次年,中华民国成立,李之龙满怀壮志地考入了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班,立志成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准备为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没过多久,袁世凯就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让无数革命者感到失望。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决定发动“二次革命”,顿时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

此时李之龙已经深受革命思潮的熏陶,所以当李烈钧在江西发动湖口起义时,年仅16岁的他毅然跟随着自己的四叔李国良积极响应,成为了一名革命党人。但可惜的是,湖口起义最终失败,他也只好重新回到学校复学。

由于有了革命者的信念和经历,他由此开始在学校变得活跃,“三民主义”也成为了他的人生理想。后来他还因为参加了“反校长争民主”学潮而被学校开除,从此踏上了四处求学的旅途。

1916年,李之龙考入烟台海军学校,从此他的人生理想再度发生了变化,建立中国海军、保卫祖国海防成为了他的理想。

这时,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了起来,李之龙对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十分关注。在阅读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后,他还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予以接受。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之龙在烟台组织起了学生运动进行声援,这使得他开始被共产主义者所看重,也为他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后经人介绍,他于1921年与中共早期领导人董必武、陈潭秋等人结识,并在其劝说下回武汉参加革命活动。

1921年8月,中共刚成立一个月,李之龙就在董必武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党员,而当时全国党员还不到50人。

因此,单凭党内资历而言,很少有人能与李之龙相提并论。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害,遗孀申请烈士待遇,为什么周总理不准?

 

入党以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李之龙奉命在武汉组织工人开展罢工运动。1923年2月7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李之龙领导参加了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将中国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

但“二七”大罢工随即受到了湖北军阀吴佩孚的残酷镇压,吴佩孚悍然下令开枪向工人射击,最终导致了50多名先烈牺牲。而作为主要领导者之一的李之龙,也因此受到了吴佩孚的通缉,他只好秘密潜伏下来。

李之龙辗转到了汉口时,他与著名民主革命家谭平山结识,在谭平山等人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国民党,从而拥有了双重党员身份。1924年,李之龙又奉中央之命前往广州任职,凭借着学习过英文的经历,担任了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的英文翻译。

不久后,黄埔军校开始招生,李之龙当即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向往。时年4月,他就凭借着不错的成绩顺利考入了黄埔第一期,被编入学生第二队(第一期共有五队)。

考入黄埔后,李之龙依旧担任鲍罗廷的英文翻译,同时还兼任了秘书一职。而由于这个身份,他很容易就受到关注,其中对他对感兴趣的,当属蒋介石。

我们知道黄埔系是蒋介石最重要的班底,而他最早的追随者,正是由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得意门生”构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李之龙凭借着不错的表现,也是蒋的得意门生之一。

有一次,蒋介石邀请自己认为的十多个得意门生来家赴宴。席间,蒋为了助兴,便饶有兴致地说道:“我有三件宝,谁先找出来,则给予嘉奖。”

听罢,众人连忙四下寻找,都想借此得到校长的青睐。但结果众人将自己找到的“宝物”拿到校长面前时,他却都一一表示了否定。

这时,李之龙才不慌不忙地走到蒋介石的卧榻前,从他的枕头底下翻出了《俾斯麦书》、《曾胡治兵语录》和《曾文正公家书》三本,然后将书奉上。蒋介石见罢,这才舒颜笑道:“还是在田(李之龙的字)找得准。”

此后,李之龙就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重视,后来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成立,他还入选了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要知道当时另外两名共产党员代表金佛庄和严凤仪都是学生队队长,唯独李之龙不是,可见蒋对他的重视。

当然,除了蒋的重视以外,李之龙本身的才能在黄埔中也是独占鳌头,甚至比“黄埔三杰”还要出色。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害,遗孀申请烈士待遇,为什么周总理不准?

