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夜无梦,睡得好极了。早晨醒来快十点了,我洗漱后就出门去看小和尚。这次他们对我态度好多了,有两个还远远地招手和我打招呼。我走过去和大和尚们聊天,问他们怎么没有师傅给他们上课。其中一个和尚的中文很好,他告诉我说师傅最近病了,让他们几个大的管那些小和尚。他们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注意着小和尚们的动静,有一个小和尚跑到路边了,其中一个大和尚立即追上去一阵呵斥,那个小和尚蔫蔫地回到沙坑旁。我问大和尚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他们说听流行歌曲和打麻将。师傅最近才开始教他们打麻将,他们兴致正浓,听说我也会打很高兴。不一会午饭时间到了,他们吆喝小和尚们进庙里吃饭。我问他们我可以进去吗,其中一个迟疑了一下说可以。庙里很简陋,左边有一个神龛和电视(见下图)。右边摆着几张课桌,估计是上课和写字用的。右手边朝后通向他们的寝室,里面两张大通铺,铺着凉席,上面凌乱地堆着一些薄被子。
大和尚们摆好饭菜,小和尚们围着小圆桌席地而坐开始吃饭。还记得那天的菜有香茅烤肉饼和香茅烤鱼。大概是把肉碎用香茅捆起来放在火上烤熟的,鱼是整条地烤的。饭是糯米饭,用手抓来吃。午饭还是热的,估计刚送到不久。他们让我尝尝他们的食物,我觉得那香茅肉饼太好吃了,吃了好几块。当时觉得小和尚们的生活太幸福了,每天吃寨子里人们供奉的最好的食物。庙里管理也不严,他们好像想回家就可以回家,所以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会叫他们回家吃。我估计他们也不会有学业的压力,真的算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成长。我不禁想到玉叫爸爸是不是就是这样长大的,难怪如此善良和淳朴。大和尚们好像并不向往出庙的日子,觉得出去以后就是大人了,得承担起家里劳动的责任了。
吃完午饭小和尚们又一起出去出去玩了,大和尚们叮嘱他们不能走远,只能围着门前的沙坑玩,并让其中两个稍大一点的负责看管。 大和尚们邀我一起打麻将,他们三缺一。我陪他们打了一会,我们一边打麻将一边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流行歌曲,好像是张学友的带子。他们和我聊起流行歌曲,我暗自感慨流行歌曲可真流行啊,在这少数民族的边陲小镇这些半大孩子们对流行歌曲的追逐丝毫不落后于我这个来自大城市的游客。大和尚们的麻将水平欠佳,还在学习阶段,我一边打还得一边教他们规则。我记得他们中最聪明的一个兴奋地说和了,我一看说是诈和,害得他不好意思了好一会。
打完麻将后我走出来打算回家,发现一个年轻的傣族妇女笑眯眯地盯着我,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走过去问她是不是有事,她很费劲地用汉语告诉我根据我寨子的风俗女人是不可以进到庙里的。我连忙道歉说我不知道,以后再也不去了。她摇摇头笑着说没关系,我可以进去因为我是汉人,不需要遵守他们的风俗。要是她进去庙里了,寨子里的人就要说闲话了。
在寨子里的两个星期我和大小和尚们关系一直很好。每次路过那儿他们都会告诉我今天吃什么并邀请我去尝尝,我也经常给他们买饮料喝。记得和大和尚们聊天时他们提起不喜欢寨子里的姑娘们去外面打工跳舞,我问为什么,他们中最聪明的那个反问我说如果我的姐妹们都嫁给外族的人我会怎么想。他还说如何傣族姑娘都嫁给汉族人,那傣族小伙子就娶不到媳妇了。我开玩笑说你们将来可以娶汉族姑娘啊,他摇头说汉族姑娘是不会嫁给他们的。现在想来人性是相通的,不少同胞好像也对外嫁不以为然。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庙里玩,来了几个游客。他们看见庙里的一切觉得特别新奇, 主动跟和尚们搭话可他们爱理不理。他们还拿出食物甚至钱让和尚们和他们合影,小和尚里有人有些动心,大和尚一个眼神就制止了。我给游客们解释寨子里的庙就跟学校差不多,只是女孩子不能来上。他们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会在那里,为什么跟和尚们关系那么好。我笑而不答,因为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和我关系好。
临走前我特意买了点心饮料去庙里和他们道别,并合影留念。记得小和尚们兴高采烈地,大和尚们却有些闷闷不乐。有个大和尚告诉我他们从不和游客合影,但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合一张影。想到他们对我这个和他们相处了两周的外来客可能有些不舍,我也不禁有些伤感。