 

1924年11月,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李之龙被蒋介石安排到了政治部工作,其直接领导正是周恩来。

次年,李之龙与陈赓、蒋先云等人组织了血花剧社,由他出任社长。而在他的带领下,剧社创作演绎话剧《新时代》,当时在广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久后,李之龙又与蒋先云等人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学术社团,专门与贺衷寒创立的“孙文学会”针锋相对。每次辩论赛,他都充当“先锋”的角色,经常以一己之力让“孙文学会”的同学难以招架,甚至是“倒戈阵营”,由此可见他的演讲天赋之出众。

可以说,在黄埔期间,李之龙风头无二,他绝对是明星级别的人物。

但所谓“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这些话用在李之龙身上,再合适不过。

出众的才能和不断受宠,这些都让李之龙过早迷失了自己,他由此开始自恃清高,任何人都没有被他放在眼里。当然,其中也包括了蒋介石。

当时“青年军人联合会”在李之龙的带领下发展飞速,成立还不到两个月,就达到了两千多人的规模。如此发展速度自然有人感到不安,特别是国民党右派领袖戴季陶,更是对“青军会”忌恨不已。于是,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开始对其打压,这让李之龙非常生气。

于是,为了报复戴季陶,李之龙特意画了一幅讽刺漫画,还充满挑衅地将画贴在了军校内外,一时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虽然出了气,但李之龙没有考虑到,自己得罪的这个戴季陶是何许人也?

戴季陶,有蒋介石“国师”之称,一向被蒋视为了最忠实的“智囊”,可以说他在蒋氏政权的地位举足轻重,绝不是他李之龙能惹得起的。

而结果,蒋介石得知此事后自然大怒,还将李之龙视为了眼中钉。当然,这也仅仅是蒋校长对他坏印象的开始,真正决定他命运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害,遗孀申请烈士待遇,为什么周总理不准?

 

1925年2月,广州革命政府决定进行东征,李之龙担任了黄埔军校学生军教导团的营党代表,跟随部队对广东军阀陈炯明进行讨伐。

但在首战对淡水城的战役中,陈炯明大军对革命军进行了疯狂反扑,这直接吓得教导团长临阵脱逃。指挥员逃跑后,整个学生军都陷入到了恐慌中,毕竟谁也没有见过如此阵仗,大有崩溃的局面。

一旦教导团崩溃,那便意味着首战告负,那么东征也将面临夭折。对于这些,蒋介石非常清楚,但他却手足无措。

然而,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紧要关头,李之龙却挺身而出,带着500名学生军就冲进了阵地。而且在李之龙的指挥和鼓励下,战士们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斗志和战斗力。结果,几个小时后,陈炯明部节节败退,东征军一举拿下了淡水城。

经此一战,东征军士气大振,随后一鼓作气连连攻克要地,最终打垮了陈炯明军的主力,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伟大胜利。

而由于在东征军中表现出色,加之李之龙此前有过海军履历,于是他在当年10月调任国民政府海军政治部主任,兼任海军参谋厅厅长,授少将军衔。

要知道,当时黄埔学生初出茅庐,根本没有多少人能获得授衔。而李之龙,不仅获得了授衔,而且佩戴的还是将星肩章,如此成就,堪称黄埔第一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三个月后,由于担任海军局长的苏联人回国,李之龙又出任了代理局长,并被授予了海军中将军衔。而当时的蒋校长,都还只是陆军中将而已,此时的李之龙俨然达成了与蒋校长平级的成就。

不久后,李之龙兼任中山舰舰长,达到了他事业上的顶峰。当然,李之龙不会知道,“盛极而衰”这个定律,已经开始在他的身上酝酿。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害,遗孀申请烈士待遇,为什么周总理不准?

 

1926年,李之龙将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撤职查办,成为了他和蒋介石“决裂”的导火索。

当时李之龙的海军局接受汪精卫的领导,而在汪的示意下,陈肇英走私贩运的事情被揭发了出来,李之龙当即对陈下了手。

这件事很快就被捅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当即大怒,并对李之龙怀恨在心。

原来,陈肇英是蒋校长的结拜兄弟,蒋对于自己这个兄弟的“劣迹”也是非常清楚。当时李之龙在上任海军局长后,蒋还特意和他打过招呼,让他对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照顾照顾自己这个兄弟。

而如今李之龙的行为,除了是在狠狠打自己的脸外,更是在向自己挑衅。对于这样的人物,蒋校长怎么可能容得了他。

同时,考虑到李之龙还有共产党员的身份,一盘大棋开始在蒋心中筹划。而和陈肇英、欧阳格合计后,“中山舰事件”开始被策划。

1926年3月18日,李之龙接到了指令,率中山、宝璧两舰出海到黄埔执行救援任务,接到任务后他当即就率舰开拔。

到了黄埔后,李之龙向负责海军执行任务的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请示,但邓却告知他对此事一无所知,这让李之龙感到奇怪。为了不出岔子,李之龙立即下令将军舰开回广州,等待下一步指示。

结果,蒋介石开始以此作为借口,开始大肆渲染李之龙擅自调动中山舰是受共产党指示,企图“暴动推翻国民政府”。很快,蒋就下令逮捕了了大批共产党人,特别是李之龙,作为中山舰的舰长,直接被扣上了“阴谋造反”的帽子,关进了监狱。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中山舰事件”。

虽然如今“中山舰事件”依旧存在重重迷雾,也没有人能说得清其中具体原委。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山舰事件”是一场阴谋,且这起事件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共,甚至与后来的“四一二政变”,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李之龙,也因为这起事件,彻底跌落到了谷底。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害,遗孀申请烈士待遇,为什么周总理不准?

 

被捕入狱后李之龙遭到了各种严刑逼供,当时负责逼供的,正是陈肇英。不过,任凭陈肇英如何逼供,李之龙都没有丝毫松动,一口咬定“中山舰事件”和中共无关,自己的罪名也是欲加之罪。

当时的李之龙可以说是彼时有多风光,此时就有多惨。国民党一边,汪精卫无动于衷,没有半分保他的意思;而共产党一边,张国焘更是对他予以了批判,还将他开除出了党籍。

好在由于没有证据,加之国内舆论的压力,蒋介石只能将李之龙释放。不过被释后李之龙的全部职务都被撤销,之后只在北伐中担任了一些闲职。

闲暇之际,李之龙倒是没有自暴自弃,他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放到了楚剧上,这对后来楚剧改革还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等到北伐军开到武汉的时候,李之龙听说附近有共产党的党组织活动,于是他便希望重新回到党组织之中。然而可悲的是,当时张国焘正好担任湖北省委的负责人,所以他恢复党籍的申请果断被拒绝。

这时,一心“惜才”的蒋校长又派人找到了他,希望他“回心转意”。但李之龙向来对蒋无好感,加上“中山舰事件”之仇,他直接对蒋表示了拒绝。

“四一二政变”发生以后,李之龙对蒋的行为异常愤怒,随后他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三•二〇”反革命政变真相》一文,揭露了“中山舰事件”的真相,并痛斥蒋介石的独裁野心。但由于《人民日报》的影响力和当时“白色恐怖”的笼罩,他的文章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反响。

宁汉合流后,李之龙想要尝试在武汉建立新的海军社,企图利用自己曾经的身份和影响力,策动中山舰等军舰起义。于是,他接受了武汉政府的职务,发表了声明,并伺机前往上海。

然而,对于其态度的突然转变,蒋介石早已将李之龙的心思洞悉,所以刚到上海,蒋就下令将其逮捕,对此他只好东渡日本避难。

到了1928年,李之龙经香港回到广州,想要再度实现自己的策反事业。可他没有想到,自己早已成为了国民党的重点监视对象,回到广州后,他再度被捕。

而这一次,他没有再能全身而退。

1928年2月8日,李之龙被负责查办他的海军第四舰队司令陈策押送至黄花岗枪决,年仅31岁。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在得知他被捕后,其实依旧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因为对于他而言,李之龙是个人才,且一直都是他想要收服的。结果,李之龙如此厄难,于他而言,实在可惜。

临刑前,李之龙还曾给妻子留下了一封遗书,如此说道:“我革命的义务现在结束了,不要悲伤。希望你把孩子抚养成人,继承我未完成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对丈夫的告慰之心,李之龙的遗孀潘慧勤带着儿子李光慈,正式向武汉市人民政府提出了申请,申请追认李之龙为烈士。

鉴于李之龙身份的特殊性,武汉民政局就“李之龙是为了革命牺牲还是叛徒”作了详细调查,同时还向与其有过接触的周总理和董必武副总理请示,希望能够得到相关证明和意见。

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被害,遗孀申请烈士待遇,为什么周总理不准?

 

结果,经中央商议审查后,周总理亲自做了批示:李之龙于被捕后曾登报申明悔过脱离我党,出狱后复参加反动集团,在广州枪毙,为其内部矛盾所致。故不能予以烈士称号,其家属亦不能予以烈属待遇。

之所以周总理会作出如此批示,否认李之龙的烈士资格,主要原因集中在了三点:

第一,李之龙在“中山舰事件”中被捕时,虽然有共产党员身份,但他当时却正受到留党察看的处分。而且他之所以被捕,也完全是“上了反动派的圈套,凭空受到反革命的栽诬”,这与革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第二,确认李之龙在被捕后有脱党叛变情节,其主要依据为1926年5月18日《广州民国日报》上所刊登的《李之龙启事》。文中表示:郑重声明退出中国共产党及一切有关系的社会团体,以单纯的中国国民党党员资格,受吾师蒋介石先生的指导,以谋三民主义之实现。

这份启事,正是李之龙不能被追认烈士的直接依据。

第三,李之龙的牺牲并非是参加中共所组织的活动,而是因国民党内部矛盾所致,与革命无关。

这三点原因,就是周总理和董必武所作批示的解释,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也正因如此,李之龙的烈士身份很难得到承认,虽然他对革命有过不小的功勋,但在评为烈士的必要条件上,他的确不能满足。

此后,关于李之龙的历史问题一直都是党史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于他的重新调查和论证更是没有停过。但可惜的是,虽然有不少材料都证明“李之龙没有叛变行为”,然而事实存在的《李之龙启事》,却成为了扳倒一切证据的“铁腕”。

不过,我们坚信,历史总会还人公道,是好是坏,终会有盖棺定论的一天。我们也期待着这天。

所有跟帖: 

满篇充满腐朽封建思维之下对革命者的描述。明明是一个被蒋介石杀害的革命者,却被说成是什么 ”盛极而衰“。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7/2021 postreply 14:22:11

你很像那个分不清是非而消失了的国货兄弟,呵呵。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7/2021 postreply 14:23:47

这个自愿脱党不能算叛变吧,至少26年国共合作还在继续。邓演达也是国民党内部造反,就可以当烈士。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7/2021 postreply 14:44:29

《伍豪等脱离共产党启事》是假的, 那《李之龙启事》也可能是假的。 -Bobshanghai- 给 Bobshangha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7/2021 postreply 16:05:08

因为后来有周恩来的重申那篇声明是假的。而这个李之龙没有。应该说如果他没有发这个东西,他是不可能活着被放出来的。 -bsmile- 给 bsmil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8/2021 postreply 15:31:15

薄一波,安子文等人也是在报纸上登过脱党启示,文革时期“61人叛徒集团”就来源于此 -德州土老冒- 给 德州土老冒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8/2021 postreply 09:37:57

敗了就是叛徒 党不認帳 勝了才是先烈 爭相拉攏 -chichimao- 给 chichima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8/2021 postreply 12:34:35

也许当你李在黄埔周领导下有什么不愉快吧!也许有什么其他原因。总之周应该很了解他,如无特别原因,应该不吝啬一个烈士称号。 -whalx- 给 whalx 发送悄悄话 whal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8/2021 postreply 18:22: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